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产要素在城乡“流”起来

时间:2022-08-10 09:00:47

让生产要素在城乡“流”起来

机制新 要素流 城乡活

主持人:黄佳渝

让生产要素在城乡“流”起来

(主持人语)

乡村离城市远不远?不远。出城没几里,就是广阔的农村。

城市离乡村远不远?很远。在不少“城里人”的头脑中,“农村”仿佛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有多大?

“当我们看到严冬坐在四面透风的危房教室上课的孩子,他们的小脸小手冻得青紫时;当我们看到一年级的孩子要走十几里山路上学,多数孩子仅有一小瓶咸菜作为一周的下饭菜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喝的是从稻田里舀的水,买不起书包只好双手抱着书本回家时……我们的眼睛模糊了。”这是一位政协委员的肺腑之言,也是对农村与城市之间巨大差距的生动注解。

一份资料显示:3个农民消费才相当于1个市民,2/3的农民只消费了1/3的社会商品;农业只占GDP的15%,占财政收入只有3%……有专家指出,按照“马太效应”理论,城乡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要破除城乡之间的“马太效应”,实现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就必须捅破城乡之间的那层隔膜:在资源禀赋低的国情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下,长期以来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市―工业―市民和农村―农业―农民的格局,城乡分治,导致城乡在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下运行,城乡之间产品不能平等交易,要素流动不畅。

实践证明,越是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就越强。

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旨所在,就是要让一切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产品,都可以按照人本的思想和逐利的原则,在增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流动起来,并且实现不同市场主体、不同要素所有者在竞争起点上的公平。

要使这一要旨得以实现,我们就必须打破数十年计划经济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制度和机制的种种障碍,通过创新制度和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正如书记最近在一次调研会上所说,城乡统筹的核心和成败在改革,而改革,就是进行制度创新。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区县已经开始撕开城乡之间的隔膜,资本、劳动力、土地和产品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势头渐显,虽然这些典型的“吨位”还不大,但已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其迸发出的活力和生机……

机制创新是保障,要素流动是核心,城乡互赢是我们期盼的结果。

于是,有了这期“特别策划”的主题:机制新,要素流,城乡活。

上一篇:编扫把的母亲(散文) 下一篇:“资本之舞”激活“武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