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教育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时间:2022-08-11 04:17:27

关于设计教育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革和调整。设计教育应当重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联系,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设计教育还应重视传统设计文化的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顺应多样化的世界,注重设计伦理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设计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应用型、综合型、创造型设计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环境;教学;理论;传统;多元;伦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17-02

一天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文章《大学要有创新精神――钱学森同志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对于这篇文章深有感触,钱学森讲到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我们的大学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纵观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观念落后、课程体系陈旧、学生创新能力差、不了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等等,因此,针对目前设计教育提出一些个人思考和看法。

一、大环境与小环境

我国的设计教育开始得比较晚,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渐渐发展起来的,比如室内设计装饰行业是在1991年4月的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才正式确立的,到现在也不过20来年的时间,所以整个设计环境还都不太健全、不成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设计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全面蓬勃的发展。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由于扩招,艺术考生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伴随着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学质量的下降,试想下一方面原来一个班十几个学生到现在的三十多甚至更多,而且很多高校还不止是一个专业班级,现在的老师很难细心的辅导到每个学生,并不是他不愿。另外一方面学生入校门槛变低,学生得专业水准也偏低,还有很多的学生其实根本就不喜欢设计,有些学生仅是为了一个文凭,或是觉得设计好赚钱等等,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怎么能学好?所以,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大环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比较混乱,整体的设计意识还比较弱。

近年来除了少数一些重点和专业院校,大部分的高校在管理体制上不太适合设计教育的发展,按着其他专业类型或是传统的管理势必阻碍设计的正常运行,应该针对设计的特点灵活并有针对性的管理,为设计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设计的氛围上也非常缺乏,学生的学习环境非常的重要,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很难让设计活跃起来,设计需要学校提供好的氛围来展现它的生命力。同时设计需要多交流,比如讲座、展览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对于设计具有助力作用,能带动设计的发展。但是这也是大多数高校所缺少的。

二、教师与学生

设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整个教育的核心,设计教育的发展这二者直接体现出来。我国设计教育的教师主要由两类人群组成:一类是老教师,他们大都不是本专业出身,很多算是改行从事的设计,因为很多以前是艺术工作者。另一类是年轻教师,一般都经过正规的专业学习毕业后进高校工作的,很多还是那些老教师的学生。这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现象,中间人群很少。由于这两类教师的思想,观念,经验以及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对于设计教育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之间会有很多矛盾及问题存在,存在不完整性和不延续性。同时,教师就像是学生得榜样,他的个性魅力将感染学生,比如老师的个性,态度及修养等,这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其实是比较高的,但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教师的聘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复杂的人事关系上,所以高校中真正有才干的老师并不太多,加上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多老师已经沦为“上课机器”,设计的激情已经慢慢丧失。

针对现在的学生,要加强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的训练,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学生毕业之后将学校所教的都忘记,脑子里剩下的就是教育。他说一群向上的学生在一起哪怕没有老师,也会健康地成长。学生在校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新思想的探索的怀疑,掌握运用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存的新问题的本领。目前国内高校过于重视计算机技能也对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电脑的普及,对电脑的过分依赖使设计意识、设计思维、设计能力逐渐弱化。现在经常可以看到电脑表现非常漂亮的图纸,但是除了好看并没有什么比较吸引人的了。在电脑及现代更多高科技技术的辅助应用下,给予学生更多创造能力上的培养,为电脑艺术设计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一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

三、理论与实践

理论和实践经常是大家谈论的话题,应该是两者是需要紧密联系起来的,光有理论不实践,就会是“纸上谈兵”,光实践没理论指导,作品会乏味,没有生命力。对于国内设计教育中的理论,存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是很少我们的设计教育理论是本国自己书写的,大部分都是国外搬过来的,我们学的设计理念,思想,方法等都是国外的,这样就常会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并且缺乏文化上的回应,因为这是代表国外的,不能完全符合我们自身的特点,对于设计教育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理论对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理论指导,设计怎么向前走?理论先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也只是空乏。

针对实践,目前很多高校包括一些专业院校在内都比较缺少学生实际的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得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都比较弱,不能很好的符合我们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高校可以逐步将学生推向市场,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氛围内学会创新,学会适应。在设计教育的整个环节中,需要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艺术设计教育要与经济实体、科研机构紧密联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设计的技巧层面上升到思维开拓的境界。所以,设计教育要加强与设计界、企业界的行业互动关系,为培养具有创新设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基本条件。

四、传统与现代

随着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各种设计文化之间的交流、竞争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受到西方强势设计文化的侵蚀,包括设计理论和思潮等方面的影响,中国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在逐渐淡化,在世界文化的竞争中迷失自我,陷于被动的尴尬局面。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设计就会流于一种缺乏内涵的形式,而缺乏民族精神的设计文化,其活力与个性也将会被“全球化”所淹没。设计要立足于体现传统文化价值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因此,在强调国际交流与虚心学习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一个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者,很难想象其作品会具有思想深度和感染力。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目前很高校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就没有这方面的介绍,应该是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与灵魂核心,掌握其独具魅力的文化特征,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层的本原。要保留中国设计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体现这些审美特征的基本元素或表现形式,让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为中国寻找一种独特且合适的表现,设计出具有民族气息的高质量的创新设计作品。

五、多元化与专业化

多样化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知识,曾经一度认为的专家培养方式感觉现在并不太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特别是设计专业,设计不是一种孤立活动,它应该是一种综合的创造活动,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许多交叉学科。目前国内高校专业划分明确,且相互间很少交流和沟通,学生只对本专业感兴趣,其他专业不闻不问,这样的学习也将显得单薄和浅显。

作为学生应该了解尽可能多的知识,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好的充实自己和设计作品。比如现在国内比较热门的景观设计学,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专业,不仅要学习景观专业方面的知识,它还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要了解。作为设计教育应该把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并且了解综合知识丰富,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所以,有时其实学生在学校学到多少东西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六、伦理与责任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已经伴随我们社会发展很长时间了,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游浮于表面的理想装饰。要真正的以人为本必须落实到设计的本质问题上,关注人们真正的需求上,当前设计中存在着一些缺乏设计道德的不良风气,只顾追求经济效益而丧失了社会公德。夸张的广告宣传导致消费欺骗;不合理的功能设计带来消费误区;一次性产品的设计,造成材料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的破坏与恶化等,这些都表现为一种明显的设计伦理缺陷。

设计伦理就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人、环境、资源等综合因素,发扬人性的设计,运用伦理学意识平衡与协调人、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关系的价值标准。设计以人类的长远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自觉地珍惜共同的财富,维护自然资源,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一个有益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环境,抵制那些有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无节制的开发、生产和消费,最终实现维护人类生存系统的目的。并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去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关心不同区域、民族、群体经济平衡发展问题,尤其是为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弱势群体提供设计服务,为消除贫富悬殊、创造机会均等而发挥作用。当学生在学校得到了很好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毕业后踏入社会,或多或少的也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毕竟我们的大多数人都将经历大学阶段。因而,重视设计伦理学的教育将对中国设计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七、结语

设计本身就是创新精神的产物,创新是设计的本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好的设计。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于设计产业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强。新的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知识面丰富的设计人才。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宗旨,探寻适合时代和自己本校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使设计教育向着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引领中国艺术设计方向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大学要有创新精神――钱学森同志最后一次系统谈话[N].人民日报,2009.11.5

[2]杨天明,薛立克.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现状与发展趋势[J].美术大观,2007.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舞蹈教育现状分析探讨 下一篇:孔子的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