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11 12:02:48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可行性研究;探讨

文章编号:1006-3617(2007)01-0068-02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C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评价,以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我们于2002年7月取得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乙级)后即开展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通过近3年的实践,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取得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所需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审批,应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开展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相当一部分是补办的,是通过日常监督在初步设计或施工阶段才发现的,这有背于立法目的。由拥有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限的部门如发改委、建设、规划等行政部门告知项目业主在第一时间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最为恰当,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1.2 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难介入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性依据,在国务院未出台《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以下简称《决定》)前,凡是重要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都要上报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审批,而在《决定》出台后,国家将建设项目分为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三类,政府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仅对少数是否关系经济安全、影响资源环境、涉及整体布局等公共性问题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审批或核准,其他项目均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与此相应的,登记备案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否,决策权在企业手中,有些建设项目可能不经过可行性论证阶段直接进入初步设计及建设阶段,在此情形,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在何时介入?即使审批或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解决拟建项目的可能性问题,还不能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提供必要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如拟建项目的确切规模、确切地理位置、设备、工艺流程、劳动定员等,这些资料往往要在设计方案提出后才能提供,因而影响到评价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评价的可靠性。这些都是今后有关法律法规有待解决的问题。

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依据的规范和标准自相矛盾,实际工作缺少信息共享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作为一种限制手段,其目的在于取得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防止不当建设。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批标准或不明晰,或自相矛盾,如“卫生部关于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135号),仅列明了程序,未列明审批标准;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附件2主要评价标准中第7项《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第8项《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制定的基础是《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当《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实行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已废止,这样国标GB12331-90、GB5817-86亦应废止,废止的国标与现行的国标一起引用能可行吗?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多学科配合和采取各种新技术,因而对评价的可靠性问题,综合性问题,综合性预测的标准与方法问题,某些难以计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的确切表达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由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实行时间不久,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外,缺少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限制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信息的共享,提高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成本,影响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4 关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

一般说,建设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应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承担最终法律责任。但是由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必须明确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我国总结多年地方立法的实践,颁布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对从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单位必须持有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证书,按照证书中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预评价工作,并要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结论负责。实际工作中专家组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已推开,这对规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并确保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作用,由此看来专家组应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承担责任,但现有法律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是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最后把关。目前的审核依据是“卫生部关于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135号),审核人员由哪些人组成、在审核过程中若处置不当承担何种责任,现有法律亦未做出明确规定。

1.5 评审人员构成过于单一

上面已经提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多学科配合,这样就需要一支包括懂医学(预防医学)、懂卫生工程、懂工艺、懂设计、懂法律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队伍。事实上已取得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的单位,特别是已取得乙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的单位多是原来的卫生防疫机构或职业病防治机构,技术人员多是医疗、预防医学卫生技术人员,缺少懂卫生工程、工艺、设计、法律的专业人员。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人员构成也是如此。

2 对策及建议

2.1 制定《职业卫生评价法》或《职业卫生评价条例》

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内容繁杂,不可能仅仅通过一部《职业病防治法》的几个条文表述明白。建议参照环境影响评价的做法,制定《职业卫生评价法》或《职业卫生评价条例》,以高层次的法律形式来规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明确建设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审核人员、拥有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限的部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组的工作切入点及其相关的权利与义务,以避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不协调性和盲目性,避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2.2 组织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强化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的科学研究,统一评价的技术导则和各类规范,建立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科学性。

目前应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为基础,修订与此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如国标GB12331-90、GB5817-86),保持国标的一致性。

2.3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并提高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基层单位今后要把培养和引进卫生工程、工艺、设计、法律的专业人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保证这些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工资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为做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近期可考虑临时外聘专家解决技术难题。

为确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质量,建议国家实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师资格考试制度,把好人员入门关。建立职业病危害评价师定期培训制度,不断促进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先进的评价理念和先进的评价方法。

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其他行政部门的做法,设立总工程师职位,主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报告的审核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特种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应临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审核。

(收稿日期:2005-12-2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地下半密闭环境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 下一篇:溴氰菊酯经皮染毒对家兔神经系统的急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