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兔害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8-10 02:49:47

林木兔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介绍林木兔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器械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措施防治等方法,以为林木兔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兔害;化学防治;器械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措施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126-01

野兔学名蒙古兔(L.capensis tolai),俗称野兔、草兔、兔子。野兔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中型食草动物,主要栖息于植被丰富的山地及平原地带,活动高峰期为清晨和日落后。野兔的家域面积为5.78 hm2,繁殖季节和食物缺乏时,活动范围更大。喜食青草、树叶、树苗、蔬菜及各种农作物的禾苗。冬、春2季食物缺乏时,特别是在雪后,主要为害幼树,啃食幼树,环咬树皮,引起幼树大量死亡,针对猎枪严格管理的现状,狩猎捕捉量的降低及退耕还林草面积扩大,野兔在许多地方数量呈上升趋势,野兔已发展成为严重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生物灾害之一。林木兔害的防治应坚持生物、化学、工程措施相结合,由单纯依靠化学防治转向化学、生物、培育壮苗、营林措施和人工捕打等多种方法并举。现总结林木兔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中应选用高效、低毒、无二次中毒、在环境中易分解的药剂,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溴敌隆,其具有安全缓效、适口性好、兔喜食等优点,防治方式有投放毒饵、树干涂毒等方式。

1.1 投放毒饵

以野兔嗜吃的胡萝卜为诱饵和毒药的载体,用浸润法配制0.005%溴敌隆毒饵,毒饵呈棋盘或封带式投放,每堆4~5个胡萝卜条,行距均为4 m。也可散撒,增加毒饵的发现率。投饵后每天检查,毒饵被食后及时补上,直至毒饵不再减少,兔害解除。重要的试验基地和苗圃,在投放毒饵后,还应该用兔网圈围。一般潜伏期为3~7 d,多死于5 d内,也有长达7 d,野兔多死于洞中或隐蔽处[1-2]。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化学防治法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原药和毒饵必须由专人保管,投饵时要用工具,不能与皮肤接触。投饵前数日要在交通要道、学校和商店出示布告,说明投饵的时间、地点和毒饵特征,严防误食。死兔严禁食用,死兔、死鼠必须深埋或焚烧。发现人、畜中毒,在医生指导下,用V■解毒。

1.2 树干涂毒

用熟石灰、107胶和溴敌隆、杀鼠迷、毒鼠磷等药剂,配制成药浆,冬、春季涂在幼树树干上进行防治,也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1.3 化学防治优缺点

化学防治污染环境,杀害天敌,长期使用一种灭兔剂会出现兔类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等问题,但该方法最经济、最有效,特别在大发生年能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控制兔害。为此,在有害动物综合管理和综合防治对策中,仍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一种主要手段。但是也应看到,化学防治仅仅能使兔类的数量减少,兔类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和生活资源仍未改变,发生兔害的环境条件仍然存在,防治措施停止后,兔类数量又会逐渐回升,必须几年连续进行防治才能消除兔患。在使用化学灭兔剂时,尽量选用高效低毒、没有二次中毒、在环境中容易分解的药剂(如溴敌隆等)。树干涂毒方式,只适用于小面积、重点实验基地和重点发生区。

2 器械防治

2.1 捕猎器捕兔

针对当前捕猎需求而设计的捕猎器,可以用于山区、丘岭、平原各种地势捕猎,具有智能报警、准确、可靠、操作简便、捕猎音乐提醒、万伏高压输出、有效距离为1~2 km、低功耗、高压正常等优点。安装方法:输入12 V电源,接入本机负极和正极,输出端一线接地,另一端用电线接好,向远处拉开,用绝缘支柱支撑高压线,离地面10~20 cm,高压线严禁和花草树木之类的接触,以免高压漏电,影响捕猎效果。准备完毕,开机时电源12 V指示正常,警灯亮,报警,稍片刻即可。电流表指针也停止不再上升,当捕到猎物时,有蜂鸣提醒,警灯自亮[3]。具体配置见图1。

注意如果遇到雾天或空气潮湿时,高压线有可能发出“啪啪”的响声,这说明绝缘效果不好,可适当把高压线放短一些。

2.2 网捕兔

利用野兔的生活习性,掌握逃跑路线,安装好人工编制的捕网,需要5~6人驱赶捕兔。

2.3 铁圈套兔

人工制成铁丝圈,安装在兔子取食、活动痕迹明显的地方进行捕兔。

2.4 器械防治优缺点

器械灭兔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人畜无害,节约粮食,适宜群众性大面积防治。目前,主要采用捕猎器进行捕兔,狩猎量大,所捕的兔可以再利用,每只10~16元,经济效益明显。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捕食者、寄生物、病原体等天敌来降低兔害密度的方法,即保护兔子的野生天敌及人工驯养等办法,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达到生态平衡。目前,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天敌数量增加,但控制兔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4 营林措施防治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生态植被,造成不利于兔子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降低兔类的密度,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林业工程虽然不能直接灭兔,但却能将整个生态系统或整条流域进行改造和控制,以达到综合防治治理的目的。因此,林业生态控制措施在防兔灭兔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技术方法不可比拟的。在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植被中,一定要按科学规律办事,根据水热、地形等条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适地、适树、适草,摒弃以前重林轻草,重乔轻灌的错误认识,以草促林、以林带草,乔、灌、草合理配置,科学布局,协调发展[4-5]。

5 参考文献

[1] 王红军,杨昭峰.千山林区油松扁叶蜂、鼠、兔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04.

[2] 梁志军.阿勒泰林区无公害鼠兔防治措施[J].农林科技,2012(1):43-44.

[3] 王安胜,沈银新.林果苗木育苗、种植基地兔害物理防治技术[J].新疆林业,2011(3):43.

[4] 刘铁岩,王树国,许国民,等.新造未成林兔害几种防治方法的效果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4):407-410.

[5] 魏芳红.林木鼠兔害防治与营林措施[J].中国林业,2010(18):55.

上一篇:闽东南沿海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下一篇:成都地区梨网蝽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