谈语文课教学语言的“四美”

时间:2022-08-11 04:31:37

谈语文课教学语言的“四美”

摘要:语文课教学语言的运用与表达,是一种艰苦而又讲求艺术的工作。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课堂语言的研究,努力营造美的氛围,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苏霍母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一堂课中教师教学语言平直无跌宕起伏,缺乏高潮,没有张弛,或者没有针对性,或者是板着面孔地说教,就会使课堂气愤沉闷,学生听课也会昏昏然,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师注意讲课的艺术,辞达而精当,抑扬顿挫,急缓相间,使整堂课的气氛热烈而融洽,就会推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与活跃,促进双边交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课堂语言的研究,努力营造美的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尽量要达到“四美”。

第一,深浅适度,力求“辞达”,追求语言的流畅美。作报告演说要看对象,讲课也要看对象。这个对象既包括班级学生,也包括讲课的内容。面对整体的学生与面对部分的学生不同,不同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理解能力等不同,教师的语言也应有所不同。应采用深浅适度,易于对象理解接受的语言。由于所讲内容有别(文体色彩不同、感彩不同等),教师的语言也要有所调整。讲文学作品,语言可以是生动具体、形象可感,这不一定适用于讲政论性的文章;讲文言文,强调字、词、句的特点,也不适用于讲现代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对课堂所讲内容和所用语言有一个整体的设计。当然,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不管针对的是哪些学生,教师的语言必须都能做到“辞达”。“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止”(苏轼语)。教学的每句话,每段话都要像血液流贯全身那样脉脉相通,明晰又具有生命力,努力做到如行云那样舒卷自如,像流水那样从容畅达。

第二,文情并茂,创设形象,追求语言的情景美。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情并茂,充满诱惑力。在表达不同教材所规定的不同情绪,所体现的不同情调时教师的语言要灵活而变化,或长或短,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富于形象性。课文里的情调是悲愤的(如《纪念刘和珍君》),或是激壮的,教师的语言就须恰好表达这种悲愤或激壮。具体一点说,若要传达悲情,就应该选择色彩不太强烈,声音不太响亮的字词,采用稍长一点句子讲出来,让学生听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黯淡而感到悲愤之情;需要传达出慷慨激昂的情感,就要用明快而强烈的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要像画一样,调动不同的词汇、情感,用语言传达出人、事、物等的特点,使之活起来,呈现于学生的眼前。既用形象打动人,又用情感感染人,使学生如置身于作品的情景之中。

第三,生动活泼,讲究文采,追求语言的幽默美。培根说:“善谈者必善幽默。”莎士比亚也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语文教师讲课文时,应力求舍弃一泻无余,平庸呆板,面目可憎的教法,而追求一种含蓄、幽默、妙趣横生的艺术性教学方法。

教学上的幽默,是指教学语言和举动(无声语言)的机智有趣,它能使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之中领悟教师的语言和举动所蕴涵的深刻意旨。教师能在教学上妙语连珠,谐趣横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那末,不论对课文内容的阐释还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都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当然,课堂上的幽默,是“寓庄于谐”的幽默,它具有严肃而高尚特点,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这个度。曾看到一位教师在《守财奴》一课中讲述葛朗台“……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熟睡的婴儿。”这一情节时,为了表现葛朗台眼里只有金子,爱金如命的疾狂与癖好的性格特点,教师做出夸张的动作,丢开课本,把自己的身体整个扑向台桌,结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课堂气氛看起来是活跃了,但对于激发学生深层的思想是没有作用的,实际收到的效果也就并不理想,学生脑子中留下的只是教师那滑稽的形象。“没有节制感就不可能有艺术家”(托尔斯泰)。教学艺术上的幽默,要是非分明,分寸适度,在生动活泼的形象里表现一个真实的灵魂。

第四,有张有弛,富于节奏,追求语言的空白美。如同绘画中的露白“墨不见而神见”和书法中的虚笔“笔不到而意到”一样,教学语言也必须讲究抑扬顿挫,虚实结合。一堂课教师如果从头讲到结束,讲得太实,太死,片面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内容和余地,造成知识传输、接收过程中的淤塞,实在是一节失败的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泼“话”如水,力求形成高潮,造成磅礴的气势,又要能不失时机地惜“话”如金,恰当地留下一段语言的空白。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在沉静的思索中激起想象的涟漪。积极地参与思考,充分发挥其思维积极性,进行艺术再创造。这样做会使学生加深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让学生受到理智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受到艺术的享受。

优美的语言一种高超的艺术。语文教师在进课堂之前,精心地设计自己的讲课语言,努力使课堂充满情趣,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兰云智.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 任琦.论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动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下一篇:论高师美术教育《课标》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