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在场上 意在场外

时间:2022-06-05 03:10:05

编者按:

2012年12月4~6日,黑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研培人员素养大赛决赛在哈尔滨市举行。15个地市的18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比赛。比赛分为观课议课、案例分析、研培叙事、才艺展示4个项目,在观课议课、案例分析环节,参赛的教研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课例与案例进行品评,全方位展示了参赛选手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本刊特选取比赛的部分精彩片段,呈现给广大读者。

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对研培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探索建立研培人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面向全省研培战线策划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研培人员素养大赛”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基本素养测试、县级初赛、市级复赛、省级决赛“四次三级”赛事活动。12月6日,伴随省教育学院孙登林院长的闭幕致辞,历时8个月,省市县三级研培人员共计3 000余人参加的全省研培人员素养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回顾这次赛事,创下了多个我省首次:一是首次面向全省研培人员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活动;二是首次有这样多的研培人员参与其中;三是首次以笔试和现场竞赛的方式对研培人员自身进行考量。……比赛获得了多方收获,赛事虽然结束了,但理性的思考仍在路上。

一、策划

素养大赛是一种广泛用于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教研活动方式,在研培队伍中运用尚属首次。作为一种移植项目,其效果如何,策划至为关键。省教育学院高度重视赛事的策划环节:一是组成了队伍整齐强大的活动策划团队,张晓明副院长亲自领衔,以组织的方式推进策划;二是针对活动全程研讨,实施全口径策划;三是多次召集院内会议,反复征求市地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1.宗旨定位关注“准”字。本次研培能力素养大赛活动确定活动宗旨4项:一是研培人员能力素养构成问题,力求通过大赛这种大范围、高密度的集中竞技展示活动,研究概括研培人员能力素养构成与标准;二是研培人员专业发展机制问题,尝试建立以赛事活动为载体,充分准备,广泛参与,逐级赛评,创先争优的专业发展机制;三是研培经验与成果展示问题,尝试搭建全省研培人员专业风采展示的新型舞台与研培经验成果交流的高端平台;四是研培能力有效激励机制问题,创新研培人员专业发展与研培机构能力,建设有效激励机制。正所谓比赛不是目的,研究并促进发展才是追求。

2.范围定位关注“全”字。一是参赛对象为省市县三级教师进修院校的专职基础教育研培人员;二是竞赛类别为基本素养测试和现场素养竞赛两种,基本素养测试以笔试方式进行,现场素养竞技包括观课议课、案例分析、研培叙述和才艺展示;三是活动组织方式为省教育学院与各市县教师进修院校共同组织,要求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运作;四是确定详细的竞赛规则,做到了环环相扣。在笔试阶段,省教育学院负责命制双向细目表和试题并免费提供给参赛单位,各市地负责提供一套试题,组成笔试命题题库供命题使用,负责组织考试和评卷,提供优秀试卷和分析报告。

3.站位定位关注“高”字。一是站在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角度策划。现场比赛中“案例分析”题直逼基础教育发展关键问题,“‘讲’还是‘不讲’?”聚焦了当前“课堂教与学关系转型”问题;“青怎样出于蓝?”聚焦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策问题;“‘三我’活动”聚焦了“校本教研问题”;“同样的培训,异样的感受”聚焦了“培训需求的适应与引导”问题;“一项调查引发的思考”聚焦了教研活动方式的优化创新问题。二是站在引领研培队伍专业发展角度策划。《基本素养测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从纵横两个维度搭建了考核内容与方式框架。横向四项10个子目【时事政治(政治理论、时事常识)、教育理论与政策(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科研(科研理论、科研实践)、研培实践(规划与策划、操作与实施、管理与评价、总结与反思)】,对研培知识构成进行了深入探索,纵向6种题型47道题从测试角度探索了研培能力构成与评价的有效对接途径。试卷中的案例分析、行动设计都明确显示了研培素养的着力点。现场比赛评分在注意评价中方向性与表现力两个共同项目外,凸显了观课议课中的“观测力和指导性”、案例分析中的“辨析力和生成性”、研培叙事中的“故事性和研究性”。三是站在展示与揭示研培规律角度策划。“研培叙事”是一项可以有效展示和探究研培人员心路的方式。哈尔滨市选手王传贤以老教研员对自己进行传帮带的生动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教研员专业引领的本质,其不仅仅是专业的引领,更重要的还包括做人的示范。结尾一句“我妈妈”,道出了这种传承的关键,即传承的是研培的文化,是立人的标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的不光是教师,作为教师的教师,研培人员的“身正”更重要,研培人员实质是在用自己的人品、德行示范教师,如何做人,如何从教。

二、实施

作为一种赛事,其成功既来自周密的策划,更取决于实施中严谨的程度。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整个活动在实施推进上坚持了三个“严”字。

1.严密环节。一是严密命题环节。笔试试卷由主管院长一人负责命制,设专人负责联系印制邮递。决赛阶段,约请兄弟省代为选择制作观课议课课例,由主管院长亲自命制案例分析题。做到了既严格遵守命题约定范围,又努力将涉题范围缩小到最小程度。二是严密准备环节,为保证赛事的环环相扣,公平公正,安排引导员、记分员、计时员分别把守,确保每个环节不留空隙,机会均等。三是严密评分环节,设评委席、合分席、记分员,做到一人一签,一人一收,当场合分,当场公布。

2.严肃参赛。基本素养测试做到五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评卷。考试中要求做到五不许两杜绝:不许讨论,不许抄袭,不许借用电子设备及电脑,不许使用通讯设备,不许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杜绝作弊行为,杜绝雷同卷。现场素养测试实行抽签分组,由各地领队抽签,确定参赛组别;抽签排序,由选手自己抽签,确定出场顺序;抽签选题,由第一组参赛人员对案例分析题抽取题签,确定所答问题。选手提前在规定时间阅读试题,观看课例,对观摩同一课节的教师,依出场时间,预先留出观课时间。做到提供时间机会均等,超时扣分停止,提前酌情扣分。所有环节均有工作人员进行引导。

3.严格评审。一是科学组建评委队伍。评委队伍由参赛地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兄弟省市人员三方组成;组长外放,由吉林、辽宁省研培部门专家担任;要求评委为正高级职称,市地院级领导拥有副高级职称,省教育学院派出由主管院长张晓明、教研中心主任金春兰、师训中心主任周雪菲、数学研培部主任赵立成四名正高职人员任评委。二是严守评审标准,评分标准提前公开,广而告之,互相监督;评委预先研读标准,统一评分尺度,省教育学院代表队首先出场,为评委提供试评审机会。三是严格评审方式。采取漂移矫正方法,解决分组评审有可能出现的标准不均衡问题;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方法,解决有可能出现的评委对标准把握差异过大问题;采用评委与所在地区回避的方法解决有可能出现的亲缘因素;采用当场亮分方式,杜绝有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

三、收获

1.深化了认识。一是组长围绕观课议课和案例分析进行的点评以及张晓明副院长借助总结对研培叙事的点评,以事喻理,以理立论,事理结合,极大地升华并放大了活动的效益,将比赛有效地提升到专业培训的高度。二是围绕“我的研培期待”和“品味研培幸福”进行的研培沙龙,从个体角度,再次围绕比赛、超越比赛进行了探讨,将活动引向深入。三是设立经验交流环节,哈尔滨、黑河、绥芬河院校教师进行的大会发言,将研培人员比赛成效回归于日常的整体工作中,双向呼应,展示了研培队伍立体发展的镜像。

2.检验了队伍。本次比赛设团体奖、单项奖、才艺奖、特别贡献奖4个奖项。同时依据初赛复赛实施、决赛成绩表现和观摩组织3个方面因素,设优秀组织奖。以哈尔滨一队为代表的7个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以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为代表的8个市级教师进修学院、以绥芬河教师进修学校为代表的8个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以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郭岗田为代表的6位同志获观课议课一等奖,赫维辛为代表的6位同志获案例评析一等奖,王传贤为代表的6位同志获研培叙事一等奖。以佳木斯市孙殿山为代表的10位选手获才艺特长奖。哈尔滨市一队的郭岗田、王传贤、鸡西张霁虹获特别贡献奖。

3.聚焦了典型。通过比赛,获奖率最高的为哈尔滨和鸡西,哈尔滨在4个基本赛事中都有一等奖获得。其次为鹤岗、绥芬河、伊春、牡丹江、大兴安岭、七台河,其中鹤岗、牡丹江、大兴安岭奖项分布在前3项,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加格达奇区进修校作为区级进修学校,表现突出。

4.引发了思考。一是从测量角度思考,我们发现案例分析是一种能够比较恰当反映研培人员素养的测量方式。二是从能力角度思考,我们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使用是研培队伍容易忽略的部位。参赛选手在全面阅读图表信息、迅速提炼问题、准确概括结论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弱点。三是从方式角度思考,我们发现现场比赛观摩的方式是一个以人为镜“正衣冠”“知得失”的很好措施,从现场气氛和参赛者以及观摩者的表情中我们找到答案。根据规定进行准备,以赛促培、以赛促研的有效方式之一。四是从需要角度思考,我们发现研培人员渴望得到专业培训,得到专业关注。

上一篇:马惠萍:活在当下,心寄永恒 下一篇:在日本感受“不一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