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琉斯的愤怒和赫克托尔的牺牲

时间:2022-08-11 11:49:01

阿基琉斯的愤怒和赫克托尔的牺牲

特洛伊战争以后,在小亚细亚半岛和希腊各地就流传着许多关于这次战争的歌谣和传说,民间的说唱艺人把它们一代一代传唱下来。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的一位说唱艺人荷马,对这些传唱的歌谣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加工,形成了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后人称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的就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作为史诗的典范,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在这一群英雄形象中最为突显的两个就是战争对立双方的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

凡读过《伊利亚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阿基琉斯。因为在他的身上闪耀出来的是人性的光辉。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的身上有着太多复杂的情感。而这种种复杂的情感我们都能在阿基琉斯的身上感受到。人们都说希腊儿童是正常的儿童,有着无所伪饰的真诚灵魂。在史诗的所有人物中,阿基琉斯是最具有希腊特质的。首先,阿基琉斯的身上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和力量。黑格尔说:在阿基琉斯的高尚的英雄品质里,美的基本特质在于他的少年人的力量。他没有等级的概念,没有集体的概念,所谓权威,所谓国王,他从来不放在眼里,在舆论的压力下他只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有如一个孩子似的单纯和执拗。其次,他忠于友谊,帕特罗克洛斯的死让他伤心难过,为了复仇,他再次披上了从朋友身上脱下来的战甲。而对友谊的珍重又使得他对敌人显得过于残忍。在愤怒火焰的燃烧中,他单挑并杀死了赫克托尔。当赫克托尔的尸体被阿基琉斯拖在马车后飞驰的时候,史诗写道:那残忍的状况就连天上的神祗都不忍观看。而当年迈的老国王亲自来到战营,企求要回儿子的尸体时,他看着老国王灰白的头发,又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说道:“不幸的老人家,你的心灵承受了多少痛苦和悲难。”并且承认赫克托尔的死都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所致,于是亲自动手把赫克托尔的遗骸抱上车驾,准许老国王带回特洛伊。这就是阿基琉斯,你觉得他可爱也好,你觉得他残忍、任性、执拗也好,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他是一个简单的英雄,因为英雄的手段永远都是光明磊落的。阿基琉斯就是这么一个光明磊落、闪耀着种种复杂人性光辉的希腊式英雄。

阿基琉斯是英雄,赫克托尔也是英雄。和阿基琉斯相比,赫克托尔的情感世界要深沉得多。如果说阿基琉斯的美,美在一种少年人的力量,那么赫克托尔的美,就美在一种责任感。在战争爆发前他用来鼓励士兵的一句话最能概括他自己的英雄形象。他说:我一生的信仰很简单,相信上帝,爱你的女人,并且保卫你们的国家。作为一个人,他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丈夫,他有对家庭的责任感。作为特洛伊的大王子,他始终心怀祖国和特洛伊的人民。当他得知弟弟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王的妻子海伦时,他立刻想到的是他的人民必将因此而遭到灾难,执意要求将海伦送回去。但出于对弟弟的爱,最终使他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战争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他明知这场战争的起因,特洛伊方理屈词穷,但他不得不站在自己民族利益的立场上,义不容辞地去战斗。他明明预知特洛伊注定要在这场战争中毁灭,但作为大王子,他依然悲壮地肩负起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重担。他明明知道面对强大而愤怒的阿基琉斯的单挑他很可能丧命,但面对怀抱独子的妻子,他拒绝像懦夫一样藏起来。他是一位可敬的王子,特洛伊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当看到他的尸体被拖在阿基琉斯的战车后面飞驰的悲惨一幕,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如天上的神祗一样不忍观看。当他的尸体被运回特洛伊城时,全城的特洛伊人都出门迎接这位伟大王子的归来。

那个遥远年代的战争早已结束了,在那样的年代,战争很难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战争只是为了谋求经济的利益。诗人对战争本身很少作价值判断,而诗人对于双方的英雄却都加以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和歌颂,这是对“人”本身的歌颂。这种歌颂也体现了古希腊时期的价值观念。在《伊利亚特》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词不断出现:荣誉和伟大。神谕说阿基琉斯将会有两种命运:要么在战场上实现自己荣誉,但会很快战死沙场;要么寿终正寝老死家中,但将默默无闻。阿基琉斯毅然地选择了前一种命运,他认为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快乐比默默无闻的长寿有意义得多。同样,赫克托尔明知是悲剧的结局却仍然坚持去面对。他们为的就是要实现自己的荣誉和伟大。作为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体裁,英雄史诗早已走过了它的黄金时代,但史诗中恒久的英雄形象却在精神上化作了永恒,他们的人性仍在彰显一种高贵的伟大。如今,在物欲横流、实用主义盛行的环境里,我们还能记起那些激荡人心的岁月,想起那些明知自己悲剧命运而毅然赴死的英雄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210044)

上一篇:教育要有博大的胸襟 下一篇:又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