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坚守新媒体环境下的纸媒优势

时间:2022-08-11 04:36:39

用爱坚守新媒体环境下的纸媒优势

当前,传统主流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与其抱怨沉沦,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从精简机构,到内容改版,再到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各种新媒体矩阵的布点。这两年,楚天都市报无不顺时而为,求新求变。

随着改革进入深化期,社会热点增多,关注民生显得越来越重要。楚天都市报是一份市民报,有着深厚的市民情结。“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正是该报的办报宗旨。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坚守强化纸媒的优势呢?

去年10月13日,该报推出《帮到底》专栏,努力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传递社会温暖,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责任情怀。这个专栏,从强化服务市民本位出发,用充满正能量的爱,坚守并发扬纸媒的优势,捧出了应对新媒体挑战的一张优秀答卷。

一、爱是一切新闻的源泉

有人生了三胞胎,算不上什么新闻。然而,记者想方设法为三胞胎筹奶粉,体现帮扶和关爱,这便成为了新闻。

2016年10月13日,《帮到底》专栏推出首篇报道《打工夫妻意外怀二胎 三胞胎嗷嗷待哺盼您伸援手》。报道讲述在武汉打工的随县一对夫妻,怀上三胞胎。由于早产,夫妻俩花费了大量医药费,背上了10余万元债务。每周,三个孩子要吃掉5桶奶粉,光奶粉钱就得近千元。

报道见报后,这对夫妻收到社会各界的如潮爱心:省妇幼保健院为其提供专项爱心基金15000元;记者联系了多家奶粉企业,有一家爽快答应为三胞胎免费提供3年价值上十万元的奶粉;几十位热心市民纷纷慷慨解囊,积极捐款1.5万元。随后,追踪报道《宝宝咱们不怕啦,三年的口粮不愁啦》出炉,慰藉各界牵挂之心。

2016年11月5日,《帮到底》栏目推出报道《汉川”献血大王”摔伤致瘫盼援手》,反映汉川市11年无偿献血7万多毫升、带动全村人参与献血的献血大王汪炎平,因意外不慎摔断颈椎导致瘫痪,家中积蓄花光,巨额医疗费让家庭陷入困境。

一个平生不断奉献爱的人,突然遭遇不测急需大家的爱。正是这种爱的强烈反差,构成了新闻性。报道刊发后,短短三天时间,各方爱心捐款达18万元。

2017年1月10日,《帮到底》栏目报道了《小伙微信抢红包两月输掉17万 轻生获救后又复玩 记者帮忙联系住院戒赌瘾》。这本来是一篇很有传播性的社会新闻,但记者没有单纯地为了报道而报道。而是从挽救失足青年的角度,深夜10时许,咨询心理专家给出解决方案,次日又带失足青年就诊,及时悬崖勒马,至今已走出泥潭,对于记者所付出的努力,其家人甚是感激。

《帮到底》栏目先后推出《15万斤冬桃滞留枝头愁坏果农》《搬运工摔瘫 住院两月盼善后》《首义名居120户居民家漏水》、《青山老旧小区 数千户居民用水难》等多件百姓烦心事,每件事情上,记者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仅是单纯的做报道,背后做了大量看不到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正是因为记者倾注了真心诚意的爱,才都得到了社会回应,最后事情才会得到妥善解决。

社会中的家庭或个人,会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帮到底》栏目通过刊发报道,通过帮扶记者的奔波努力,帮这些家庭或个人解决了难题,一个又一个主人公的命运迎来转机;同时,在追踪报道帮扶效果时,展现了许多热心助人的感人画面,弘扬了助人为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传统美德,书写良善,汇聚暖流,正是这生生不息的爱,成为新闻的源头活水。

二、舆论监督中兼顾弱者关爱

舆论监督,是楚天都市报一贯秉持的媒体公器。媒体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监督要有建设性,更要兼顾弱者关爱,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帮到底》专栏还合理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帮市民维权,促进社会和谐。

《帮到底》专栏推出的第二天,10多名远赴吉尔吉斯斯坦淘金的湖北老乡就给栏目组打来求助电话,称他们在国外打工半年只发过一次工资,12名湖北老乡被拖欠工资达100多万元。去年10月15日,《帮到底》栏目刊发报道《远赴吉尔吉斯斯坦遭遇欠薪 湖北老乡从国外打来求助电话》,讲述了这些湖北老乡在国外矿山打工的遭遇。同时,记者积极与国内外的相关聘用单位、施工单位联系协调,帮农民工维权。10月31日、11月1日,数十名中国工人领到了被拖欠几个月的工资。

2016年11月2日,《帮到底》栏目刊登报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刷卡1.5万元》,介绍黄陂一男子到武汉一家医院做包皮切割手术,手术做到一半时,医生危言耸听,建议他加做项目,他躺在手术台上刷卡支付了1.5万多元。事后,该男子觉得受骗,遂向《帮到底》栏目求助。帮扶记者与当事人一起前往医院调查,又就该医院这一反常现象采访了协和医院相关专家。在舆论监督的巨大压力下,该医院最后退款1.4万多元。此事曝光后,栏目组又先后接到几位读者来电,反映相同遭遇。记者将这些情况向相关执法部门反映,执法部门调查核实后对该院开出多张罚单,还社会公平正义。

此相类似的维权报道还有《轻信他人网上买投资产品 18万元救命钱打水漂 浙江女子留下遗书来汉讨说法 当事公司目前已退还9万 工商部门表示将调查处理》、《涉事公司再补偿6万 浙江女子基本追回损失》、《4万元买回二手叉车 才跑50米就趴窝了 记者跨省协调帮忙维权》、《本想花360元烫个发 一结账却要2788元 大三男生莫名做了个天价发型》等,这些报道抨击丑恶,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舆论监督中兼顾弱者关爱,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寻找就是为了让爱继续

《帮到底》专栏聚焦寻亲、寻恩人,助市民了愿。这些寻找,正是为了让爱继续,因此显得十分有意义。

2016年10月19日,《帮到底》栏目刊发报道《衬衫收藏十六载 太婆难忘旧日恩》,说的是家住东湖风景区武东新村、70岁的杨婆婆想委托楚天都市报帮她寻找恩人。原来,39年前,杨婆婆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从重庆来汉谋生,是江夏的张祖协收留他们3个月。16年前,杨婆婆再回张家,临走时借走了一件花格子衬衫御寒,此后两家人失去联系。杨婆婆一直对恩人念念不忘,花格衬衫也一直珍藏至今。接到求助后,帮扶记者前往江夏,寻访几个村湾后,终于找到了张祖协。次日,杨婆婆带着自己的子孙,如愿以偿见到她一直牵挂的恩人,并当面致谢。

2016年11月4日,《帮到底》栏目又刊发《〈帮到底〉栏目牵线 失散11年母女重逢》。在头黾钦叩那O呦拢失散长达11年的母女得以重逢,智障母亲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2017年2月9日又刊发《幼子19年前家中被拐,他打工寻儿十年未果 神秘电话支撑此生余愿:七旬老父独守恩施深山待儿归》的报道,如今寻找仍在继续中……

上述这类报道,正是通过记者多方寻找和不懈努力,使得人物命运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报道读来令人唏嘘感慨,传播了知恩图报、亲情无价等主流价值观。

2016年10月13日,楚天都市报推出全新专栏《帮到底》。至2017年2月16日,短短四个月时间,该专栏已先后刊发24个整版、21例困扰市民生活的“烦心事”,18例得到圆满解决,剩余特别棘手的问题需要时日,尚在进一步解决中。该专栏,兑现了向读者作出的“一帮到底”的承诺。如今,每天都有读者给该栏目采编团队致电、写信,提供新闻线索;许多受到帮扶的市民,给编辑部、相关记者赠送锦旗和感谢信。社会方方面面肯定赞扬楚天都市报这个栏目,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如何应对?上述帮扶题材,正是记者用充满正能量的爱,成就了新闻,这种“走心”的做法,体现出纸媒的优势,无疑是坚守内容为王,以不变应万变的有益尝试。

(楚天都市报机动部副主任)

上一篇: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若干实践 下一篇:3D建模打印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