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时间:2022-08-10 05:32:51

如何处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伴随着美国人发明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步入了又一次科技革命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们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地融入世界,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也逐渐地发展起来,电子计算机已经逐渐进入了普通家庭,并且在逐渐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生活。在这样的大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素养的职能。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给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职业学校来说,如何利用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很多学校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最好的评价尺度就是所培养的学生的整体素质,这里所谓的学生素质,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指他们走上未来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相关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这门技能,以便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最终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但是,需要我们清楚认识到的是,因为很多学校依然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重视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自身技能的提升,导致学生虽然听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差。另外,一个客观原因的存在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那就是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就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难,很多学生在知识上往往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消化,这就会出现为学生表面上好像掌握了知识,而实际上他们还有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相对较少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很难真正地吸收所学的知识。那么,在现阶段应该怎样开展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

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之前课堂教学只是依赖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单一备课模式,要关注学生、分析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们的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计算机,也可能之前学习或者掌握了一些相关的技能,但是从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表现的能力来看,他们的基础还是相当薄弱的。这就需要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的体系,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要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以“点”及“面”,将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信息技术学习联系在一起。

二、明确教学主题与任务,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一堂好课一定是主次分明、重点明确的,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45分钟,一定要做到核心明确、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任务,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的连接点,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知识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比较难解决的地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这里需要我们教师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方法也要注意调整。

三、完善教学环节,有的放矢

一堂完整的课是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紧密、合理的布局来构成的。因此,抓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定要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

(一)课堂导入要生活化

在课堂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此来提高课堂的生动、形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恰当的比喻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硬盘时,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也没有见过,这时教师将硬盘喻作“仓库”“储物间”“汽车后备箱”……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也就知道硬盘的作用了。同时,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当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导入课堂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会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大众化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缺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因为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没有办法参与其中。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参与的大众化的教学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加以解决,采用多种方法一起达到教师既定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多重性,教学难点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必须准备集中方案已被不时之需,如遇问题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法不灵,再换一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善导还必须讲究分寸、适可而止,做到导而不死,导而不露。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本构成时,在让学生判断耳麦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时,学生上来就判断是输出设备。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将耳麦从结构上分开,先分析耳机,判断出耳机是输出设备;再分析麦克,判断出麦克是向电脑输入声音的,所以是输入设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耳麦是属于哪种设备时,学生一下就知道:耳麦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

(三)善于联系实际

实际生活是学生感受到的,也经历过的,他们有体会也有发言权。所以,教师教学不宜空讲知识,尤其是照本宣科,从书本到书本,那样只能使人反感,诱发学生“厌学”心理,以致教学的效果被无限的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说会讲。即善讲,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上做到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词,通俗易懂。进而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做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然而这还不是善讲的全部。因为一位善讲的优秀教师的语言功力不独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还体现在善于驾驭和处理教材上,把厚书变薄,把死书变活。

(四)作业设计要“简单化”

简单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轻松地完成,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四、改变评价体制,使学生学有所得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只看学生考试成绩,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孤立、片面的测验,脱离了生活实际,对于学生的真实能力体现很少。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真实性和情境性,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而要从其生活价值进行考量,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要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

总之,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的是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合格人才,我们要结合时代的需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学习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信息技术课堂走向生活,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接触网工区巡视、检修组织方式探索 下一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