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MBA核心课会计学教学法

时间:2022-08-11 12:56:01

试论MBA核心课会计学教学法

【摘 要】 基于作者从事十届MBA会计学教学实践的经历,系统地总结了如何在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中有效地开展会计学的教学并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希望文章总结的教学方法能对各位同行的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 工商管理硕士; 会计学; 教学法

一、引言

笔者自1999年3月始即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从事研究生会计课程的教学,至今已整整12年。笔者在十届MBA学生中作为A角讲授会计学这门核心课。管理学院现每年招收MBA学生180名,另外还有少量春季MBA学生。众所周知,会计学这门核心课虽然重要,但历来被学生们认为枯燥、难懂、难学,并视为畏途。有学生甚至用数学的语言形象地比喻说:“如果授课教师把会计学又讲得十分枯燥、难懂的话,就成为枯燥乏味的平方了”。可见要教好会计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一般认为,MBA学生已经是研究生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实务工作经验,在MBA学生中有效地开展会计学的教学应该不算难事。其实不然,随着承办MBA教育的院校的日益增多和MBA的扩招以及就业的困难,MBA学生中以在职学习的居多,他们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均不及普硕的研究生,理解力和学习能力也逊于后者。因而迫切需要任课教师针对其特点在教学法上下足功夫以弥补其不足。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对MBA会计学的教学有了相当的感悟与体会,也积累了一些适合于MBA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不揣浅陋,在此择其要者总结出来,以供各位同行在教学中参考和借鉴。

二、对会计学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笔者根据MBA会计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会计学的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1所示。重新设计后的教学体系共包括5个模块。第一个教学模块主要讲解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公式、账户的设置、借贷复式记账法、结账分录、账项调整等。在这一教学模块中,还要安排一次会计实操练习,让每个学生用会计软件独立完成一个会计循环,从而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有一个全面、系统、感性的认识。这一部分就构成了本课程的基础,也称之为会计学原理。通常,会计学的任课教师一般在会计原理之后就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自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开始依次介绍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会计核算、利润表项目的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分析,从而结束全部课程。而笔者设计的教学体系自第二个教学模块起就有所不同。笔者首先讲解利润表项目的会计核算、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其次是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的阅读和分析;紧接着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阅读和分析;最后以会计报表的综合分析――杜邦模型和合并报表的倍数分析作结。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

其一,利润表是最简单的一张会计报表,而且应该是先编利润表,再编资产负债表,再根据两张相邻的资产负债表和一张当期利润表,才能编制现金流量表。经过这样重排之后,更符合课程本身内在的逻辑,也便于学生理解。课程本身的脉络也更加清晰。

其二,将基本层面的会计报表分析紧接在三张报表的项目讲解之后,让学生立即能看到会计信息的用途,从而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其三,合并报表部分对抵销分录的讲解只一笔带过,交待清楚报表的合并不是简单的汇总,而是先相互抵销之后再汇总。在这部分,主要讲解合并报表的倍数分析法及其意义。因为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是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讲解起来费时费力。过后学生们依旧很快就遗忘了。讲了等于没讲,所以不如不讲。但合并报表的分析却不得不讲,原因是各数据库及新闻媒体所引用的会计数据均是合并报表的数据。

三、对某些难点问题在理解上寻求突破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历来被认为是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尤其是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其调节公式中各项目前的正负号极易被学生记混。笔者通过摸索,总结出了一种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无需学生记忆公式中的正负号。下面就以一个实例予以说明。

如某商场2010年12月份共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其中赊销收入40万元。营业成本计160万元,其中本期购进的100万元存货全部被销售完毕,还有60万元存货系以前期间的留存。本期计提的折旧费用为20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而形成的投资收益10万元。试分别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金额单位以万元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直接法就是在经营活动范围内将一张利润表由上到下从权责发生制翻译成收付实现制,即“正向翻译”。间接法就是在经营活动范围内将一张利润表由下到上从权责发生制翻译成收付实现制,即“反向翻译”。头脑中有了“语言翻译”的概念,间接法调节公式中的正负号就不用刻意去记忆了。所涉及的调整不外乎4类,概括成表2即可。

由此可见:只要让学生理会到到底什么是直接法、什么是间接法,编制的实质是什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这一教学难点就不攻自破了。因此笔者在此对两种方法重新定义为:

(1)直接法:以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把利润表从权责发生制翻译成现金收付制下的经营活动范围内的净利润。

(2)间接法:以净利润为起算点,把利润表从权责发生制翻译成现金收付制下的经营活动范围内的净利润。

四、引入人文元素以激发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兴趣

会计学本身由于具有过分数字化和零碎的特点而容易让学生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中国学生自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诗词歌赋均耳熟能详且容易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会计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学好会计课。下面笔者就如何引入人文元素以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介绍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牵强附会记忆法

一般企业对记账凭证的分类若按专用凭证分类法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颜色一般为红、黑、绿三色。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一点,笔者对其牵强附会式地解释为: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收到货币资金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所以收款凭证是白底红字的;黑色代表忧伤,付出货币资金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所以付款凭证是白底黑字的;绿色代表和平,在既没有货币资金收到也没有货币资金支付时,就表示平安无事,所以转账凭证是白底绿字的。

(二)流行歌词和俗语的引用

权责发生制指的是以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来记录收入和费用,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付出与之相关的货币资金;而收付实现制则正好相反。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权责发生制、什么是收付实现制,笔者曾这样解释道:权责发生制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因为会计制度规定必须使用权责发生制)”;而收付实现制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时明日忧”。用流行歌词和俗语来概括两种会计记账制度的异同,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 到位。

(三)形象化比喻的运用

对于合并报表的理解,学生们觉得很困难。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什么是合并报表,笔者曾打比方说:“假如男朋友借500元钱给女朋友,在合并之前,男方称之为其他应收款,女方称之为其他应付款。待二者感情成熟领取了结婚证书之后,内部债权债务相互抵销,就谁也不欠谁的了。这就好比抵销分录的编制。那么,什么是合并报表呢,就是那一纸结婚证书。但是婚后若有官司要打,依旧是各自应诉各自的。双方都是独立的法人。所以报表的合并只是形式上的。”

(四)自编打油诗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学的主旨

笔者曾编过两首打油诗来概括自己所讲授的会计学这门课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学过的会计知识点,理清会计学的逻辑结构并进行高度的凝练和概括。现将这两首打油诗抄录如下,并对第一首打油诗详解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一门会计课程,归结起来就是“一生二,再生三,最后又回归到一”。这就是其内在的逻辑结构。第二首打油诗中的“卢氏方法”指的是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发明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而“一根藤上枝蔓生”指的是由一个会计平衡公式衍生出枝枝节节的账务处理流程。这两首打油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富有情趣。如第二首打油诗初看起来像是一首“艳诗”,令学生们觉得会计课程原来还如此可爱、有意思,从而学习的兴趣大增。笔者将这两首打油诗命名为“会计民谣”。

第二首

卢氏方法万古传,一根藤上枝蔓生。

二重规则行天下,三道帘幕诱人掀。

四处梯田披锦绣,中有佳人惹人怜。

杜郎俊朗归何处,千里姻缘赖我牵。

五、小结

以上是笔者对自己从事十余年MBA会计学教学实践的系统总结。在会计与财务领域,会计课程处于较基础的地位,虽然实用,但却显得杂乱,要讲好并受学生欢迎不容易。事实上,只要用心,讲好会计课程也是可能的。根据笔者亲身的经历,认为,要讲好MBA会计学,有几点必须要做到:把握要点、理清课程本身的逻辑关系、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基本的会计报表分析的思想贯穿始终。

当然,除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外,要讲好MBA会计学,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具有如下的素质:要精通专业,这样才能讲得熟练,熟而后能生巧;要善于表词达意,即表达能力强;要善于调动各种教学技巧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一个富有条理而又个性跳脱、飞扬生动且才能丰富的教师有助于将会计课程讲得生动、活泼、耐听。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总结的只是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若能对各位同行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能被各位同行用之于教学实践并使学生受益,则笔者的写作目的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 费新.《基础会计》教学中难点的讲解诀窍[J].会计之友,2009(3):80-81.

[2] 董力为,刘英.会计学课程表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探讨[J].现代会计与审计,2009,5(12):17-27.

[3] 张婷.浅谈“基础会计”课程的探究性教学[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2):91-92.

[4] 温玉彪.不同教学方法在《中级会计实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0(4):102-105.

[5] 周晋兰.《财务分析》三维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会计与审计,2010,6(3):46-48.

[6] 应晓春.如何做好会计教学中的“四个基本前提”[J].财经界,2010(6).

上一篇:关于企业税务风险成因的思考 下一篇: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的差异及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