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治理技术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10 02:16:53

直播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治理技术模式研究

摘要 通过多年调查及试验研究,明确了直播稻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总结出了免耕直播、水直播杂草治理技术模式,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除草增产效果。

关键词 直播稻;杂草;群落演替;治理技术模式

中图分类号 S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13-02

直播稻作为一项轻盈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本、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近年杭州市余杭区的直播稻面积占比已稳定在90%左右,其中免耕直播占总直播面积的近1/2,占杭州地区的52.4%。由于直播水稻尤其是免耕直播水稻植株密度稀,作业粗放,极易滋生杂草,并且杂草与水稻同步生长,防治困难,再加上稻田长期单一使用同种类型化学除草剂,致使农田杂草种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旱地杂草水田化,恶性和抗性杂草越来越多,杂草危害逐年加重,草害防治已成为当前阻碍直播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1]。为解决直播稻田杂草危害和防除难题,并规范除草技术,笔者于2009—2012年在杭州市余杭区余杭、仁和、瓶窑等镇街开展直播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治理技术研究,提出了免耕直播、水直播稻田集成配套的杂草治理技术模式,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除草增产效果。

1 直播稻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

在全区随机确定10块面积大于666.67 m2的直播稻田作为调查点,每块被调查田固定取相同面积的5点,共计0.56 m2,不施用任何除草剂,于水稻播后30 d调查并记录每样方内的杂草种类、株数;于水稻播后60 d调查并记录每样方内的杂草种类、株数、鲜重等。

1.1 发生种类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危害余杭区直播水稻田的杂草优势种主要有牛毛毡、节节菜、萤蔺、异型莎草、日照飘拂草、陌上菜、碎米莎草、水竹叶、千金子、鸭舌草、丁香蓼11种;常见种还有稗草、耳叶水苋、矮慈菇、李氏禾(游草)、双穗雀稗等;较5年前以节节菜、稗草、萤蔺、异型莎草、鸭舌草、日照飘拂草、丁香蓼、陌上菜、空心莲子草为主的9个优势种增加2个,较10年前的稗草、千金子、节节菜、矮慈菇、丁香蓼、陌上菜、三棱草7个优势种增加4个[2]。同时,旱地杂草水田化,如马唐、牛筋草、李氏禾(游草)等一类旱地杂草、双穗雀稗等一类半湿性杂草向稻田蔓延。

1.2 发生量

于直播水稻播种后60 d调查,总草平均发生量为565株/m2,其中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株数分别占1.82%、57.11%和41.07%(图1)。鲜重分别占14.59%、25.26%和60.15%(图2)。禾本科杂草株数比例大幅减少,从10年前的占绝对优势到5年前降至23.1%到当前的1.82%;莎草科比例上升较快,从5年前的23.1%上升到目前的57.11%;阔叶杂草略降,由5年前的53.8%下降至当前的41.07%。

2 直播稻田杂草出草规律

于直播稻播种后进行灾变杂草的消长规律调查,每次间隔时间5 d,记录杂草种类与数量并拔除杂草。结果表明:直播稻各类杂草在水稻播后5 d内基本均可出苗,35 d内出草基本结束,占总出草数的99.5%。全生育期田间杂草总体有2个较明显的出草高峰。第1个高峰在播后5~10 d,这也是最大的出草高峰,占总出草数的74.2%;第2个高峰在播后20~25 d,占总出草数的15.4%;2个出草高峰所出的杂草总数占总出草数的89.6%(图3)。

3 直播稻田杂草治理技术模式

根据直播稻田灾变杂草消长规律,以及当前各除草剂品种的安全性、杀草谱、杀草效果等筛选试验结果,进一步通过开展利用水稻不同的生育时段选用不同的除草剂来控制直播稻田杂草的治理技术模式试验,最终筛选出了当前最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的水直播稻田、免耕直播稻田2种集成配套的杂草治理技术模式。近年示范面积超过1 333.33 hm2,除草效果在90%以上。

3.1 免耕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模式

第1次除草(灭老草、控后草):于播种前6~7 d,用41%草甘膦水剂3 L/hm2+50%苄·丁·异丙(速杰)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50%丁草胺乳油3 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或于播种前3~4 d,用20%百草枯水剂3 L/hm2+50%苄·丁·异丙(速杰)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50%丁草胺乳油2 2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

第2次除草(茎叶处理):于播种后10~15 d(秧苗二叶一心期至三叶期),用6%五氟·氰氟草脂(稻喜)悬浮剂1.5 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三叶一心期至四叶期用2 100~2 250 mL/hm2;4叶1心以上用2 550 mL/hm2)。

第3次除草(补救措施):对防治失时,或耳叶水苋、丁香蓼等抗性杂草发生危害较重的田块,于水稻4叶1心时用56%二甲四氯450 g/hm2(5~6叶用量900 g/hm2)+20%灭草松(苯达松)1 500 mL/hm2;或在稻苗5叶后,选用10%精恶·氰氟(旺除)乳油750~900 mL/hm2+20%灭草松(苯达松)水剂2 250 mL/hm2对水喷雾,用药后稻苗会出现短暂的落黄或叶片上出现绿、白相间的白化现象,5~7 d后自动恢复[3]。

3.2 水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模式

第1次除草:在稻田翻耕后播种前1~2 d,用50%苄·丁·异丙(速杰)可湿性粉剂1 125~1 350 g/hm2对水喷雾(作土壤封闭处理);或在播种后2~4 d,用40%苄嘧·丙草胺1 20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

第2次除草:在水稻播种后10~15 d(稻苗二叶一心期至三叶期),用6%五氟·氰氟草脂(稻喜)悬浮剂1 50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三叶一心期至四叶期用量2 100~2 250 mL/hm2;4叶1心以上用量2 550 mL/hm2 [4]。

第3次除草(补救措施):对防治失时,或耳叶水苋、丁香蓼等抗性杂草发生危害较重的田块,于水稻4叶1心时用56%二甲四氯450 g/hm2(5~6叶用量900 g/hm2)+20%灭草松(苯达松)1 500 mL/hm2;或在稻苗五叶期后,选用10%精恶·氰氟(旺除)乳油750~900 mL/hm2+20%灭草松(苯达松)水剂2 250 mL/hm2对水喷雾(药后稻苗会出现短暂的落黄或叶片上出现绿、白相间的白化现象,5~7 d后自动恢复,对水稻生长无影响)。如果失治的田块中只有稗草,也可用20%双草醚30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该药剂对稗草、莎草有较好的防效,但使用技术要求严格,用量要严格控制,不能重复喷雾。

3.3 化学除草应注意事项

除草剂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药效的发挥既决定于杂草本身,又受制于环境条件和使用技术,某一环节不到位甚至还会引起药害[5]。因此,在直播稻化学除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杂草的发生特点,建立起一个以化学除草为主,辅以农业防除(如以水控草)、生物防治(如以虫控草)等相结合的系列综合配套防除体系[6]。二是要坚持“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选用原则。在选用化学除草剂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各除草剂的特性(如安全性、杀草谱、使用时间、使用剂量、打药方式等)来对症(草)下药并防止药害产生。如五氟·氰氟草脂能有效防治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牛筋草、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及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但对耳叶水苋、节节菜等效果不够理想;苄·丁·异丙隆对千金子、稗草、异型莎草、节节菜、丁香蓼、牛毛毡、水苋菜、鸭舌草等一年生和部分多年生杂草效果显著,但对空心莲子草仅有抑制作用。使用五氟·氰氟草脂除草时要严禁与苄嘧黄隆混用;其次各地应在技术部门多年试验示范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要掌握正确的喷药技术。如喷雾时应做到不重喷、不漏喷;选用的喷雾器应有良好的雾化性能;同时还要轮换用药以延缓杂草产生抗药性[6]。

4 参考文献

[1] 夏汉炎,张夕林,水稻直播稻田主要杂草发生特点及其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7):149,206.

[2] 童贤明,王国迪,滕铃,等.杭州市单季移栽稻田杂草种类及其优势种[J].杭州科技,2001,22(2):31-32.

[3] 张莉丽,汪彦欣,岑铭松,等.免耕直播稻田不同化学除草模式的研究[J].中国稻米,2011,17(S1):5-7.

[4] 张宏军,崔海兰,朱文达,等.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复配剂对水稻直播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植物保护,2011(2):177-181.

[5] 张玉聚.除草剂应用与销售技术服务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353-366.

[6] 程勤海,陆强,董伟明,等.免耕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学防治技术研究[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2):12-14.

上一篇:阐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 下一篇: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