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前到幕后

时间:2022-08-10 12:33:13

摘 要: 如何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如何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如何找到一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我想这是每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教材的组织、教学活动及设计及课堂上教师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角色转变 教材 教学活动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导演”,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演”。从台前走到幕后,“导演”这个角色可不大好当,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课堂上发挥“恰当”的作用,而且要积极主动地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从教材的组织、学习目标的确定、课堂活动的设计着手。下面我从教材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及课堂上教师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谈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教材的主编

没有哪一门学科的知识像信息技术学科更新得如此之快,当前使用很广泛的一个软件没过两年版本就升级了好几次,有的甚至彻底地改头换面。而我们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往往是很多年才更新一次,基本上跟不上知识更新变化的节奏。像前一版本的教材,里面讲的都是Windows 98操作系统,而实际上我们早就进入了Windows XP的时代;像现在使用的四年级教材中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教材部分,是以Word 2000版本来进行教学的,而实际上现在都是使用Word 2003版本甚至是Word 2007版本。如果按照原有教材进行教学,就会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

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备课,在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时,往往需要先对原有教材进行整理、改编,而不是照搬。我主要在原有教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了如下四种处理:压、拉、改、拓。

1.压。根据知识点的多少及对学生掌握的要求,对于那些让学生了解的课文,我就把这些教材压一压,把两节课甚至是三节课的内容压成一节课来上。如六年级下册的9―15课,是一些介绍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只要了解一下即可。我就把这一部分内容压一压,重新拼成三节课来上。

2.拉。同时也有部分课文的知识点比较多,很难在一个课时内全部完成。如六年级下册的第六课《用表格安排网络布局》一课,两个活动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知识点也较多,我就把它拉成两个课时来完成。活动一“网页中使用表格来显示数据”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制作一个《我的课程表》的网页;活动二“利用网页安排网页布局”学习表格的嵌套安排为另外一个课时,制作一个《七巧板》的网页。

3.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原有教材安排的一些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用电脑写作文》一课时,按原教材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自己去输入一篇作文,但从学生目前的打字速度来看,这节课就变成了一节打字课,后面重要的知识点也就没时间讲了。我把作文的文字内容提供给学生,节省了打字的时间,这样把大多数的时间用来学习Word中作文格式的设置。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查看实用信息》一课时,原教材的活动二是让学生查看地图,由于学校电脑配置较低,以及网速的限制,打开这种大型图片网页时可能要等一两分钟才会出来,教学效果很不好。我就改成引导学生去网上查看万年历和在线英语查询等更为实用的网上应用查询。

4.拓。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有的班级里“电脑高手”比较多,课程里的知识点一讲就会。为了给这些学生点“刺激”,我每节课都设计一个拓展练习,给一个较高要求的小练习,让他们挑战一下自己。如在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超链接》一课,活动一是制作书签超链接,我就给这些“高手”一个小难题:根据课文上的操作步骤我们学会了能通过超链接迅速显示书签所指向的网页内容。现在你们谁有办法在当前的网页内容处迅速返回到网页的开头目录的地方?另外,我还根据实用性,尽量拓展原有教材的知识点,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巧。如五年级下册教学收发电子邮件时,最后我引导学生:电子邮件不仅可以发给别人,而且可以发给自己,这时邮箱就成了一个文件存储器,把一些自己的文件或重要材料发送存在自己的邮箱里,只要在能上网的地方就能随时取用,而且很安全,不用怕系统坏了文件会丢失。

二、教学活动的策划师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应再是教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学的灌输式的课堂,不应再是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模仿操作的一种简单过程。而应是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探究,进而掌握一定技能技巧和知识的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把握对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的设计。

1.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胜过老师千言万语,学生更容易从中学到知识。因此,我尽量把趣味性加入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玩中学,在学中玩。比如三年级的《输入一句话》一课中的活动一,课文安排的是在记事本中输入一句话,我把这个活动改为词语接龙,比一比,看谁把这个龙接得最长。一方面对刚学会打字的三年级学生,打相同的字有助于学生熟记键盘,另一方面加入了竞赛环节,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性,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熟练了用拼音打汉字。

2.简单。在给学生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应有实际可操作性,让学生自己会做自己会用,把多余的环节删减掉,尽量简单化。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要多“试一下”,不要让问题发生在课堂中。如在六年级的《让网页声情并茂》一课中,活动一是在网页中插入Flas,我准备了两个Flash小游戏让学生插入到自己的网页中。我在教师机上做挺顺的,但在学生机上操作,却发现显示不了,原来少了一个插件。就赶紧把学生机更新了一遍,要不然如果在上课时让学生多一个安装插件的环节,学生就很容易懵了。

3.实用。在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时,我尽量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课上知识的实用性。我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如在五年级的《查看新闻》一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结合当时的热点新闻――日本9级大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在我们当地曾引起了一起食盐抢购风波这一事件,通过引导学生去查看专门的新闻专题网页,去判断老师发给他们的信息卡中的信息的真假,来学会通过网上查看新闻辨别信息的真伪。在设计的活动二中,我同样给学生一张卡片,告诉学生:“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正掀起一股排球热。老师也是一个排球迷,现在很想了解一些有关排球的知识和相关的新闻,你们能在新浪体育的中国排球专网里帮老师收集一些吗?”学生在交回卡片时,也学会了在网上查看新闻,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

三、课堂上的主持人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学生应是课堂上的主体,其探究活动应是整个课堂的主要活动,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是一个“主持人”,这个“主持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信息技术课大多安排在第三节,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加上有时候天气的因素,有时学生会表现得比较困倦,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有点“沉”。这时,我一般会临时决定在课前或上课初安排一个趣味互动环节,有时是一些脑筋急转弯,有时是“反着做”之类的小活动。2至3分钟的互动过后,大家的疲倦都会被笑声一赶而光,教学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积极评价学生的活动。表扬的力量是大无穷的,每个人天生都有被表扬被肯定的需要。一些教师容易发现学生的缺点,看见学生不积极的一面,优秀的教师却总是看到学生的进步,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信息技术课上很多学生的行为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朝着积极的一面去肯定学生的成果。我养成一个习惯,除了经常对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肯定外,每节课至少要单独表扬两个学生(优秀的或有进步的)。这时我能看到他们流露出自信和自豪的眼光。所以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过程,尽量朝着积极的一面去评价(虽然有时候会和教学目标会有偏离,也要尽量找到有价值的点)。如果确实需要批评指正,也要用比较婉转的方式,给学生留足面子。教师要就像真正的主持人一样,善于引导学生朝着教学目标进行学习。

3.有应急处理的智慧。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的另一特点是“意外”事件特别多,尽管我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课堂上还是会经常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时就要求教师要有主持人的艺术,这个艺术就是尽量淡化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在更短的时间内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比如说电脑坏了,要安排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比如说上网课上容易分散注意力,就采取同桌合作学习,互相监督;而有些知识点比较难,就采取小组比赛或者合作学习,或者“强兵带弱兵”、学做课堂上的“小老师”的学习模式。

上一篇:EWB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继续教育中的优势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