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合唱训练之我见

时间:2022-08-11 03:33:26

【前言】学校合唱训练之我见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国著名童声合唱指挥杨鸿年老师和钟维国老师在他们所著《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和《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首先提到的是呼吸。 从生理角度上说,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而且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就...

学校合唱训练之我见

【摘要】近期笔者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 “兰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合唱比赛”。经过笔者组队参与、现场观摩、同行交流发现,各校合唱的声音大概可分为①大喊大叫声。听起来满怀激情,但由于声嘶力竭地演唱,对少儿嗓音发育很不利,声音也不容易协调,破坏了良好的人声美感。②娃娃声。追求的是儿童天真烂漫的特点,但没有经过修饰的自然嗓音是浅、扁、尖的,缺乏力度和弹性。③虚音声。口型张得比较空,把声音全吞进去,声音显得又空又小,缺乏技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④有气息支持的头声。有气息支持的头声才是经过科学训练的声音,它渗进了假声,有了头腔共鸣,使声音明亮、圆润、有弹性、有穿透力,更有控制力和表现力。前三种都是由于对声音的训练不当造成的。下面本人想谈谈自己对“学生合唱训练和指挥”的认识,有不足不到之处,还望前辈、同行指出,以便今后改正。

【关键词】 合唱 呼吸 发声 共鸣 轻声歌唱 头声

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但如何在小学进行合唱教学,便成了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合唱是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音乐基本训练开始,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合唱中的呼吸

我国著名童声合唱指挥杨鸿年老师和钟维国老师在他们所著《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和《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首先提到的是呼吸。

从生理角度上说,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而且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人夸张地说:“歌唱的技巧就是呼吸的技巧”,这虽然言过其实,但却也说明了呼吸技巧的重要性。要使合唱团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语言,无不是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

在训练呼吸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学生们灌输什么是胸腹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什么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等概念,而应该用生动而形象地比喻让学生去体会,如,让学生双手叉腰,先做自然吸,自然吐。开始只要求吸与吐时值相等,进而再做到吸气时比自然吸气时的吸气量要多一些,而吐气的时值尽量延长,吐气越慢越好。要求做到“匀、满、稳”;而且要形成平直的线条,注意恒速持续,好像在吹蜡烛的火苗,而又不让火苗有左右晃动般的感觉。杨洪年老师讲“为了在集体训练时老师能清晰的辨别学生吐气是否均匀,所以吐气时可用[s](丝)进行”。以下例举杨鸿年老师呼吸训练程序:

自然吸——自然吐

缓吸——缓吐

急吸——缓吐

在以上三种吸气状态下缓吐时,可以逐步加上适当的停顿(此时不吸也不吐)即:

自然吸—图—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

缓吸—缓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

急吸—停—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

训练要领:

吸气时切忌抬肩。此时要求学生双手叉腰,体会腰部的膨胀感,以及缓吐使得收腹感觉。

缓吐时逐渐增加停顿次数,但每次停顿不要超过6秒,否则会引起肌肉及精神的紧张,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那样效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是要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感觉。例如,缓吸时要求他们向闻花或像用吸管吸汽水的感觉,急吸时像是吞东西的感觉。而指挥判断合唱队员的吸气是否正确,最主要的标志是看他们的肩部是否上抬,只要肩膀上抬,那就是错误的。吐气要慢而长,就像医生推注射器一样,腹部的感觉也犹如抬重东西时那样的感觉。吸气状态的统一是发生状态统一的基础。训练学生时,要在协调、平衡运动的基础上,逐步做强化运动。同时注意学生颈部肌肉要自然而放松,不要有憋气时的紧张状态。经过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将吸气的“本能”转化为“本领”了。

二、合唱中的发声

合唱是音乐艺术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合唱驯良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齐、准、合”。其中首先要做到“齐”,“齐”主要体现在发声、节奏、语言三方面。

在对合唱团进行训练时,无论坐、立,均要求学生上身平直,双肩放松,保持积极而兴奋的状态,并在正确的呼吸支持下进行。

在合唱训练中,要求学生的发生在气息的支持点上进行力度、音区、音色与声带张力之间比例关系的调整能力。

合唱中,气息的深浅、大小和发音的高低、强弱与声带的状况要吻合一致。不同的音区、不同的力度,气息的状态是不同的。

低声区:气息较松弛,如气息过深则发不出声;

中声区:声带的闭合敏锐,气息浪费小,所以训练要从中声区(即自然音区)开始;

高声区:声带缩短,边缘变薄,耗气量大。

教师在掌握这些练习要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合唱队员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及感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

三、合唱中的共鸣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演唱时会让大家产生“成人化”的想法,除了发声方法不正确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对“共鸣腔”。

人的共鸣器官分为两类,一种是可以调节的共鸣器官,如喉腔、咽腔、口腔等,另一个是不能调节的共鸣器官,比如胸腔、鼻腔、蝶窦、额窦等。

共鸣腔又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软口盖为分界,上面属上部共鸣器官,下面属下部共鸣器官。口、咽、喉为中部共鸣器官。所以人声就可分为头声区、混声区和胸声区。人声的三个音区的划分都与这些相应的共鸣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童声也不例外。所以在想使学生获得美好而圆润的声音,除呼吸和发声外,就是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音区能够自如地调节共鸣腔体。训练时首先要强调掌握中声区的混合共鸣。从混声区向上发展时逐步调节软口盖(上提),保持打哈欠的状态,以便获得良好的上声部共鸣(即头声),形成声音的“高位置”。

上一篇:让赏识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空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