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艺术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8-11 03:17:28

教师语言艺术的几点认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是口耳相传,因此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故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讲究艺术,更要注意说话技巧。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声调的变化,发音轻重,速度快慢,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讲究。同时还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不同,确定自己相适应的语速语调变化,力争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和谐,与教学过程和谐。避免贫乏、呆板、干瘪、枯燥的无色语言,忌讳表达含糊,阐述不明,含混不清,半吞半吐,或者具有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的毛病语言、无效语言,那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声音宏亮清晰、切忌语病

语言的交际作用要通过一定的声音来实现。音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基本要素去认识。教师的声音要宏亮清晰,主要是针对教学而言的。通常,教室大、学生多,有时难免出现嘈杂现象,教师声音宏亮清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讲课效果。

语病,就书面语而言主要是指措词上有歧义或容易引起误会的毛病。教师在教学中的语病则主要包括口语的常见语病、发音错误产生的语病,以及表达中的语法毛病。

教师经常给学生讲课,出现语病是难免的,正因为其难免,教师则更应当加强自己的语言训练。为了避免误人子弟,教师就需要多付出心血,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努力去除自己的语病。

(二)要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汉族标准语。1977年,国务院132号文件指出:“普通话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的需要。”今后仍须依照“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方针前进。为了“现代化”大业的实现,教师有责任首先学好普通话,使语言规范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如果语言不规范,南腔北调,不仅影响知识的传授,感情的交流,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语言,造成下一代语言不规范。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和青年教师,要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以推动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从而促使普通话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语言富有幽默感

语言诙谐有趣、意味深长,能引起人的思考,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并促使人的情感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

(四)语言生动形象,有严密的科学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感官富于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创造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如声、色、味的刺激,作为信号刺激,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二号信号系统以语言作为信号刺激,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果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上能掌握第二信号系统的规律,注意使用那些对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那么在教学时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要达到这一效果,在于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善于将事物的形态、特征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起形象思维的能力。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它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准确性,就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含混不清的语句,不说无关紧要的话,从而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讲授内容;精练性,就是用词精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逻辑性,就是对每个问题的论证、推导理由充分,步骤严谨,无懈可击,合乎逻辑地引出必然的结论;系统性,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讲话有条理,头绪清楚,层次分明,不紊乱。只有教师的语言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否则就会导致概念不清或判断错误,推理上自相矛盾,既影响学生掌握知识,也阻碍他们智力的发展。

(五)巧妙的使用表扬语和批评语

表扬要注意语言表达,要讲究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运用不同的表扬方式,力求取得最佳效果,还应讲究语言的应用。表扬学生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好评和赞美。

批评总是不受人欢迎的,而教师却又是使用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因此研究批评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要使学生听了能够在心中点头,肯定老师所说的话并加以改进!因此加强批评艺术的研究,探讨一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如何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个性特点出发,使批评收到较好的效果,要使批评的语言能入耳入心。

语言是内心的表白。若一位老师能巧妙运用各种语言表达的技巧,则必能掌握班级经营的气氛,为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教师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师的语言有感人的力量,教育才会获得成功,教师工作才会充满乐趣。

上一篇: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