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野看志愿者精神与和谐社会

时间:2022-08-10 01:37:11

从社会学视野看志愿者精神与和谐社会

我曾经当过几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对志愿者事业很有感情,加上社会学与志愿者事业和志愿者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来参加这个会议我感到十分高兴。今天我想简要地从社会学的视角讲一下志愿者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什么是志愿者精神?简要地说,志愿者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在我国,志愿者精神的内容体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科学发展观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很明显,这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发展观。因此,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和条件。

志愿者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一致,不仅仅表现在两者的字面上,更重要是表现在两者背后的深层理念上。我在这里强调四点:

第一,以人为本的深层理念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志愿者精神更是直接以人为本的,而且是以人们中间的弱者为本的。

大家知道,志愿者事业发源于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以后才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各个方面。但是不管志愿者事业如何扩展,关爱弱势群体仍然是它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之一。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弱势群体的数量还十分巨大。这一点更不能忽视。所以在某种较为狭窄的意义上,也可以说,志愿者精神,就是关爱弱势群体的精神。在这一点上,志愿者精神与社会学的关注点是一致的。因为,社会学认为社会代价往往大多数是由弱势群体来承担的,这就是社会学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没有话语权或很少话语权的“沉默大多数”的渊源。社会学如实地说明了这样的理论与现实矛盾:从理论上说,社会代价的后果应由全社会来分担,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却由弱势群体来承担或主要承担。同样,社会进步的成果应由全社会来共享,但是实际上主要由强势群体来享受或首先来享受。因此,处在弱势群体中的个人,与处在强势群体中的个人,对社会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志愿者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减轻这种不公正、增加社会公平度的精神。

第二,双赢互利的深层理念

和谐社会,也可以通俗地说,就是双赢互利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也可以说是双赢互利的发展观。具体说来,也就是使构成我们社会的各方、参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各方,都能获得双赢互利,而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获利。双赢互利,这是和谐社会的要旨,同样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旨;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获利,则是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是不可能达到社会和谐的,同样它也是社会发展问题上“零和游戏”,是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旧式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可以断言,贯彻落实双赢互利理念的社会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果。志愿者精神更是直接促进社会双赢互利的,特别是强势和弱势各方,都能获得双赢互利。志愿者在关心、支持、自助和增权等四个方面对社会弱者和弱势群体的支持,都是在促进强弱双赢。志愿者精神也向社会的强者、强势群体发出这样的信息:当穷人阶层、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他们的敌视和仇视指向也会扩散蔓延。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的一个巨大社会隐患。建立分担社会代价、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巨大压力的社会机制,非常重要。

第三,“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深层理念

迄今人们看到的每一个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社会代价的。纯粹的进步、理想状态的进步,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找不到没有社会代价的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取得社会进步,同时又不断付出社会代价的历史。据此,社会学得出了自己学科的深层理念: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减缩社会代价,就是指社会代价尽管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的途径和办法。

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方面是积极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现代性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即从旧式现代性到新型现代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积极应对我国社会进入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的客观现实。这一时期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并生、社会进步和社会代价共存。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进步,并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而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过程。因此和谐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进步,并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则是一种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进步,并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的发展观。

上述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内容的志愿者精神,在社会学看来,也是一种“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精神。志愿者所从事的就是这样一种“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伟大事业。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就是实实在在的“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不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不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更不可能是和谐的。第四,社会治理、特别是善治的深层理念。

上一篇:别错过人生中那些美丽的“石头” 下一篇:莫要忽略了人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