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需要“三心”切勿“两意”

时间:2022-08-11 04:43:49

关爱老人需要“三心”切勿“两意”

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总数额已经达到1.85亿左右,占人口的总比例达到13.7%。现在,老年人口正以每年800――9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加。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步扩大使得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也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关注焦点。在物质生活上,城市老人退休后都享有养老金,加上中国人普遍的储蓄习惯,老年人在基本物质生活上不存在太大困难。而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这些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上,长期处于孤独失落、缺乏关爱的情况。据民政部统计,我国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而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超过2亿的空巢老人。而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赡养老人、孝顺老人通常指给老人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其实老人需要更多的是情感照料和精神关照。老年人的精神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上满足,这种感情上的满足又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子女亲人和朋友。作为一名老人服务工作者,在工作经验上我总结出关爱老人需要孝心、细心、耐心,而切勿大意、随意。

一、关爱老人需要孝心

正所谓“百行孝为先”,对老人应该献上我们的一份孝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关心尊重身边的老人。其实尊重是相互的,谁都希望被尊重,不管老人和你是否有关系,都应该抱以一份尊敬之心、关爱之心。交谈的时候要保持尊重、友善和诚恳的态度,同时在分析老人话语时宜小心谨慎,在老人未完成表达时不能胡乱下判语。次之,常常给老人打打电话,如果感情都硬可以天天打一个,实在没有空闲的人,至少一星期一通电话,切勿超过一个月都没有打电话!要常常关心老人的近况,这也会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其实一个短短的电话就会让老人觉得心里暖暖的,觉得被牵挂!他们不在乎说的是什么,只要听到你的声音,他们也会觉得很开心。另外,还要多赞美她们的言行,一同回忆以往的一点一滴,积极引导他们向往新的生活。当然,放假的时候,可以去看看家里的老人,也避免他们过于牵挂。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块心头肉,作为子女的应该时常回家探望他们,最好带上爱人和孩子。其实他们常常顾念,只是没有表达出来而已。时常一个电话嘘寒问暖,到家看望时候给老人家捶捶背,出门在外搀扶着他们,敬上我们的一份孝心。当老人们提出一些问题需要解答或者在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的提供帮助,把此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来完成。

二、关爱老人需要细心

关爱老人为什么要细心呢?这正是应为老人在很多时候,为了不给出门在外的孩子负担,不让他们担心,他们往往会说“我很好,我没事,你放心吧!”这些谎言你能听出来多少?所以我们应该多一份细心,偶尔给老人打个电话或者上门探望,确认老人是否真的安好。关注好他们的身体健康,防范于未来然很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尤其是胃的消化功能退化的老人,家中最好常备一些易消化的酶片。提醒老人按时睡觉、按房间内光线应明亮,地板应该干净防滑;手脚不灵便的老人,应该帮助他们洗澡、洗头、勤换衣服,以改善的精神面貌;老人的饮食则要定时定量,食物注意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尽量遵循“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蔬”的饮食原则;有空陪他们到户外逛逛,不仅有助于老人身体健康,还能跟老人多聊聊天。细心记下他们的生日,结婚纪念日或特别的日子,不用拼命的想买什么高级的礼物,只要陪他们吃喜欢的饭菜,他们就很高兴了。 偶尔给家里的老人买点东西,可以是衣服,可以是其他,依据个人的能力量力而行即可,这些都会让老人家觉得心里暖暖的。

有时候在与老人交谈的时候会谈及到他们的儿女,或许他们的儿女很忙,没有空能回家探望他们。这时,作为一名细心的服务老年人的工作者,应该将事情记住,再致电给他们的子女,及时反馈老人家的心理和愿望。毕竟父母总是疼爱子女的,不想成为子女工作劳累后另一个负担。可往往就这样,子女很容易忘记父母的念挂。我们建议,如果实在太忙无法抽身回家看望老人家,那也应该打一通电话,问候下老人的近况。我认为在服务老年人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极为重要。

三、关爱老人要有耐心

生活越来越忙碌,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开始不再耐心倾听来自于老年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喜欢强调,是上一辈的他们不懂我们,可是我们又何时懂过他们?他们要得其实不多,只是一通不那么快挂断的电话、一顿不那么匆忙的晚餐,或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一部电视剧。谁也不愿意面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吧?那么,让我们抓紧时间善待他们,从细微处做起,就像他们曾经对我们做的那样。首先就得耐心的聆听。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原因,老年人说一件事情往往喜欢重复唠叨许多遍。作为晚辈,尽量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更不能粗暴地打断或制止老人说话。并且要有耐性,有充足的时间,避免作仓促的解释,多听少发言,当老人说话时,不要动张西望,应该目注老人并表现出你是乐于聆听他们说讲的事物。我通常都会耐心听他们讲完,然后表现出没有听过一样的表现好奇,很愿意倾听,这样便会让老人更加信任自己,也培养出自己耐心的习惯。我会常常对他们发出真诚的赞赏,这样在我和老人的交谈中就避免了尴尬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悦的氛围。如果老人变得整天沉默寡言、闷不吭声,则要尽量抽点时间陪伴老人,调节老人的不良情绪。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年人在经验历练上,都比我们晚辈要 更有经验。老年人对我们唠叨是为了提点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只要我们热心、真心、诚心急他们所急,为他们所想,周到细致的融入他们生活,日子自然过得舒心。

四、切勿大意和随意

作为晚辈对待老人切勿大意和随意,退休、年老使老人在权力与角色方面有所改变,由照顾者变为被照顾的人。在经济方面,也由主动付出变为被动接受。加上生理退化,使老人的活动和自理能力降低,而家人外出工作或上学,不免为老人带来一份孤寂的感觉,如遇上配偶死亡,老人更加孤单及缺乏安全感。有时这些感受会导致行为的表现是可以挑剔家人或凡事唠唠叨叨,藉以引人注目,减低被人遗忘的感觉。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从老人家的角度去看和感受并正确传达自己的了解予对方,使其觉得被了解和接受,这时给老年人最大的支持力量。用坦诚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使他们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关心。所以在沟通上不能大意和随意。首先,要保持尊重、友善和诚恳的态度;其次,要有耐性,有充足的时间,避免作仓促的解释,多听少言,当老人说话时,不要东张西望,应该目注老人并表现出乐意聆听;第三,在分析老人话语时小心谨慎,在老人未完成表达时不能胡乱下判语;第四,避免与老人争辩,因为此举动会处使对方沉默无语或情绪波动引起身体不适;最后,尽量选择较少受干扰的地点与老人交谈。

作为一名服务老年人的工作者,我能感受到老年人需要我们的关爱,更多而是来自于子女的关爱。我们服务老年工作者应该充满责任心,把分内工作当作成一份责任,才能全身心投入这份事业用心完成,有了责任心,工作也会越来越有劲,才会得心应手,并可以把我们关爱老人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作者单位:广州石化离退养工作部)

上一篇: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下一篇:来自金星的你和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