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学片段

时间:2022-08-10 02:34:26

《理想》教学片段

生:我代表七三班向各位领导致敬,今天我带来的是关于理想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夏米……

师:这是一个令我们感动的故事,那么在课前,小勤同学说课前演讲这么好的机会我也想展示一下自己,那么现在把掌声现给他,也请他来演讲好不好。

生:我代表七三班的同学向各位领导致敬,关于理想谈的人很多,虽然有些虚空,但总能给人带来一丝希望,鲁迅曾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师:小勤的演讲让我感到她读的书可真多,对于理想的认识真的非常深刻,两位同学的演讲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理想》,那么从他们的演讲中我们认识到理想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沙河先生的《理想》,进一步理解理想的含义。其实这几年来,我们中学的人一直在追寻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今天领导的到来让我们中学的人的理想又进了一步,我真的感到特别的欣慰,那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也能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且努力地为之奋斗。好,由我们的朗诵组朗诵诗歌,有请。(小组成员齐读,分段读。)

生:我们的展示完毕,请大家与我们一起交流。

师:想评定这个组朗读的可以与这个组的同学交流,有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声音都很大,虽然多功能教室很大,但他们的声音让每个人听得都很清楚,他们读得很好。

生:我们想与你们组PK一下第4至7段。(小组选出两名成员朗读。)

师:我特别感动,我们这位同学虽然其中一位声音有些嘶哑,但还主动要求PK,这里我想与这位同学交流一下,是鬓(bīn)发早白,还是鬓(bìn)发早白?

生:(齐)鬓(bìn)发早白。

师:对,是鬓(bìn)发早白,请在书上注明。还有同学想与朗诵组交流的吗?好小翔。

生:我想与他们PK一下第二段。(生读,掌声。)

师:大家的掌声表示了对你的朗读的赞美,还有要交流的吗?好,小丽。

生:我想与小锐同学PK一下第10节。(生读,掌声。)

师:点评组在哪里,我们看看小丽与小锐的PK,你们觉得谁读得更好。

生:我觉得小锐读的感情有些不对,他的重音没有抓准,而小丽抓得更准。

师:重音没有抓准,所以感情处理不太到位。谢谢这位同学。那么小锐,明白了吗?要虚心地接受,同学点评得很到位。老师也太喜欢这首诗歌,也想与大家交流一下,不过我想交流的是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首诗歌是全班来读的,那么我的挑战是面对全班同学的,是1比56,试试看。(师背诵,生掌声。)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其实老师并不觉得自己比同学们读得好,每一次听同学读,我都感动,都震撼,真的眼泪一直在我的眼睛里转,这说明同学们的感情处理是非常到位的。从同学们的朗诵中,我感觉到同学们对诗歌有多么喜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喜欢诗歌的哪些地方,有请我们的赏析组为大家展示。

生:我最喜欢文章的第6节,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因为这节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是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这种理想,并为之奋斗后成功是一种获得,但这种获得又是以个人利益为前提,所以又是一种牺牲,下面请其他同学与我交流,或补充,

生:不但是为社会,还是为自己某方面的成功付出牺牲和代价。

师:嗯,我觉得……他补充得特别好,我们不仅是为了社会的理想而牺牲个人理想,其实我们在追寻个人理想的时候,也会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是吧?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老师,我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我把教好书,育好人当作我的理想,可我也有牺牲啊,我没有办法很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没有为自己的家庭尽好自己的责任,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牺牲,但我也收获了,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同学们的成绩,看到了同学们的成长,这也是一种收获,是这样的吧?

【议课】鸡西市教育学院 张霁虹

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录像,展示的是流沙河《理想》的教学片段。这段视频展示了这节课显露的教学风格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的明快、清新、灵动。

我认为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以下几大亮点:

1.教学设计关注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前的热身演讲,课中的分小组朗读,关注的是学生,表现的还是学生。演讲阐述的是学生对理想的认识,朗读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最好诠释。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既表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真投入,也表现着教师熟练地运用这一基本的教学手法。

2.教学思路层次,脉络清晰,教学结构环环相扣。各小组学生朗读,学生点评,教师引领。环节流畅、自然,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表现了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勾勒与设计能力。

3.教师的教学语言亲和,用语人文。如:“我想和某某同学交流一下……”等,如春风化雨,润人心脾。教态亲切、自然,师生感情融洽。

4.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轻松、自然、明快,学生毫无负担的参与其中。尤其采用了杜郎口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空间,自由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5.教师敢于范读、引领。同时,教师又放下身段和学生交流对理想的认识,平等地和学生畅谈自己为理想而付出的感受。课堂的氛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

有3点和做课教师商榷:

1.课前有学生关于《理想》的演讲,教师顺势导入,切入点是很好的。遗憾的是,一位学生演讲的时间对导入、热身、切入主题都恰到好处,教师又安排了第二位学生的演讲,用时过多,画蛇添足。教师导入过程中,将领导来听课的一些客套话儿穿插过多,显得既啰嗦又市侩,冲淡了主题,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为上。

2.学生的点评参与得不够积极,没有做到面向全体。

3.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生成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缺少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后自发的质疑与生成。

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做课教师参考:

1.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

2.教学设计中将一些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融入教学中,一是学“生活”,创设生活情景;二是服务“生活”,学以致用;三是创造“生活”,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

3.你已经是一位很好的语文教师了,如果你未来的教学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教材、关注生活、钻研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学论及教育理论,你将是一名更优秀的语文教师,你的语文课将更具魅力。

上一篇:以美读感知文言情境 让书声感染学生心灵 下一篇:“三我”活动为载体的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