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日语教学应用中的误区浅析

时间:2022-08-11 03:49:01

比较法在日语教学应用中的误区浅析

【摘 要】比较教学法是指教材中相似或相反的内容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加以区别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通过教学及相关调查,对比较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比较法;日语教学;应用误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比较教学法在日常的日语教学工作中常用,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介入时机过早

很多老师不重视进行比较教学的时机选择,急于求成,认为越早越好,这是一个容易忽视的误区。

首先,从心理角度来看,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必须经过一个“学习启蒙”阶段,即使他们是成年人,但这种“学习启蒙”阶段对初次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不重视对学生日语学习“启蒙”阶段的心理了解和正确引导,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不健康的学习心理。比如畏难,不求甚解,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等。

其次,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来看: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Edward;1884-1939)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很多学生学习日语都有似曾相识但又无从入手的感觉,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所以,进行日语比较教学前要搭好两个平台:

一个是心理平台,让学生对日语又是熟悉又是陌生,又是兴奋又是紧张的心态尽快进入正常的学习心态;还有一个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外语更多是英语,日语更多的是影视作品中,所以老师要善于引导,树立独立学习心态和重新认识日语的学习心态,逐步把学生引入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中来。

一个是文化平台,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必须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好这门语言。高校日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因素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跨文化意识,在讲授日语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跨文化教学。只有文化平台构建好,比较教学才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情景模式设计的层次单一

比较教学法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一个前提:氛围的营造。如何使学员在热烈、活泼的互动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情景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很多老师也认识到情景模式的重要,但在日语实际比较教学时设计的情景模式不够灵活,设计单一,基本是硬着陆的方式,这就极大地弱化的比较教学法互动功能。那么,日语教学过程的情景模式设计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1.初级层次

语言的学习又是与氛围是非常关联的,所以,课堂是日语学习最重要的语言氛围体验基地,老师营造课堂氛围能力的强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就很大。日语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对刚进入大学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说,放松他们的紧张心理,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比较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所以,对于“启蒙”阶段的日语教学,趣味性情景模式是进行比较教学的首选。

2.中级阶段

顺利度过“启蒙”阶段后,比较教学就应该进入一些更高层次的领域,这时候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就应该以挑战性为主。这个阶段情景模式的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较深的印象和反思,并对更高的难题发起挑战。

3.高级阶段

如果说前面两种模式还只是引导阶段,这两个阶段还是以老师引导为主,那么创作性情景模式则是应对以学生自主探索,独自动手,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培养学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员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的阶段。这个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生自我进行比较学习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自制PPT,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总结规律。

三、就是比较对象的选择范围过窄

误区一:只限于一些重点,难点进行比较。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认为比较法主要应用在大的方面,不注重细节的比较。在一些小节点进行比较教学,往往会贯通难点重点,比直接对重点难点进行比较教学的效果更好。所以,进行日语比较教学,首先可以从比较简单的字词句比较开始。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较快地领会一些关键性词句的妙处,我采用了比较方法。这些比较看似不起眼,但是积少成多,对补充和完整学生的知识有非常大的作用,使学生感觉到了学习日语的乐趣。

误区二:比较的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日语比较教学拓展的重点对象就是文化的比较,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比较语言而不比较文化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就是把语言的学习表面化,肤浅化。所以适当的跨文化比较是有益的,必须的补充。

除了课本,文化,其实学生日语学习心得,学习效果,学习愿景都可以是日语比较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参与的重点,应重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比较。教学应多渠道的获取反馈信息,并及时作出恰当的教学评价,以利于今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厚泉.《日语教学与研究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庆宗.《外语教育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3]顾也力.《东亚地区日语教育日本学研究前沿文存》.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1.

作者简介:

赵阿妮(1983~),女,江西新余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学,日语教学方面。

上一篇:浅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下一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