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的局限性

时间:2022-08-10 04:35:43

浅析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的局限性

摘要:城市设计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的环境质量,美化居民的生活环境,根据城市的未来规划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因此许多大城市已经把它作为一种体现自身城市形象和自身实力的有效方法。但是随着城市设计的日益普及和人们的急功近利,城市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

关键词: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局限性;原因;解决方法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city design is to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ity space, beautif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city 's future planning on the city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planning design. Many large city has regarded it as an embodiment of city image and its own strength and effective method. But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city design and city people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some design problems also are exposed gradually come out, become a kind of phenomenon can not be ignored.

Key words: city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limitation; reason; solv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国城市的发展和设计和已经具有悠远的历史,在历史上的长河中,曾经出现了“百城争胜”的盛况,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在快速发展中,但问题也随之体现。由于我国在技术上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城市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脏乱差的环境开始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开始显现,急需我们去解决。

1.当前我国城市设计所受的局限性

对于如何判断与区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只有在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区分出一般意义的设计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但是纵观当前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建筑师参与到了城市设计的队伍中去,而且他们是在大纲的较为欠缺的情况或者说是大纲的内容还并不是十分明确的情况下来进行的城市设计。所以导致了设计出的至多只能算是建筑的外环境设计,他们所实践出的离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些设计师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只是单单从建筑的角度出发,没有将整个城市的各个空间之间的良好衔接考虑进去,以至于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凑和自然。

2.我国城市设计受到局限性的原因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的具体实践中,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他们所设计的有着各自的相对局限性。对于那些单纯从建筑角度出发进行考虑的对于建筑师而言,他们在进行城市空间的设计时,忽略了城市大纲的重要作用,没有进行大纲的拟定工作,而是在缺少大纲的条件下直接开始城市设计的工作。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由于建筑空间本身的自然膨胀,造成了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在这种并非是有意识的主动创作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往往会给人一种切割的片段的感觉,从而导致城市设计在实践中很容易将城市建筑化,继而会产生范围被硬性地缩小这一结果。城市设计师的相对广阔的知识背景,会使得他们做出的城市设计是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城市的,虽然这种设计更能够在整体上突出城市,但是因为细节的缺乏会使得空间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他们的相对广阔的知识背景会让他们往往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综合立体投影,所创造出的设计仅仅停留在虚空、形而上的层面上,然而真正的城市设计所需要的是建筑形态层面上的具体化。

我国城市设计受到局限性的原因还在体现在另一些方面,即缺乏新的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及实施的标准,在我国的城市设计的建设过程中,一些城市欠缺的就是缺乏依据变化的城市发展情况不断研究分析的这一重要的机能。这一功能需要在新的机制下和管理模式下得到良好的发挥,不断根据新情况而调整、对于局部设计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更新,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城市管理机构的执法与监督工作要进行良好的协调活动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传统的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为城市设计提供服务,因而寻求新的机制和管理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另外,要想使得城市设计在城市控制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那么,城市设计的实施标准有待提高和得到更好的完善。

3.我国城市设计面临挑战的解决方法

3.1制定新的设计标准

城市大纲的重要性是不容许被忽视的,正如同,一篇好的文章在构造了一个大纲的前提下可以以更为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文笔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一般,所以在相关的部门应该制定新的城市设计标准,将城市大纲列为设计的必要程序,缺少了城市大纲的城市设计是不合格的,同时还要让设计师们深刻认识到城市大纲的重要意义,从而能更好的将其贯彻实施。

3.2建构新的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

要照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是作为各种利益的集合体的城市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必须要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过使城市居民和开发企业等各种城市中的各方都能够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受益。非透明的,没有各方利益代表的共同参与的城市设计的决策与实施过程,必然带来很大的矛盾冲突。所以说,城市设计的发展的核心就是建构一个城市形态控制规则,这个规则要在公正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基础上还能够得到绝大部分利益群体支持。

城市设计涉到的是经济、人文、政策法规等各个方面,它还在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学科领域有了跨越,如果说在城市设计的全过程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或者说是专家委员会等等,这些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和利益代表并且能对城市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及管理的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努力去尝试实行公众听证制度, 这样的制度是涉及城市公众利益的,保证公民的权力的法规制定有着一定的公正和透明性,同时还要使得这些法规能够有强制实施的作用,并且还要具备法规的约束特征,要想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正和透明性,只有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应采用公众听证的方式,公众通过参与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城市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便能更为积极的配合与合作,继而会对城市的建设起着明星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3完善实施标准,提升城市设计在城市控制体系中的地位

造成城市设计实施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在整个城市发展控制体系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地位,设计成果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城市设计在技术方法上的目标是缔造理想的城市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一些城市空间中的相关元素进行有效地提取,从而能够达到有序地予以组织并制定适当的控制和引导这一目的。必须依赖于城市规划的城市设计的实施,在对城市开发进行公共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开发执行开发控制进行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开发预期的设定,以及对各类设计执行设计控制来操作继而来约束城市开发。

直接影响到城市设计成果长期的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在我国的城市设计成果上,如果它不能上升到法规的层面,那么对于控制的手段和程序就很难可以确定。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因素,还应该把它的制度因素也放入考虑的因素范围内。制度建设的内容既包括对城市设计的编制、审批及纳入法定控制条件的规范,也包括对一系列的修改或上述程序的设定。所以可以看出制度性因素在城市设计中所充当的重要的角色以及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实施城市设计的基础是制度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在城市设计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设计可操作性的基本条件。近些年来,国内普遍主张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在有关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配合所体现的作用已经可见一斑。在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为主要的依托的条件下,提出城市形态控制的强制性指标以及引导性的图则。这种从技术和城市管理两个方面,将城市设计成果作为非法律性控制依据的设想,既保持了我国现有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核心作用,又体现出充分的灵活性和弹性运作空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4.结语

大规模物质形态建设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在这种有着鲜明的特色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城市形态研究方法,目前,我国的许多的大城市将城市设计作为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良性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但是现如今,城市设计在欣欣向荣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各种问题,所以,还需要继续努力去解决存在的障碍。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应针对城市设计所受到的局限性进行突破,各个相关的部门则要制定相应的适合城市设计发展的新模式和规定,力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的城市设计的水平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吕菊兰,邹涛.浅析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08)

[2] 赵勇伟,叶伟华.当前我国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探讨[J]. 规划师. 2010(06)

[3] 李亮,栗德祥.当前城市设计实践与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建筑学报. 2007(03)

上一篇:结构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浅谈 下一篇:试述如何做好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