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传统挑战的性教育读本

时间:2022-08-11 06:11:55

向传统挑战的性教育读本

北京一套名为《成长的脚步》的试点教材大纲甫一公布,即被媒体称为“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的教材,在中国内地引发广泛热议。不少网友和家长对教材中一些字眼和插图很难接受,但也有人对这套教材表示认可和支持。

“对于孩子来说,这不就是黄色漫画吗?太不健康了!”一位姓刘的妈妈担心对于她八岁的孩子来说,这本教材会造成孩子早熟。

在这位母亲看来,孩子小小年纪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如果孩子认为很神奇,进而照着去学、去尝试,岂不是得不偿失?“让孩子在性方面知道得越多,反而越有可能做‘坏事’。”她说。

中国著名科普网站果壳网的副总编吴鸥认为,用直接的语言描述性并没有错,只是教科书中的语句太过“粗暴”了。“书中的语言应该更温和一点,更美好一点。”她说,儿童性教育是一个需要设计和多花心思的领域,浅显、生动、用图示的方式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在细节上要多考虑。

这本由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推出的性教材,针对6到12岁的小学生,按小学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我的身体”“我是从哪里来的”“可爱的男孩、女孩”等内容。

北京市教委的一位官员说,这套教材将会于新学期在北京市18所小学开展试点。目前正在编写的中学生性教材也将在30所中学试行。

尽管像刘妈妈那样,担心书中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太过露骨的父母为数不少,但对这套教材并不反感、表示认可和支持的父母也不乏其人。

生物医药网站“丁香园”的副主编冯志华也是一位父亲,他认为这些内容适合小学生,应该被更广泛地推广。

“成年人才会认为书中的内容很肮脏,但孩子们可能不这么看。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和我们不同,我们不应该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们迟早会知道的知识,我们没必要回避。”33岁的冯志华对新华社记者说。

此套教材编纂人之一的吕卫红说,在青少年性教育问题上,中国国内以前的做法比较保守。特别是学校教育方面,以往总是藏着掖着,把这部分责任丢给家庭和社会。在以往涉及性教育的各类教材和读物中,很多中小学生看了以后不但没有答疑解惑,反而更加糊涂。

吕卫红说,在这本教材推出之前,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对北京14所中学453名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性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从学校获得性知识,5%的学生可以正确识别私部位,而其余16%完全不识性器官。超过14%的受访者说他们不知如何处理犯,而另外4%的学生觉得犯“无所谓”。

“上述数据突出反映了中国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薄弱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说,性教育在中小学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孩子们由于对自身发育不了解,到了青春期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她认为,这本教材吸收了国外性教育精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未来发展的视角,可以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相关的性教育知识、价值判断和行为引导。

对于北京推出的这本教材,张玫玫更担心的倒不是孩子,而是老师,如果授课时面对所教内容感到害羞或难以启齿,那么只会使教材不能物尽其用。

天津医院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关博认为,早期性教育应该尽早开始。“3到5岁做启蒙性教育是国际惯例,一般从性别启蒙开始。”

中国著名科普写作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刘念龙认为,对性的态度可以更开放,但是教材用词还是委婉点好。“这份新教材完全着眼于事实,没有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性不仅仅关乎知识,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想象力有时比知识更重要。”他说。

上一篇:军队工科院校博士专业课程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的... 下一篇:备课中言语形式的发掘和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