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业指导的实用性

时间:2022-08-11 07:12:06

如何提高职业指导的实用性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大学生求职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大学校园中的职业指导与社会实际有所脱节,实用性不强,提出了将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观点,同时还提出了实用、具体的解决方案,以使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职业指导 实用性 专业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学生、和家长们日益关心的问题。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具有什么素养的大学生最容易找到工作?对于就业问题,不少大学生感到“很茫然”。大学生对企业的运行机制、岗位知识不甚了解,而企业的用人标准也鲜有途径有效传递,这往往使得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到“手足无措”,而这点也反映出一些高校在培养人才中的空洞和不切实际。

2010年在对宁波市各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时发现,高达70.50%的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缺少工作经验,虽然调查中很多学生深恶痛绝企业提出的“工作经验”这个要求,但大部分的企业仍然表示,企业招聘时都会注重工作经验,更青睐于能够更快“上手”的求职者。

学生在校园内普遍已接受了职业指导,看上去与企业已进行了对接。但是,高校在职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不了解就业市场;指导不符合实际。应该在学生学习阶段就注重心理咨询,并多开展供需见面会,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很多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职业指导只是形式而已,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职业指导力度不够,内容空洞,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而且学校职业指导不主动,不透明,宣传力度不够,没有给学生太多的实践机会,落实不到个人。因此,如何提高高校职业指导的实用性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实现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程化

全程化,即将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职业素质与能力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能形成“职业教育与学业教育并重”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度过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就业前夕,广泛宣传就业形势、需求信息、择业技巧、创业途径、升学咨询、角色转换等内容,可以因人而异地进行集体或个别指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让学生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又能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二、实现大学生职业指导个性化

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进行实事求是的职业生涯设计,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是职业指导工作也是职业指导课的主线。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开设职业指导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把个人的未来自觉地融入社会需要、社会发展之中,因而形成珍惜在校生活,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动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指导课的德育功能。毕业生的质量高,能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用人单位就会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学生的就业路子就会更宽,自身价值也会通过在工作中的表现反映出来,学校的声誉会不断提高。学校也可实现持续发展、良性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指导现实性

高校的职业指导要与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了解各类岗位的要求,通过模拟现实情景来推进就业指导工作。要多引进企业来校做讲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定期举办各类招聘会,让学生直接与企业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企业。学生通过用人岗位要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规划职业生涯。

四、突出大学生职业指导专业性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必须结合专业进行。结合专业的职业指导,就是在学生入学、学习和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社会现实的了解程度,突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断介绍本专业在社会诸多职业中的地位和状况,使学生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自身的特征,不断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树立专业方向,确立未来在社会职业中的位置。

首先,结合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从入学做起。新生入学,一般都有一个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中,专业负责人会详细给学生介绍社会对本专业(比如电子商务)各个岗位,比如网络营销、网络维护、商务网站建设等各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及为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培养计划中安排了哪些课程,学生应取得哪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对本专业各个岗位和社会的要求有一个全面大致的了解,初步认识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有一种紧迫感。

其次,结合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加大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测评。目前,高校中各专业实行的是基础加专业模块的“双证”教育。一般在高年级就要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专业方向,常常问专业课老师,很多时候专业课老师也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干脆就盲目跟风,社会上什么岗位工作好找,或者工资高一点,就选什么,选了之后又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这就需要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己善于从事的职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职业兴趣,寻找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未来职业兴趣的最佳结合点。

最后,专业教育要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及就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仅是职业指导教师的事情,还是全体教师的事,应各有分工和侧重。专业教师应明确本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知识和能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怎样,在未来就业岗位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这样基于工作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专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目标明确的专业教育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专业信念。

五、注重职业指导全体与个别相结合

在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强个别指导,尤其是一些没有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学生,增强职业指导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一种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在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必要帮助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并使他们有能力调控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职业指导工作还可以帮助高校了解和掌握社会需要人才的层次和数量,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总之,对于高校而言,则要紧抓职业指导工作,把它落到实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砝码。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看重行业发展优势而不是单纯追逐地域及物质条件;调整好心态,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注重细节,对应聘的各个环节都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能够面对失败,并时刻保持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把高校的职业指导的实用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姜纳新.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08-116.

[2]马士斌.大学生生涯辅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1-107.

[3]张侃.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05).

[4]赵普庆.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性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06).

[5]毛玲.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3).

上一篇:论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下一篇: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