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31 12:28:21

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晚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秧、栽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晚稻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41-01

双季晚稻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米质优等诸多优点,但结实率低,产量不高,是双晚区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漳湾镇地处宁德市蕉城区东部,位于东经119°32′00″~119°39′19″、北纬26°39′01″~26°45′04″,海拔5~10 m,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双季稻主产区,素有“万亩粮仓”的美称。从2010年至今,漳湾镇已经连续3年承担农业部实施的“万亩晚稻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活动”,推广普及 “五新”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创新和节能降耗,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经省、市、区农业专家组验收结果,2010年示范片平均单产7 140 kg/hm2,比非示范区增收540 kg/hm2;2011年示范片平均单产8 268 kg/hm2。2012年万亩晚稻示范片丰收已成定局。晚稻产量年年提高,种植效益逐年上升,晚稻粮食高产创建在漳湾镇开展成功。为促进晚稻在当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 品种选择

选择双晚组合一定要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发挥晚稻的优势,获得稳产、高产;在生产中,要选择既能保证双晚安全齐穗,其播插期又能满足前茬早稻成熟收割,且与早稻搭配合理,并具有丰产性和抗性好、米质优、产量高、熟期适宜的品种组合[1]。目前,天优673、宜优673、川优673和甬优9号等中熟品种组合综合性状较好,可以作晚稻进行种植。

2 适时播种

双晚的播种期受早稻成熟期的限制而不能提前播种,又因安全齐穗期受到“寒露风”的影响也不能迟播。根据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农技站多年来试验、示范,漳湾镇适宜播种期为6月下旬。

3 培育壮秧

培育适龄多蘖壮秧是双晚获得高产的基础。双晚育秧期间温度高,秧苗生长快,田间荫蔽,易造成秧苗徒长、拔节等。因此,应适当稀播、匀播,以培育壮秧。

(1)秧田准备。晚稻秧田按1∶8~10比例备足[2]。选择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杂草少的田块。施用有机肥7.5 t/hm2和45%国产复混肥750 kg/hm2,按1.3~1.5 m开好沟,做好厢面。

(2)种子处理和催芽。播种前晒种1~2 d,晒后用强氯精消毒,然后用清水浸种6~8 h。由于晚稻催芽温度较高,晚稻一般容易发芽。但晚稻催芽过程中要注意种子湿度,在催芽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种子湿度,每4~6 h用清水淋种1次,使种子保持湿润。若催芽时温度超过38 ℃,将种子摊开降低温度,当谷子全部破胸时即可播种。

(3)精量播种。播种量以120~150 kg/hm2为宜,以做到稀播、匀播。双晚播种季节,正值烈日高温期,要科学管水,以免水温过高“煮死”谷芽。每天9:00或16:00后灌1次跑马水,可降低高温的影响,防止秧板干裂。

(4)秧田期管理。①水分管理。二叶期前保持田间湿润,二叶期至五叶期做到浅水勤灌,田间保持薄皮水,五叶期以后不断水。②肥管。秧苗2叶1心时施尿素45~60 kg/hm2作断奶肥;在移栽前5~7 d,施用尿素60~75 kg/hm2作送嫁肥[3-4]。

秧苗1叶1心时、间密补稀、补缺、补边。移苗时要稍带泥移苗,以免伤根影响生长,秧移好后实行浅水或润湿管理,以利于扎根生长;秧苗1叶1心时,喷施300 mg/kg 40%多效唑,施用应在晴天进行,施用后第2天清早再灌水上秧板。若喷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4 适时抢插

插前用新机具整耕机切碎秸秆均匀回田,并施国产复混肥375 kg/hm2作基肥。实行宽行稀植,密度为15.0万~19.5万丛/hm2,规格20.0 cm×23.3 cm、23.3 cm×26.7 cm。丛插2粒谷,确保每丛5个茎蘖以上。晚稻主要靠增穗增粒获得高产。对分蘖力弱、营养生长期短的品种,或者土壤瘦、肥力水平低的田块,应插密些;品种营养生长期长、分蘖力强,土壤肥力较高田块,可适当稀插。

5 大田管理

双晚穗粒优势明显,大穗大粒有利于增产,在肥水运筹等栽培措施上,应根据穗粒形成规律,促进大穗大粒的形成。

5.1 精确施肥

(1)速施分蘖肥。晚稻有效分蘖期短,插后5~7 d施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插后保持水层5 cm。返青后,采取薄水勤灌、适时露田,这样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加快肥料分解,减少病虫害发生,达到以气养根,以根促苗的目的。

(2)巧施穗肥。在抽穗前15~30 d时施用穗肥。叶色褪黄早的早施,褪黄迟的迟施。穗肥用复合肥(15-15-15)150 kg/hm2追施。

(3)补施粒肥。在破口期或灌浆期,施尿素150~225 kg/hm2或用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千粒重。

5.2 适时烤田

插后15 d够苗晒田,晒田的程度,以不陷脚、有微裂、有白根为宜。对砂质田、瘦田、苗弱的田块,轻晒或适露,对肥力高、长热旺、土质黏重的田块,可适当重晒[5]。

5.3 科学管水

幼穗分化期是晚稻全生育期内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水层以3.3~5.0 cm为宜;抽穗扬花期对水分反应也较敏感,若遇到低温寒潮,要加深水层。在寒露风来临之前,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谷粒饱,提高抗寒能力。灌浆期干湿交替,最好在收割前5 d排水。

5.4 病虫草害防治

晚稻主要病虫害有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叶蝉、稻飞虱等。可以药剂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 一是选择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二是插秧时,带药下田;三是做好病虫害测报预报。在返青期和分蘖期,结合中耕采用人工拔草,还可在此期用除草剂防除。

5.5 预防秋寒危害

9月底10月初是漳湾镇晚稻集中安全齐穗期。对10月上旬初未能齐穗的稻田,要防寒流的危害。生产实际中防范寒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为促进水稻早抽穗,在晚稻孕穗末期、破口期、寒流来临前后用九二 22.5 g/hm2对水900 kg/hm2喷施;二是为提高田间温度,提高水稻后期抗寒能力,施用草木灰、火烧土、煤灰等暖性肥料2 250~3 750 kg/hm2;三是在寒流来临前灌10 cm深水,以达到保温防寒流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1] 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2] 卢锦荣.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福建稻麦科技,2009(2):51-53.

[3] 衣绍清,宋占英,刘庆臣.水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0(6):115-116.

[4] 綦玉红,鞠红霞,武仲科,等.浅谈大石桥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6(S1):32-33.

[5] 屈发科,王宏锦,葛红心,等.汉中市水稻优质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1):81-84.

上一篇:盘县烟草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试验研究 下一篇:苦瓜叶提取物及其活性物质防治农业害虫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