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自私的孩子?

时间:2022-08-10 09:55:55

如何教育自私的孩子?

自私,是指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的行为。许多初为人父母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孩子的很多行为都表现得自私,让人不知如何是好。那么,孩子自私的原因是什么?自私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亲人们的过度溺爱,好吃的、好玩的均由孩子一人占有,慢慢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少考虑他人,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这种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家长应该及时纠正,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与发展。

困扰:孩子表现得自私

刘女士的女儿彤彤今年3岁了,最近,彤彤的一些举动让刘女士很苦恼。

“我家彤彤最近变得有些自私了!”刘女士发现,彤彤每次和邻家妹妹玩,都会把人家弄哭,看到邻家妹妹有新玩具,她非要抢过来不可,自己的玩具却从不让别人碰一下,有时别人只是想过来跟她一起玩,她就以为别人要抢她的玩具。

有一次,刘女士发现家里放着一顶彤彤不用的帽子,于是,想要送给朋友的孩子,但当彤彤知道妈妈要把帽子送给别人时一把抢了过去,就是不让妈妈送给别的小朋友,还说:“我不戴,别人也不给戴!”

彤彤表现出来的自私让刘女士非常苦恼,她希望彤彤是一个大度、宽容、善良的孩子,但却不知该如何教育?

表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是当今缺乏集体生活的小孩子经常出现的行为,尤其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过程中,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把玩具占为己有,拒绝分享

小孩子见到其他小朋友有的新玩具,走上前就去抢夺,大声喊叫:“这是我的!”而自己的玩具却牢牢把控,拒绝与他人分享。

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

小孩子大多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并缺乏耐心。如果想去游乐园,就要马上出门,否则就大哭大闹,家长必须迁就自己。

霸道,让其他小朋友听他的

有的小孩在与其他小朋友玩时,要求其他人都听他指挥,什么都让他先玩,如果不听就欺负其他小朋友。

这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容易使其受到小朋友们的孤立,不能得到小朋友的相互信任与友谊,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大障碍。那么,他们的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吗?面对孩子的自私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原因:孩子天性+后天影响

自私是孩子的天性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自私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出生时起,就开始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的,他们所提出的要求,也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求,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慢慢地,随着与外界交往经验的积累,孩子才逐渐开始分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开始逐步用客观的角度来看自己。

此外,两岁多的孩子还会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有些家长认为这样的孩子太自私,非要想办法把这毛病改掉。其实,孩子只是在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自私除了是孩子的天性,还与家长的溺爱有关。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二代”,他们出生后常常处在“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的家庭模式中,家长过多的满足和溺爱,会促成孩子的自私行为。

被过多满足的孩子往往会把接受别人的给予当成习惯,就会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也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别人的给予,但他们因为缺少付出的经验,因此不知道怎样为别人付出,也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因此,家长在孩子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必须的。

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孩子自私的行为是由家长错误的教育造成的。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在这样的环境与错误教育下,必然会导致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

对策:家庭教育潜移默化

家长需言传身教

孩子从以自我中心走向社会化,需要家长做出榜样。家长平时如何对待长辈、朋友,如何与陌生人交往,这些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学习和模仿。因此,教育孩子不自私,父母首先要反观自己的行为。

在身教的同时,家长还要言传,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进行引导。如在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时,要如何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在给别人添麻烦时,要如何表示歉意等。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分享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感受到分享的喜悦。

在具体的引导方式上,家长不妨这么做:不管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在出现一样新东西时,家长都先引导宝宝进行一番分享,即便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给孩子的,也可以先引导孩子分配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长期如此,宝宝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并在这样的分享中得到快乐。将分享、感恩的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逐渐培养孩子大度、懂得感恩的性格。

主张但不强求孩子分享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主张分享是好的,但也不能强求。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表现出不愿与别人分享的举动时,便开始担心,认为孩子自私、贪婪,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慢慢认同家长的评价,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其实,也许孩子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玩具,在大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孩子看来,这些玩具很可能像宝石一样珍贵。试想,大人会轻易把自己认为像宝石的东西拿出去与别人分享吗?因此,为了培养出大度、宽容的孩子,家长需要做的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引导,而不是乱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然后强求孩子去分享。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尝试分享时,家长也应该学会欣然接受。例如,当孩子把东西分给大家吃时,大人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其实是在拒绝孩子的分享,让孩子感到失望,孩子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慢慢地就不愿意分享了。

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一项研究显示,在缺乏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变得自私、冷漠、具有攻击性。

家庭里总交织着父母之间、孩子与父母、父母与老人的情感。当孩子怀着一颗纯真、敏感的心,毫无保留地接纳着这些情感,这些感情也将“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孩子生长在和谐的家庭中,或者父母对生活及周遭的人事都表现出珍惜而积极的态度,那么孩子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珍惜所得到的爱,并以各种方式进行回报。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自私的行为习惯,必然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和社会交往。希望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上一篇:浙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 下一篇: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