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改造再利用旧工建

时间:2022-08-10 12:37:47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和工作经验,简单介绍了目前旧工建的改造再利用现状。并提出把旧工建进行分类,按照各类工业建筑的价值属性对其进行保护或改造的建议。希望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程实例;现状;改造

1 改造再利用旧工建的国外成功事例

旧工建得以改造、再利用的理由,无疑是因为其在改造之后能满足某种社会及经济的需求。国外很多成功的例子说明,成功改造的旧工建能够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的文明都市生活的同时追忆往昔,别有一番韵味。著名的英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一泰德现代馆(如图1),其前身其实是泰晤士河畔的岸边发电厂。

图1 泰德现代馆内景

旧金山1967年完成的Ghirardelli广场(改造前后如图2、图3),该工程将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改建获得很大成功,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在美国掀起一股都市更新的热潮 。

图2 改造前的巧克力厂

图3 改造后的Ghirardelli广场

许多极富创意的成功事例,不仅启发优秀规划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们在旧工建改造中寻找施展才华的新契机。更让城市建设者们,在面对大片废弃工业厂房、库房的时候,看到了旧工建、工业园区的理想发展方向 。

2、 分析旧工建改造利用的国内现状

2.1 国内对待旧工建态度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大量工业建筑一旦退出生产,常常处于闲置、自然衰退的消极状态 。如不幸遇到新一轮规划建设,则被大刀阔斧的夷为平地。然而近年来,由于受欧美国家对旧厂房、仓库等闲置大型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启发,国内从事建筑工作人员也开始关注此方面课题,旧工建也逐渐改变其悲惨命运。

2.2 国内旧工建再利用的新动向

在经历一段许多艺术家在某河畔创造性再利用工业厂房及仓库为代表的“非规划的野生风景”形式后,在国内已经掀起了一场大规模规划、改造再利用旧工建的浪潮。最典型的当属上海世博园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

在5.28 km 的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将被改造保留的旧厂房建筑约有50万m2,约70余幢房屋。值得关注的是,这里除了有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煤气供热厂等许多历史性工业遗产外,被圈入改造利用范围的,还有大量的年轻工业厂房。不完全统计如表l所列。

表1 上海世博园内拟改造工业建筑一览表

总结对旧工建的保护、改造及再利用的发展,最突出进步主要表现为:

⑴ 工业建筑保护及改造受重视程度极大提高,发展路线已经由民间自发式自下而上地实施改造,转变为自上而下全面系统规划、设计、运作。

⑵ 工业建筑保护及改造对象的扩大。保护改造范围扩展到对存在期限在5~6O年以上(甚至以下)的建筑及环境。

3 旧工建的分类及转型

旧工建的转型方向是其改造再利用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决定旧工建的转型方向则是旧工建的类型及特点。旧工建分为历史性工业建筑和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只能说具体到某旧工建或地段,其历史性及文化性强一点,或者其物质价值是其主导特性。

3.1 历史性工业建筑

3.1.1 历史性工业建筑举例

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显然突出的是“历史”二字,即所保留的工业建筑或地段,作为历史舞台与历史人物及事件关联,或者作为历史镜像,反映出特定的历史社会面貌及工程艺术成就。

如江南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再如北京京西煤矿,是目前全国最完整的古代采矿的原生态环境。采煤是高危行业,在采煤区生命最受重视,由此衍生出很多与众不同的民俗。而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工业文化。

3.1.2 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

从上海江南造船厂、北京京西煤矿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有以下共同特点:

⑴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及文化价值

历史性建筑及地段是一部大型而直观的史书。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工业工艺技术的记载。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民俗传统的传承,它们具有纪念、教益、认同等情感作用 。

⑵ 历史价值高于建筑价值

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总是有天然的眷恋感的。历史性工业建筑,作为人类工业文化的不可再生载体,其历史价值是要高于其作为建筑而存在的物质价值 。

3.1.3 历史性工业建筑的转型手段

对于历史性工业建筑,国内外均采用文物古迹式保护、保留的方式再利用。主要手段有:

⑴ 保留原貌,功能更新

保持或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观特征和主要结构,内部改造后按功能使用。虽然对这种做法,国内学者有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对文物建筑价值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待商榷。

⑵ 原貌恢复,原址重建

由于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都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一些原有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迹的建筑已经遭到了破坏。这类历史建筑可以采取部分恢复,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加深这一历史地段的文化内涵。

3.1.4 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

历史性自身将作为一种展示品,显然其转型方向也因此受到一定的约束,国内外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 主题博物馆方向

这种转型主要是以博物馆的形式,展示一些生产工艺过程。如国外某历史悠久的洗衣坊被改造成一个专门展示衣服盥洗方式发展历程的展览馆。当然也可以作为艺术创作基地,开展一些作品展览活动。

⑵ 公共休憩空间方向

是指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休闲娱乐场所,或者建成景观公园 ]。著名的德国“鲁尔”钢铁城公园改造后拥有5座大型公园,风景优美。旧工厂成了展览馆,被淘汰的设备变成了攀岩训练场和潜水训练基地,工业旅游得到发展 。

⑶ 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方向

建设工业博览馆或工业博物馆,举办有主题的工业博览会,并与招商活动、商务活动交流与交易、旅游等融合。如江南造船厂,将改造为上海世博园“企业馆”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会后可改造为大型系列工业博览展示场馆、文化娱乐设施等。

3.2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

3.2.1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举例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并非没有历史,存在既有历史。只不过,其历史短暂,沉淀不够,相对其作为建筑的物质价值来讲,历史价值甚小。见表1所列,均为此类旧工建。

3.2.2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

⑴ 以建筑属性为主要特点

物质性及一定的美学价值,是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建筑属性具体表现。

一般工业建筑都是体积庞大,结构坚固,即从量到质,这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都是一批数量巨大的高质量物质资源。

另从审美方面考虑,在推崇机械美学的时代里,工业建筑曾经是工业时代最完美的象征。这种机械美学的审美观仍然流行在当今的一些建筑领域

⑵ 空间结构独特

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体量巨大,内部空间空旷。一般厂房大多为柱距6―9 m排架结构,层高一般较高,结构坚固,具备二次分隔空间的可能性。工业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气,虽然空旷但应生产需要,有许多与机械设备配套的特殊结构构件。

3.2.3 非历史性旧工建的转型手段

静止的、“博物馆冻结式”的保护方法,对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是不可行的。根据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其转型手段有以下两种:

⑴ 利用结构,全面改造

外观的改造符合时代的要求,完全统一的建筑风格,加强所在地段的时代感。在结构工程师的帮助下对室内进行加层处理,重新规划室内空间,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加符合以后的使用功能。

⑵ 局部拆除,重新开发

需要的地方,对于那些不在界定范围内的许多产业类地段和建筑,则完全可以采取重新开发的建设方式,这样使其满足新的地段功能,才能使整个地段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

3.2.4 非历史性旧工建的转型方向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因为尺度巨大,给设计者一个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发挥的大空间。决定了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其转型方向也更多样。

⑴ 创意产业园区方向

巴黎塞纳河左岸及纽约SOHO区均堪称为工业建筑转型为L0FT的经典。在北京刚刚完成一期工程的D•Park,就是由751工厂改造的一部分。它被视为中国设计师真正的第一个专属空间,载着中国时尚创意中心的希望。

⑵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方向

它是指在工业建筑开发的景区中心建立购物中心,配有酒吧、咖啡馆、健身及娱乐场所等,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方向。如维也纳煤气厂,四个硕大储气罐分别改造成了300问的总统套房、5A级智能商务楼、大卖场、娱乐中心,成了当地的旅游名胜。

⑶ 展示空间方向

作为大空间的旧工业厂房改造成展示空间是最佳方案,在阐述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有所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⑷ 休闲娱乐空间方向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港口广场在荒废了的水际地区展开了以商业设施为主的滨水地区开发,在完成后的l0年内共接待了约2亿来宾,被认为胜过迪斯尼乐园一筹 。

⑸ 商用办公空间开发方向

被业内誉为“世博第一楼”的世博建设大厦工程成功改造完毕,改造前为上海第三印染厂。改造后其主要功能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指挥中心兼具展示、办公、会议等功能。

4 结束语

⑴ 旧工建应该被资源化改造再利用已经得到认同。这是令人欣慰的一面,但由于该方面起步晚,研究浅,有望今后得到发展。

⑵ 目前对旧工建定位仍然是个问题。虽然本文将其分为历史性与非历史性工业建筑,但这只是为了便于阐述观点而作的一个感性分类方法。正如许多关注旧工建的业内人士所呼吁,应该制定工业遗产分类标准,对现有遗产进行分类分级。

⑶ 工业建筑的风格是另类的,与城市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只有极富激情及创造力的设计才能很好地驾驭这种另类和格格不入,才能创作出不俗的作品。旧工建能否告别沉默,重获生机,其关键在于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人员的构思是否巧妙。

⑷ 改造旧工建过程中,受到技术的约束远大于新建建筑。既有的工业建筑改造存在着许许多多潜在的和显在的结构安全、材料、设备安装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旧工建改造应该与各大检测及施工技术成套使用。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和工作经验,简单介绍了目前旧工建的改造再利用现状。并提出把旧工建进行分类,按照各类工业建筑的价值属性对其进行保护或改造的建议。希望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程实例;现状;改造

1 改造再利用旧工建的国外成功事例

旧工建得以改造、再利用的理由,无疑是因为其在改造之后能满足某种社会及经济的需求。国外很多成功的例子说明,成功改造的旧工建能够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的文明都市生活的同时追忆往昔,别有一番韵味。著名的英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一泰德现代馆(如图1),其前身其实是泰晤士河畔的岸边发电厂。

图1 泰德现代馆内景

旧金山1967年完成的Ghirardelli广场(改造前后如图2、图3),该工程将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改建获得很大成功,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在美国掀起一股都市更新的热潮 。

图2 改造前的巧克力厂

图3 改造后的Ghirardelli广场

许多极富创意的成功事例,不仅启发优秀规划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们在旧工建改造中寻找施展才华的新契机。更让城市建设者们,在面对大片废弃工业厂房、库房的时候,看到了旧工建、工业园区的理想发展方向 。

2、 分析旧工建改造利用的国内现状

2.1 国内对待旧工建态度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大量工业建筑一旦退出生产,常常处于闲置、自然衰退的消极状态 。如不幸遇到新一轮规划建设,则被大刀阔斧的夷为平地。然而近年来,由于受欧美国家对旧厂房、仓库等闲置大型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启发,国内从事建筑工作人员也开始关注此方面课题,旧工建也逐渐改变其悲惨命运。

2.2 国内旧工建再利用的新动向

在经历一段许多艺术家在某河畔创造性再利用工业厂房及仓库为代表的“非规划的野生风景”形式后,在国内已经掀起了一场大规模规划、改造再利用旧工建的浪潮。最典型的当属上海世博园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

在5.28 km 的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将被改造保留的旧厂房建筑约有50万m2,约70余幢房屋。值得关注的是,这里除了有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煤气供热厂等许多历史性工业遗产外,被圈入改造利用范围的,还有大量的年轻工业厂房。不完全统计如表l所列。

表1 上海世博园内拟改造工业建筑一览表

总结对旧工建的保护、改造及再利用的发展,最突出进步主要表现为:

⑴ 工业建筑保护及改造受重视程度极大提高,发展路线已经由民间自发式自下而上地实施改造,转变为自上而下全面系统规划、设计、运作。

⑵ 工业建筑保护及改造对象的扩大。保护改造范围扩展到对存在期限在5~6O年以上(甚至以下)的建筑及环境。

3 旧工建的分类及转型

旧工建的转型方向是其改造再利用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决定旧工建的转型方向则是旧工建的类型及特点。旧工建分为历史性工业建筑和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只能说具体到某旧工建或地段,其历史性及文化性强一点,或者其物质价值是其主导特性。

3.1 历史性工业建筑

3.1.1 历史性工业建筑举例

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显然突出的是“历史”二字,即所保留的工业建筑或地段,作为历史舞台与历史人物及事件关联,或者作为历史镜像,反映出特定的历史社会面貌及工程艺术成就。

如江南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再如北京京西煤矿,是目前全国最完整的古代采矿的原生态环境。采煤是高危行业,在采煤区生命最受重视,由此衍生出很多与众不同的民俗。而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工业文化。

3.1.2 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

从上海江南造船厂、北京京西煤矿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有以下共同特点:

⑴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及文化价值

历史性建筑及地段是一部大型而直观的史书。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工业工艺技术的记载。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民俗传统的传承,它们具有纪念、教益、认同等情感作用 。

⑵ 历史价值高于建筑价值

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总是有天然的眷恋感的。历史性工业建筑,作为人类工业文化的不可再生载体,其历史价值是要高于其作为建筑而存在的物质价值 。

3.1.3 历史性工业建筑的转型手段

对于历史性工业建筑,国内外均采用文物古迹式保护、保留的方式再利用。主要手段有:

⑴ 保留原貌,功能更新

保持或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观特征和主要结构,内部改造后按功能使用。虽然对这种做法,国内学者有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对文物建筑价值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待商榷。

⑵ 原貌恢复,原址重建

由于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都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一些原有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迹的建筑已经遭到了破坏。这类历史建筑可以采取部分恢复,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加深这一历史地段的文化内涵。

3.1.4 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

历史性自身将作为一种展示品,显然其转型方向也因此受到一定的约束,国内外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 主题博物馆方向

这种转型主要是以博物馆的形式,展示一些生产工艺过程。如国外某历史悠久的洗衣坊被改造成一个专门展示衣服盥洗方式发展历程的展览馆。当然也可以作为艺术创作基地,开展一些作品展览活动。

⑵ 公共休憩空间方向

是指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休闲娱乐场所,或者建成景观公园 ]。著名的德国“鲁尔”钢铁城公园改造后拥有5座大型公园,风景优美。旧工厂成了展览馆,被淘汰的设备变成了攀岩训练场和潜水训练基地,工业旅游得到发展 。

⑶ 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方向

建设工业博览馆或工业博物馆,举办有主题的工业博览会,并与招商活动、商务活动交流与交易、旅游等融合。如江南造船厂,将改造为上海世博园“企业馆”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会后可改造为大型系列工业博览展示场馆、文化娱乐设施等。

3.2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

3.2.1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举例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并非没有历史,存在既有历史。只不过,其历史短暂,沉淀不够,相对其作为建筑的物质价值来讲,历史价值甚小。见表1所列,均为此类旧工建。

3.2.2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

⑴ 以建筑属性为主要特点

物质性及一定的美学价值,是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建筑属性具体表现。

一般工业建筑都是体积庞大,结构坚固,即从量到质,这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都是一批数量巨大的高质量物质资源。

另从审美方面考虑,在推崇机械美学的时代里,工业建筑曾经是工业时代最完美的象征。这种机械美学的审美观仍然流行在当今的一些建筑领域

⑵ 空间结构独特

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体量巨大,内部空间空旷。一般厂房大多为柱距6―9 m排架结构,层高一般较高,结构坚固,具备二次分隔空间的可能性。工业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气,虽然空旷但应生产需要,有许多与机械设备配套的特殊结构构件。

3.2.3 非历史性旧工建的转型手段

静止的、“博物馆冻结式”的保护方法,对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是不可行的。根据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其转型手段有以下两种:

⑴ 利用结构,全面改造

外观的改造符合时代的要求,完全统一的建筑风格,加强所在地段的时代感。在结构工程师的帮助下对室内进行加层处理,重新规划室内空间,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加符合以后的使用功能。

⑵ 局部拆除,重新开发

需要的地方,对于那些不在界定范围内的许多产业类地段和建筑,则完全可以采取重新开发的建设方式,这样使其满足新的地段功能,才能使整个地段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

3.2.4 非历史性旧工建的转型方向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因为尺度巨大,给设计者一个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发挥的大空间。决定了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其转型方向也更多样。

⑴ 创意产业园区方向

巴黎塞纳河左岸及纽约SOHO区均堪称为工业建筑转型为L0FT的经典。在北京刚刚完成一期工程的D•Park,就是由751工厂改造的一部分。它被视为中国设计师真正的第一个专属空间,载着中国时尚创意中心的希望。

⑵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方向

它是指在工业建筑开发的景区中心建立购物中心,配有酒吧、咖啡馆、健身及娱乐场所等,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方向。如维也纳煤气厂,四个硕大储气罐分别改造成了300问的总统套房、5A级智能商务楼、大卖场、娱乐中心,成了当地的旅游名胜。

⑶ 展示空间方向

作为大空间的旧工业厂房改造成展示空间是最佳方案,在阐述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有所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⑷ 休闲娱乐空间方向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港口广场在荒废了的水际地区展开了以商业设施为主的滨水地区开发,在完成后的l0年内共接待了约2亿来宾,被认为胜过迪斯尼乐园一筹 。

⑸ 商用办公空间开发方向

被业内誉为“世博第一楼”的世博建设大厦工程成功改造完毕,改造前为上海第三印染厂。改造后其主要功能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指挥中心兼具展示、办公、会议等功能。

4 结束语

⑴ 旧工建应该被资源化改造再利用已经得到认同。这是令人欣慰的一面,但由于该方面起步晚,研究浅,有望今后得到发展。

⑵ 目前对旧工建定位仍然是个问题。虽然本文将其分为历史性与非历史性工业建筑,但这只是为了便于阐述观点而作的一个感性分类方法。正如许多关注旧工建的业内人士所呼吁,应该制定工业遗产分类标准,对现有遗产进行分类分级。

⑶ 工业建筑的风格是另类的,与城市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只有极富激情及创造力的设计才能很好地驾驭这种另类和格格不入,才能创作出不俗的作品。旧工建能否告别沉默,重获生机,其关键在于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人员的构思是否巧妙。

⑷ 改造旧工建过程中,受到技术的约束远大于新建建筑。既有的工业建筑改造存在着许许多多潜在的和显在的结构安全、材料、设备安装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旧工建改造应该与各大检测及施工技术成套使用。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和工作经验,简单介绍了目前旧工建的改造再利用现状。并提出把旧工建进行分类,按照各类工业建筑的价值属性对其进行保护或改造的建议。希望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程实例;现状;改造

1 改造再利用旧工建的国外成功事例

旧工建得以改造、再利用的理由,无疑是因为其在改造之后能满足某种社会及经济的需求。国外很多成功的例子说明,成功改造的旧工建能够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的文明都市生活的同时追忆往昔,别有一番韵味。著名的英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一泰德现代馆(如图1),其前身其实是泰晤士河畔的岸边发电厂。

图1 泰德现代馆内景

旧金山1967年完成的Ghirardelli广场(改造前后如图2、图3),该工程将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改建获得很大成功,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在美国掀起一股都市更新的热潮 。

图2 改造前的巧克力厂

图3 改造后的Ghirardelli广场

许多极富创意的成功事例,不仅启发优秀规划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们在旧工建改造中寻找施展才华的新契机。更让城市建设者们,在面对大片废弃工业厂房、库房的时候,看到了旧工建、工业园区的理想发展方向 。

2、 分析旧工建改造利用的国内现状

2.1 国内对待旧工建态度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大量工业建筑一旦退出生产,常常处于闲置、自然衰退的消极状态 。如不幸遇到新一轮规划建设,则被大刀阔斧的夷为平地。然而近年来,由于受欧美国家对旧厂房、仓库等闲置大型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启发,国内从事建筑工作人员也开始关注此方面课题,旧工建也逐渐改变其悲惨命运。

2.2 国内旧工建再利用的新动向

在经历一段许多艺术家在某河畔创造性再利用工业厂房及仓库为代表的“非规划的野生风景”形式后,在国内已经掀起了一场大规模规划、改造再利用旧工建的浪潮。最典型的当属上海世博园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

在5.28 km 的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将被改造保留的旧厂房建筑约有50万m2,约70余幢房屋。值得关注的是,这里除了有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最早的外商纱厂、最早的煤气供热厂等许多历史性工业遗产外,被圈入改造利用范围的,还有大量的年轻工业厂房。不完全统计如表l所列。

表1 上海世博园内拟改造工业建筑一览表

总结对旧工建的保护、改造及再利用的发展,最突出进步主要表现为:

⑴ 工业建筑保护及改造受重视程度极大提高,发展路线已经由民间自发式自下而上地实施改造,转变为自上而下全面系统规划、设计、运作。

⑵ 工业建筑保护及改造对象的扩大。保护改造范围扩展到对存在期限在5~6O年以上(甚至以下)的建筑及环境。

3 旧工建的分类及转型

旧工建的转型方向是其改造再利用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决定旧工建的转型方向则是旧工建的类型及特点。旧工建分为历史性工业建筑和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只能说具体到某旧工建或地段,其历史性及文化性强一点,或者其物质价值是其主导特性。

3.1 历史性工业建筑

3.1.1 历史性工业建筑举例

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显然突出的是“历史”二字,即所保留的工业建筑或地段,作为历史舞台与历史人物及事件关联,或者作为历史镜像,反映出特定的历史社会面貌及工程艺术成就。

如江南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再如北京京西煤矿,是目前全国最完整的古代采矿的原生态环境。采煤是高危行业,在采煤区生命最受重视,由此衍生出很多与众不同的民俗。而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工业文化。

3.1.2 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

从上海江南造船厂、北京京西煤矿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有以下共同特点:

⑴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及文化价值

历史性建筑及地段是一部大型而直观的史书。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工业工艺技术的记载。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民俗传统的传承,它们具有纪念、教益、认同等情感作用 。

⑵ 历史价值高于建筑价值

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总是有天然的眷恋感的。历史性工业建筑,作为人类工业文化的不可再生载体,其历史价值是要高于其作为建筑而存在的物质价值 。

3.1.3 历史性工业建筑的转型手段

对于历史性工业建筑,国内外均采用文物古迹式保护、保留的方式再利用。主要手段有:

⑴ 保留原貌,功能更新

保持或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观特征和主要结构,内部改造后按功能使用。虽然对这种做法,国内学者有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对文物建筑价值的片面理解,因此有待商榷。

⑵ 原貌恢复,原址重建

由于历史性工业建筑及地段都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一些原有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迹的建筑已经遭到了破坏。这类历史建筑可以采取部分恢复,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加深这一历史地段的文化内涵。

3.1.4 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

历史性自身将作为一种展示品,显然其转型方向也因此受到一定的约束,国内外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 主题博物馆方向

这种转型主要是以博物馆的形式,展示一些生产工艺过程。如国外某历史悠久的洗衣坊被改造成一个专门展示衣服盥洗方式发展历程的展览馆。当然也可以作为艺术创作基地,开展一些作品展览活动。

⑵ 公共休憩空间方向

是指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休闲娱乐场所,或者建成景观公园 ]。著名的德国“鲁尔”钢铁城公园改造后拥有5座大型公园,风景优美。旧工厂成了展览馆,被淘汰的设备变成了攀岩训练场和潜水训练基地,工业旅游得到发展 。

⑶ 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方向

建设工业博览馆或工业博物馆,举办有主题的工业博览会,并与招商活动、商务活动交流与交易、旅游等融合。如江南造船厂,将改造为上海世博园“企业馆”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会后可改造为大型系列工业博览展示场馆、文化娱乐设施等。

3.2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

3.2.1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举例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并非没有历史,存在既有历史。只不过,其历史短暂,沉淀不够,相对其作为建筑的物质价值来讲,历史价值甚小。见表1所列,均为此类旧工建。

3.2.2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

⑴ 以建筑属性为主要特点

物质性及一定的美学价值,是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建筑属性具体表现。

一般工业建筑都是体积庞大,结构坚固,即从量到质,这些废弃的工业建筑,都是一批数量巨大的高质量物质资源。

另从审美方面考虑,在推崇机械美学的时代里,工业建筑曾经是工业时代最完美的象征。这种机械美学的审美观仍然流行在当今的一些建筑领域

⑵ 空间结构独特

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体量巨大,内部空间空旷。一般厂房大多为柱距6―9 m排架结构,层高一般较高,结构坚固,具备二次分隔空间的可能性。工业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气,虽然空旷但应生产需要,有许多与机械设备配套的特殊结构构件。

3.2.3 非历史性旧工建的转型手段

静止的、“博物馆冻结式”的保护方法,对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是不可行的。根据非历史性工业建筑的特点,其转型手段有以下两种:

⑴ 利用结构,全面改造

外观的改造符合时代的要求,完全统一的建筑风格,加强所在地段的时代感。在结构工程师的帮助下对室内进行加层处理,重新规划室内空间,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加符合以后的使用功能。

⑵ 局部拆除,重新开发

需要的地方,对于那些不在界定范围内的许多产业类地段和建筑,则完全可以采取重新开发的建设方式,这样使其满足新的地段功能,才能使整个地段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

3.2.4 非历史性旧工建的转型方向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因为尺度巨大,给设计者一个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发挥的大空间。决定了非历史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其转型方向也更多样。

⑴ 创意产业园区方向

巴黎塞纳河左岸及纽约SOHO区均堪称为工业建筑转型为L0FT的经典。在北京刚刚完成一期工程的D•Park,就是由751工厂改造的一部分。它被视为中国设计师真正的第一个专属空间,载着中国时尚创意中心的希望。

⑵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方向

它是指在工业建筑开发的景区中心建立购物中心,配有酒吧、咖啡馆、健身及娱乐场所等,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方向。如维也纳煤气厂,四个硕大储气罐分别改造成了300问的总统套房、5A级智能商务楼、大卖场、娱乐中心,成了当地的旅游名胜。

⑶ 展示空间方向

作为大空间的旧工业厂房改造成展示空间是最佳方案,在阐述历史性工业建筑转型方向有所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⑷ 休闲娱乐空间方向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港口广场在荒废了的水际地区展开了以商业设施为主的滨水地区开发,在完成后的l0年内共接待了约2亿来宾,被认为胜过迪斯尼乐园一筹 。

⑸ 商用办公空间开发方向

被业内誉为“世博第一楼”的世博建设大厦工程成功改造完毕,改造前为上海第三印染厂。改造后其主要功能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指挥中心兼具展示、办公、会议等功能。

4 结束语

⑴ 旧工建应该被资源化改造再利用已经得到认同。这是令人欣慰的一面,但由于该方面起步晚,研究浅,有望今后得到发展。

⑵ 目前对旧工建定位仍然是个问题。虽然本文将其分为历史性与非历史性工业建筑,但这只是为了便于阐述观点而作的一个感性分类方法。正如许多关注旧工建的业内人士所呼吁,应该制定工业遗产分类标准,对现有遗产进行分类分级。

⑶ 工业建筑的风格是另类的,与城市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只有极富激情及创造力的设计才能很好地驾驭这种另类和格格不入,才能创作出不俗的作品。旧工建能否告别沉默,重获生机,其关键在于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人员的构思是否巧妙。

⑷ 改造旧工建过程中,受到技术的约束远大于新建建筑。既有的工业建筑改造存在着许许多多潜在的和显在的结构安全、材料、设备安装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旧工建改造应该与各大检测及施工技术成套使用。

上一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分析 下一篇: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