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作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

时间:2022-08-11 10:50:42

如何创作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

闻一多先生对“舞蹈是什么”作出了精辟的阐解:“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到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如何创作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这个问题摆在了舞蹈工作者和爱好者面前。本文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舞蹈常识

1.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人类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学界一般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分析,舞蹈的演变经历了如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例如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宗和南唐李后主等帝王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在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现代舞也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

2.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

(1)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达到交流感情的目的。当大家在一起尽情欢跳时,大家注重更多的是自我娱乐,调节心情,锻炼身体,不带有任何表演性质的形式。同时健康快乐的氛围带来更多的积极的社会作用。

(2)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舞蹈。这种舞蹈更多具有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作品是舞蹈编导的精心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形象,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愉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二、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优秀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客观的教学条件如何与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关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舞蹈编排当务之急。

1.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贾作光先生说过:“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像力创造性的舞蹈,编导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

3.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在2007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舞蹈作品《进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借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题材,用舞蹈的形式搬到了舞台上,把自己的生活主题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业舞蹈演员们用质朴而投入的表演把打工者的现实生活和真实情感展现在人们眼前。观众们看到的是农民工的艰辛和积极进取乐观的精神,同样也感受到了农民工们对新生活的向往。舞蹈本身就来自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并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

4.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民间舞蹈资源丰富,部分舞蹈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民间舞蹈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之后面临的就是怎么样迎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地发挥它的特色,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创作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要融入了诸多因素,本文认为当前社会文化是创新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的结合体,所以编排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就需要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知识,丰富自身的阅历,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体味民族风情。因为有了体验,有了生活的经历,编排出的舞蹈才有灵魂、才真实、感人,才能引起共鸣。

上一篇:浅谈音乐的艺术属性和特征 下一篇:文化下乡活动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