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出口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时间:2022-08-10 06:24:25

淮安市出口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江苏省淮安市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文章基于淮安市出口贸易现状,通过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贡献率等的计算分析,指出地方出口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主要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比较优势日益上升的高新技术行业两股力量来推动。通过比较优势的研究,是地方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协调产业发展、推进改革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出口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

一、淮安市出口贸易现状

(一)淮安市出口贸易总量

统计分析表明,淮安市的出口总值总体上来说呈现递增趋势,2002年出口总值仅占GDP的4.54%,2005年到2008年淮安市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为6.85:7.93:8.92:8.93,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对淮安市经济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淮安市的外贸依存度由2000年的6.99%提高到2008年的20.1%。

(二)淮安市出口贸易结构

1.淮安市出口贸易区域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淮安市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步伐也日益加快,形成了经济互动和利益双赢的局面。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和欧盟,主要贸易地区为亚洲。2007年淮安市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成交额达到7.04亿美元,占全市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76.5%。其中对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为2.20亿美元、2.03亿美元、0.77亿美元和0.62亿美元,分别增长48.0%、34.0%、66.6%和2.5%;对中东、非洲、东盟的出口分别为4840万美元、4837万美元、4616万美元,增长42.6%、23.3%和56.9%。APEC经济体各成员在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等方面与淮安市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淮安市与东盟的贸易中,淮安市出口产品的七成是工业制成品,而生橡胶、木材、纸及纸浆等原料占了进口的相当大一部分;淮安市对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的出口以价廉物美的服装、玩具为主,而从美日输入的大多是高技术含量的商品;淮安市作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在海外的生产加工基地之一,累计从韩国进口了5000多万美元的先进轮胎生产设备,橡胶轮胎已成为淮安市最大宗的出口商品。

2.淮安市出口贸易方式

淮安市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改革开放后外贸企业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外贸业务,出口贸易方式不断优化。目前,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3年的67.4:32.6发展为2007年的57.6:42.4。

从历年的出口情况来看,淮安市的一般贸易出口额大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扩大了淮安市对外贸易的规模,而且提高了淮安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2008年上半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3 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7%,同比增长50.5%,其中出口3.17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约3.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8.5%,同比增长49.7%。其中进料加工进出口额为3.35亿美元,增长46.8%,来料加工进出口额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由此可以看出,淮安市一般贸易的主导地位不变,进口额大副度增加推动了全市外贸的快速增长,而加工贸易增长势头不减,与全市发展水平基本保持同步,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二、淮安市出口贸易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一)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淮安市主要产品的比较优势

本文利用公式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得出淮安市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大小,见表1。

根据表1可知,淮安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橡胶轮胎、棉、棉织物和鞋履,这四种产品的RCA数值均大于2.5,其中橡胶轮胎的RCA指数始终高居两位数。2006年底淮安市热电公司和中原特种工程轮胎(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一期工程投资3800万元人民币,设计年生产能力为4万只特种工程轮胎,年可创汇近1000万美元。2008年橡胶类产品和机电产品仍是全市出口主打产品,其中橡胶类产品出口3.33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2.14亿美元,分别增长12.5%和58.5%,两项合计占全市出口比重为45.9%。

(二)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淮安市出口贸易比较优势指数

根据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公式带入历年淮安市进出口商品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到,指数在0.5―1之间的有饮料烟草、木制品、纺织品、鞋帽伞鞭、陶瓷制品等,即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在-0.5―0之间的商品有木浆及废纸、机械器具和光学仪器,表明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具有发展潜力;指数在-1―-0.5的产品是动植物油脂和矿产品,从2004年到2008年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其中比较优势上升的是机械制造业和光学仪器类,比较优势下降的有矿产品、贵金属和杂项制品。

2008年淮安市拖拉机累计出口20.65万美元。2009年,江苏清拖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牢牢抓住中央、省大力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机遇,实现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一季度生产拖拉机1760台,销售1583台,实现工业总产值9123万元,销售收入达8434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6%、111%、120%、119%。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优势逐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2008年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48.35亿元,同比增长51.4%,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93.06亿元,同比增长62.7%。在电缆、电池、仪表、元器件等行业涌现了一批销售收入在10―30亿元的龙头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框架的雏形已基本确立。

(三)利用出口贡献率计算出口产品对淮安市经济的贡献

根据淮安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通过计算淮安市某产品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例,即出口贡献率,可以分析出淮安市主要出口产品对淮安市经济的发展作用大小。公式为。该指标值越大,则该产品或产业的贡献越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出口贡献率最大的是化工业、橡胶业、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淮安市的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不包括洪泽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十五”以来,淮安市盐化工企业立足自身发展条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先进设备,使创新能力得到增强。2007年,淮安市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有129户,实现销售收入194亿元、利税21亿元。其中,盐化工生产企业16户,实现销售49亿元、利税9.1亿元,分别占129户化工企业总量的25.2%、43.5%,在行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07年,华南玻璃200万吨纯碱项目落户淮安市,为淮安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全市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氯碱和纯碱为基础,氯碱深加工与真空制盐、制硝并存,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有序发展橡胶制品和日用化工,以提升淮安市化工产业的整体水平,最终实现到“十二五”末,化工产业销售超千亿元的目标。

三、结论

在对淮安市出口贸易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淮安市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现状:出口仍集中在钢铁、化工、橡胶等“两高一资”产业和纺织服装、鞋帽、五金、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主要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比较优势日益上升的高新技术行业两股力量来推动。

淮安市外向型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外贸出口国际竞争力不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苏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都有一定差距。而且近年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淮安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成本上升压力的承受与消化能力已接近极限,加快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已成为淮安市进出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淮安市应坚持把外贸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企业上,突出重点,加强引导,以点带面,确保全局。鼓励企业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开辟新兴市场,努力推进外贸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入贯彻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推进创牌创优工作,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知名度。新成立的江苏省淮安市进出口商会,有效的搭建了政府与企业间沟通与联络平台,促进了淮安市外贸进出口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静波,赖伟娟.广东省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

[2]甄小锋.新疆出口贸易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及产业结构优化[J].新疆大学学报,2006.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4]淮安市统计局.淮安年鉴[Z].淮安:淮安统计出版社,2004.

[5]刘彬等.长江三角洲地区IT产业集群内比较优势分析[J].统计观察,2006.

[6]吴建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本文为淮阴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淮安市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G0714。

作者简介:胡豹(1973―),男,江苏淮安人,硕士,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上一篇: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讨 下一篇:带有两次订购机会的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