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

时间:2022-08-11 02:23:36

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 ,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婚恋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西安部分高 校500名大学生,采用访谈法与问卷法相结合调查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结 果 大学生对同性恋比较了解,主要途径是媒体宣传;对同性恋比较宽容,有4.9 %的大学生表示会尝试同性恋。在对同性恋的认知方面,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同性恋是否会 传播疾病”、“是否会破坏婚姻制度与社会稳定”以及“是否会成为一种性取向的发展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同性恋的态度方面,不同性别大学生仅在“周 围人如果都反感同性恋,你是否仍会支持同性恋”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或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的、理智的,但在婚恋观念上仍有需要重塑的 一面。

【关键词】 同性恋;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G 479 B 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0-9817(2007)07-0601-03

Cognition and Homosexuality Among 487 University Students in Xi'an/WANG Hao.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Xi'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Xi'an(71006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 homosexuality,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d ucation on attitude towards marriage and love in universit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ith interview and self-designed questionn 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in 50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Xi'an. Results By the propaganda of media,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olerant to homo sexuality as well as understand it, and 4.9% would try it. About cognition of ho mosexuality,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whether homosexuality can transmit diseases or not, can destruct marriage system and so cial stability or not and it can become one kind of sexual orientations developi ng tendency or not in different gender (P<0.01). In attitude to homosexuali t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in different gender only on the question of “if people opposite homosexuality around you, can you still support it”. Ne ither in cognition nor in attitude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mong stu 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Conclusi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gni tion and attitude

to homosexuality are healthy and reasonable, but they still need to remodel in t heir normal marriage opinion.

【Key words】 Homosexuality;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 ;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同性恋是存在于人类少数人中的一种有别于大多数人的性定向。《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 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Ⅱ)对同性恋的定义是:在正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 续表现倾向,同性成员具有吸引力。这种倾向指思想与感情而言,伴有或不伴 有;与此同时,对异性成员可以毫无倾向,亦可仍有减弱的倾向或正常的性 行为。同性恋者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国已存在了几千年,史册里就 有“龙阳”、“断袖”和“娈童”之类的故事,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同性恋才越来 越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专业的学者对同性恋问题的研 究日益深入;社会主流文化(包括“官方”的态度)对同性恋“亚文化”也越来越宽容;同性 恋人群的各类活动也从“地下”逐渐转到“地上”[1]。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 开始,同性恋现象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大学生已处于恋爱、结婚的适龄期,对婚恋、性 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的尝试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 度,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婚恋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减少不当性 行为及其心理困扰,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先将西安高校分成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与独立院校(三本)3组 ,再从各组中随机选取样本组成此次调查的对象。共抽取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学院和行 知学院500名一~四年级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7份,有效率为97.4%。其 中,男生244名,女生243名;年龄18~26岁。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与个别访 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是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收集条目,再对调查条目进行合并 、筛选及删除。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年龄、性别、生源、专业等人 口学资料;第2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13个项目,分为对同性恋的认知7个项目和对同性恋的 态度6个项目。采取无记名集体测试,统一给予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卷。

1.3 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严格筛选,统一编码,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 运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情况 所有被调查者都听说过同性恋并看到过关 于同性恋的相关报道,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占57.9%;80.1%的被调查者 认为同性恋者生活在痛苦之中;61.6%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会传播疾病,且不同性别的大学 生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更倾向于认为同性恋会传播疾病;39.0%的 大学生认为同性恋会破坏婚姻制度及社会稳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女生更倾向于认为同性恋破坏家庭与社会安定;仅有10.1%的大学生认为同性 恋会成为一种性取向的发展趋势,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男生比女生更认同于这种趋势。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

2.2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 见表2。

大学生中认同同性恋的占57.9%,认为法律应该接受同性恋的占68.0%;会接受同性恋者 表白的占9.7%;能接受亲友是同性恋的占41.1%;如果周围人都反感,仍然能够支持同性恋 的仅占3.1%,且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会尝试同性恋的占4.9%。不同 年级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这一话题都不感到陌生,所有被调查的同学都听说过同性恋 ,也看过相关报道。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的介绍与宣 传。常春[2]2002年的研究显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排序依次为报刊85.7% 、电视48.5%、同学朋友41.1%、广播41.1%,与笔者研究相似。此次调查还显示,80.1%的大 学生认为同性恋者生活在痛苦之中,与李汉风[3]的研究结论大体相同。李汉风的 研究表明,中国同性恋人群中60%的人感到极度痛苦,30%~40%的人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 美国卫生部一项报告表明,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有30%是同性恋青少年,且同性恋青少年潜 在的可能自杀率也比其他同龄人高2~3倍。因为受歧视,同性恋者9%~13%的人有过自杀 行为,30%~35%的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63%的同性恋者感到“相当压抑”,67%的同 性恋者感到“非常孤独”,超过50%的同性恋者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 活和工作[4]。本研究中,仅有58%的同学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这个结论与 国际上对同性恋的认识是一致的。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正式将同性恋排除于疾病范畴,并将它作为一种少数人的自然状态――与异性恋相平行的状 态[5]。我国2003年4月20日新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对同 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 态。在对同性恋的认知方面,不同性别大学生仅在同性恋是否会传播疾病、是 否会破坏婚姻制度与社会稳定以及是否会成为一种性取向的发展趋势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调查还表明,57.9%的同学认同同性恋。200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调查显示,认可同性 恋和同性的受访者仅为10%[6]。2004年,索阿娣等[1]对北京广院 学生调查表明,50.9%的被访者认可同性之间的恋情。刘电芝等[7]2004年的研 究表明,18%的大学生对“同性恋倾向”在观念上持接受态度,4 2%的大学生对同性恋表示 宽容和理解。张龙杰[8]2005年的调查表明,41.4%的学生表示赞成或认可同性恋 ,对同性恋持比较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此次调查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同度又有提升,且认为 法律应认可同性恋的大学生占到68%。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同性恋 不是犯罪、精神病的观点,也不再将它看作是道德问题。能够接受同性恋表白的大学生占到 9.7%,但会尝试同性恋的仅占4.9%。

研究还表明,只有41.1%的同学能够接受亲友是同性恋,曹宁校等[9]2003年的调 查显示,63.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朋友是否是同性恋并不太在意。

此外,若周围人都反感同性恋,还会支持同性恋的只占3.1%,这一点上存在显著的性别 差异。可能与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及媒体对同性恋的宣传态度有着直接关联。

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或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的、理智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 的态度已从以前的“罪恶”、“变态”逐渐转变为今天的“宽容”、“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宽容与认同虽然可以理解为社会前进、时代进步、思想多元化的影响 ,也反映出大学生婚恋观念必须重塑的一面。

4 参考文献

[1] 索阿娣,钟盎,周芝艳,等.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以北京广播学院本科生为例. 青年研究,2004(4):30-38.

[2] 常春.同伴教育:崭新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当代青年研究,2002(1):26.

[3] 李汉风.同性恋者,何时回归阳光下的生活.神州,2005(10):42-45.

[4] 《医学心理指导》编辑部.关注大学同性恋.医学心理指导,2006(8):4-12.

[5] 张书义.同性恋研究述要.天中学刊,2003,18(1):116-119.

[6] 湖南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结果惊人10%认可同性恋.重庆晨报,2002-10-31.

[7] 刘电芝,莫秀锋,阳泽,等.当代大学生性道德价值取向调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3):68-74.

[8] 张龙杰.中国西南地区大学生婚前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 (11):899-900.

[9] 曹宁校,邵长庚,张君炎,等.从小规模调查看大学生对同性恋问题的态度. 中国性科学,2002,11(4),31-33.

(收稿日期:2006-11-17;修回日期:2007-01-30)

上一篇: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下一篇: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生营养KAP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