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应对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主要措施

时间:2022-08-10 11:38:05

浅析学校应对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主要措施

摘 要:关注教职工合理的心理需求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以笔者所在学校实际应用“需求层次理论”为实例,从多个层面浅析满足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主要措施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职工 自我实现 心理需求 措施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人都潜藏着这五种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但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需求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低层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求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高层次的需求比低层次的需求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求激发的。人的最高需求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人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可见,学校为教职工创造一个有利于“自我实现”的良好环境何等重要。在实践中,笔者所在院校运用以下方法营造教职工自我实现合理需求的育人环境。

一、健全组织机构,是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有效依靠

建立党、政、工、团行政机构和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等服务部门以及教代会、女工委、经审委等工会组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派的参政议政职能,组建一系列学生社团和教职工兴趣协会组织,培养和造就一支支思想硬、业务精、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的教工干部队伍和师生先进分子群体。

二、依法维护权益,是做好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合法保障

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劳动法》《工会法》《妇t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教工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维权能力。加强维权保护,尽可能将教职工最关心的问题细化和量化,尤其是发挥女教工委的作用,使女教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以法律援助等形式得以保护。

三、加强理论学习,是提升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内在驱动力

教职工整体素质是决定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着力提高教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教职工树立科学的“三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及师德建设,提高道德修养,促进校园文明进步。另一方面,抓好教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四、关注心理健康,鉴别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完整自知力

不是每种心理需求都一定给予满足。合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希望单位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应予满足;而那些不切实际的有偏差的欲望是不可以满足的,需要有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需求疏导,鉴别不同需求者的自知力是否完整。此时,通过心理咨询将健康因素(与生存、安全和社交等需求联系在一起的工资、工作环境、公平公正的待遇、党的政策、先进的工具和设备、清晰的程序、内部的合作、职责的了解等)中的不满意度降到最小;将激励因素(与受人尊重、自我价值实现联系在一起的挑战性工作、成就感、成就的认可程度、被赋予的价值责任感、个人的发展和前进的机会等)中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心理咨询是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做好心理咨询师的队伍建设,也是满足教职工合理的心理需求的有效途径。

五、开展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强大推动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满足教职工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如:搞好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外学生兴趣小组辅导活动,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精品课、优质课件、优秀论文“三优”评比,提高教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举办各类教职工协会比赛,丰富业余生活;师生结对助学,为就业指导搭建平台;通过各种载体,发挥女教职工在教书育人中的优势等等。

六、做好师资培训,是发掘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可持续发展力

师资培训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本身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应充分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激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教改活动,不断创新育人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大知识储备。大力支持教职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历进修,鼓励参加各种比赛,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业务技能和竞争能力。以老带新,推动教职工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声光控延时开关电路的制作 下一篇: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