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10 04:23:59

《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摘 要:审计实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被公认为“既难教、又难学”的一门课程。本文结合多年的审计教学实践剖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如何改善高职审计实务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审计实务 现状 对策

一、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不科学

1.教学进程有待改进。审计实务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掌握税法、公司法、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知识,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能删减更多课程的前提下,很多专业核心课程都集中在某个学期学习,比如审计实务与财务管理同时开设,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授课任务加重,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2.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教学往往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为主导,注重理论传授,教学内容以介绍审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大量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审计工作存在片面理解,没有使学生得到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

审计实务教学难度很大,其特点是教材语言晦涩难懂、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高,教师在授课中的主导作用很突出。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一些教师盲目地使用这些方法。比如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提供一则案例让学生分析,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分析直至得出答案。审计的案例分析应该是发散型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案例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培养会做试题的学生,培养不出会做审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又如在项目教学法中,由于需要以小组的名义分析问题,出现了学生不配合、不主动的场面,反而使教师运用新方法的激情被削弱,使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三)缺乏适合高职审计实务教学的教材

高职院校审计实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专用教材。二是高职院校教师自行编写的版本各异的审计实务教材。前一种情况,教材过于厚重,内容过于复杂;后一种情况,教材内容组合过于随意,章节选用标准不一,知识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培养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四)现有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审计教师参与审计活动的经历较少,缺乏审计经验,拥有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即使有些授课老师以前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短暂经验,但还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制约了审计实务课程的整体效果,难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虽然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从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机构“请进来”的做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但是,由于兼职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自身工作相对繁忙,难以保证授课质量。

(五)审计实务课程实训建设滞后

相比较高职院校的相对成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条件的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审计实务实训建设明显滞后。无论是实训项目、实训教材,还是实训项目的指导老师,都非常欠缺。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审计实务课程实训环节明显出现了坍塌,成为实训项目中的短项,不能有效支撑审计实务理论教学的需要,无法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审计工作流程,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链条出现了断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审计实务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审计实务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进程的安排要加强课程间的协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全面。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以培养综合素质学生为目标,将理论教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等结合起来,并通过审计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为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充分准备,教学方法灵活

审计实务教学难度大,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对晦涩的审计实务用语一定要做到领悟透彻,并且对其他会计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储备;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审计案例,鼓励学生尽量发散型思维,甚至是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对于审计实训,教师可以将班级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合作完成工作。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审计教材的完善

在教学中教材是决定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前述审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教学中,应尽量选用实践操作性强的教材。如果可能,各高职院校可联合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编制统一实用的审计教材。

(四)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各种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尽可能提高课时报酬,聘请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兼职教师,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五)尽快完成审计学实训环节的配套建设

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团队,尽快完成审计实务实训项目的配套建设,从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实训活动的指导老师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支撑审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通过跟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创建手工审计实训内容及购买审计实训软件,模拟真实的审计环境,加大审计实务技能的传授容量和密度,提高学生审计实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 凌.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3(5).

[2] 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3] 梁士旗.高职院校审计学教学困境及应对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4] 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

作者简介:

韩雪英1972― 黑龙江职业学院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 一直从事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研究

上一篇:对我国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下一篇:聚苯乙烯泡沫芯模在预应力砼空心板施工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