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时间:2022-08-10 04:56:47

生活,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是课堂改革中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考虑到知识本身较为抽象、许多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所以在课前拍摄有关本班学生在操场上队列队形训练的场景。在课堂上,当大屏幕开始放映这段录像时,同学们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个个兴奋不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画面定格于“整齐的队列”后,请他们回答从刚才的场景中能获得什么信息,他们都脱口而出:“全班有54人”,每行站9人,“共站了6行”。问他们还想到什么信息,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如果每行站6人,可以站9行”“如果每行站18人,可以站3行”,有的又说“不管怎么站,全班都有54人”“全班人数是一定的量”“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成反比例”。问他们可以编成什么数学问题。有的说:“可以编成用反比例方法解的应用题。”有的说:“已知站的行数,求每行站的人数的问题。”他们编出多种不同的应用题。这样使他们感觉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6、7的加、减法”时,一上课我让学生看一颗石头的大小,然后两手都拿着石头,握拳,让学生猜一猜两手共有多少颗石头。学生一听猜石头,兴趣来了。“十颗、五颗、六颗、七颗……”“到底谁猜得对呢?”我先打开左手,让学生自己数,再打开右手。“总共6颗,我猜对了,我猜对了。”猜对的学生欢呼着,我接着问:“你为什么知道你对了呢?”学生马上说:“老师左手有4颗,右手有2颗,合起来有6颗。”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猜石头导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善于结合课堂去捕捉“生活现象”,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当地的储蓄所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储蓄所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储蓄所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上课的时候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并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的面积。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并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数学课堂

教师要具有大课堂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如果一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学生就会感到太枯燥,我就问大家:“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乘法口诀,你能举例说明吗?”这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举了许多与生活有关的例子,如一辆汽车4个轮子,8辆汽车几个轮子?一块积木6个面,5块积木几个面?一个小组有6个小朋友,4个小组有几个小朋友?等等。学生既找到了生活中的乘法应用,又能开心地掌握乘法口诀,这样把生活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学生记起乘法口诀就容易得多。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分组测量操场、教室的有关数据,自己确定比例尺、设计校园平面图。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效果好。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 = = )进行验证,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的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可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深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中心学校)

上一篇:陕北民歌(情歌)的悲剧性风格 下一篇:拓展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