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维生素”,助您健康度晚年

时间:2022-08-10 09:35:24

“红色维生素”,助您健康度晚年

耿师傅退休后健康状况一直不错,可最近出了点问题,走起路来不再像以往那样踏实,两脚有点飘,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老友纷纷为其分析病情,有的怀疑血压高了,有的认为可能是脑血管出了问题……可医生的检查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外:血压与脑血管都正常,只是体内的维生素B12含量少了30%。换言之,导致耿师傅步态不稳的祸根是维生素B12缺乏症。

维生素B12又名氰钴胺,是人体唯一的一种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因颜色深红而被称为“红色维生素”。功能之一就是作为人体造血的重要成分,通过参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来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B12,贫血病就会傍上你,还会使体内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出现种种神经精神症状,轻者精神抑郁、嗜睡、易怒或躁狂、大小便障碍、多汗、手颤、步态不稳,重者还会患上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血管病、亚急性脊髓变性等老年病。

医学专家新近发现,维生素B12还参与松果体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能显著改善睡眠情况。调查还表明,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老年人,认知能力要好于缺乏维生素B12的同龄者,缺乏维生素B12会加速老年人的智力退化。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维生素B12缺乏症比比皆是,尤以非洲、印度、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最为严重;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老年人维生素B12的缺乏率也达到12%,住院老年人更是高达30%-40%。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现实也是很严峻的。本来,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B12仅2-5微克,是生理需求量最少的一种维生素,只要三餐膳食均衡,应该能从食物中获得足量供给。可为什么又出现了如此广泛的缺乏现象呢?除了维生素B12会随着年龄老化而减少的生理变化外,以下因素也是维生素B12缺乏的关键所在。

(1)长时间吃素。维生素B12分布范围较窄,主要分布于肉、蛋、奶类等动物性食品中,而素食中含量甚少甚至没有。资料显示,高达92%的纯素食者血浆中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而不限乳制品的素食者低于正常的只占64%,不限蛋奶的素食者更低,不到47%。同样道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引发维生素B12缺乏症。

(2)胃肠疾病。老年期胃肠功能减退,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高发,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吸收能力。资料显示,有10%~30%的老年人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处于不良状态。

(3)长期嗜酒。许多贪杯的人经常痛饮后疏于进食,每一餐下来满肚子酒水,饭菜却吃不了多少。时间一长,会因进食太少而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

(4)肠道寄生虫。如阔节裂头绦虫感染,可抑制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与利用。另外,贾第虫感染可引起胃肠道吸收障碍,而导致维生素B12摄入亏损。

(5)药物影响。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就会干扰维生素B12的吸收,而中老年恰恰就是糖尿病等老年病的高发期。

老年群体维生素B12的广泛缺乏,引起了营养学家的高度重视。美国前不久公布的老年人“饮食金字塔”升级版中,特地将维生素B12列为老年人应注意摄取的4种养分之一(其他3种分别为纤维素、钙与维生素D)。那么。老年人如何让维生素B12摄入达标呢?

首先,要调整食谱。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类、鸡蛋、臭豆腐、豆豉、黄酱、酱油等。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堪称维生素B12的“富矿”,首推猪肝(每100克含维生素B12 26微克之多),其余有羊肉(2.15微克)、牛肉(1.8微克)等。植物性食品中紫菜(与鱼肉相当)、海带、蘑菇、苜蓿、豆芽、酵母等也含有不少。总之,要纠正纯素、偏食、挑食等习惯,坚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

其次,要改变烹调方法。维生素B12有不少弱点,如怕高温、怕酸碱、怕阳光等。所以,富含维生素B12的食品要避光储藏;烹调时须注意掌握好火候,控制好时间,不宜过度煲煮,尽量减少烹调导致的损失。

再次,感染了肠道寄生虫病要及时给予驱虫治疗,维持良好的胃肠环境。

爱吃素食者,可以通过含有维生素B12的强化食品和营养补充剂来获取维生素B12。至于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胃肠病、恶性肿瘤者,有必要通过口服或肠外途径来补充维生素B12。目前,维生素B12的制剂较多,分为口服、舌下含服、经鼻喷雾和肌内注射等几种,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上一篇:切莫忽视“家庭亲密综合征” 下一篇:医生与精神病人的对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