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与甲硝唑治疗慢性鼻―鼻窦炎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0 08:39:05

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与甲硝唑治疗慢性鼻―鼻窦炎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与甲硝唑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硝唑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克拉霉素;甲硝唑;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087

慢性鼻-鼻窦炎是临床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该病常伴有鼻塞、头痛、鼻漏等症状,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且病情持续时间较长, 当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 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常用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取得一定的疗效。经研究发现,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部分厌氧菌有抑菌作用及免疫调节等功能[1]。由此, 作者对长期服药的3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取克拉霉素联合甲硝锉治疗, 并选择同期采用单纯克拉霉素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8例, 入选标准:均符合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标准[1];意识清楚者;患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 女15例, 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42.3±10.4)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8±1.3)年。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4例, 年龄29~72岁, 平均年龄(44.7±10.5)岁;病程1~4年, 平均病程(3.1±1.4)年。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头痛、头晕、鼻塞、嗅觉减退及流浊涕等症状, 经鼻内镜检查显示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鼻腔黏膜充血呈暗红色, 经鼻窦X线或CT检查可见黏膜增厚, 鼻腔模糊、混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用药物治疗, 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96)治疗, 用法用量[2]:250 mg, 口服, 2次/d, 治疗2周为改为1次/d, 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395)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200 mg, 1次/d。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经治疗后鼻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鼻内镜检查无脓性分泌物, 鼻腔黏膜无水肿;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鼻内镜检查见鼻中道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鼻黏膜充血水肿;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鼻内镜检查鼻黏膜充血水肿, 鼻中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 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1例出现腹痛, 1例出现头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中2例出现腹痛, 1例头痛, 2例哮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目前是公认的炎症性疾病。以往临床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 但长期使用药物容易影响机体代谢, 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临床医学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克拉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其抗菌治疗范围较广, 能充分发挥非抗感染的抗炎功效。其抗炎作用主要包括[3]:①抑制炎症因子、免疫因子产生, 降低中性粒细胞活性;②抑制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③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表达;④对纤毛活动有刺激作用, 目前克拉霉素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治疗的常用药物。克拉霉素作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机体的主要工作机制是以阻滞不同的炎性因素、阻滞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等两种形式发挥抗炎功效。过去往往认为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鼻-鼻窦炎的首要因素, 主要是由一种厌氧菌、一种需氧菌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随着近几年临床医学界对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 在2007年欧洲慢性鼻-鼻窦炎诊治指南中, 公认为细菌感染不是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主要发病机制是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 明确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鼻窦炎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关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抗生素治疗, 临床上推荐长期低剂量使用, 在使用原则上一般不低于12周, 且连续使用4个月以上, 不仅能保证抗炎作用的持续性, 也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在临床治疗中, 虽然克拉霉素可起到抗厌氧菌的作用, 但其主要是抗需氧菌, 加上低剂量药物使用, 其疗效欠佳。而甲硝唑可将厌氧菌还原成一种细胞毒并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中, 干扰细菌的繁殖, 导致细菌死亡。因此, 低剂量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 可起到加强抗厌氧菌感染的作用[4]。

经本组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9.41%(P

综上所述, 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丽君.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与甲硝唑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观察与分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25(23):1098-1099.

[2] 刘巨波, 刘丽亚, 鲁翔, 等.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初步观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25(8):360-363.

[3] 罗庆, 邓洁, 徐睿, 等.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 49(2):103-108.

[4] 刘源兵, 杨奎.克拉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慢性鼻-鼻窦炎140例疗效观察.中国医师杂志, 2012, 14(6):832-834.

[收稿日期:2015-05-19]

上一篇:血必净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肝硬化并原发性腹膜... 下一篇: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