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的作用及途径

时间:2022-08-10 12:20:52

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的作用及途径

【摘要】我国各大高校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资助学生的政策体系,包括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助助学贷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然而在实际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高校资助体系并非仅仅着眼于物质状况的改善,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本文分析了高校资助育人的理解、作用,指出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资助育人的途径,以便更好地推动高校资助育人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作用,途径

教育的公益性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步体现出来,为了确保困难大学生的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党和国家对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帮困力度逐渐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各大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奖、贷、助、补、勤、减、免”相结合的多元化资助格局。如何在资助的基础上解决好育人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又一难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促进困难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了高校资助育人的深层次内涵、作用,指出了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途径,希望对高校资助育人的深化发展有所帮助和启示。

1.资助育人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了解资助育人的作用,就需要对资助育人的内涵进行解读,具体来说,资助育人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帮扶困难学生生活,学生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求学主要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那些家庭学生的求学、生活等诸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高校资助工作就是为了帮助这些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扰,使其能够专心地学习,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其二,提升学生的能力,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严重制约,比照其他学生,他们掌握的学习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在进行生活解困的基础上,还需要着力提升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其开展一些专项的技能培训,使其竞争力得以增强。其三,关注困难学生的精神生活,家庭困难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自卑、堕落、不合群,这对其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学校在进行自主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并采取行之有效地对策,锻炼困难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使其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逐步打开新房,感受身边同学的友谊、关爱,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激发其自立自强的精神。其四,塑造困难学生思想,学校在进行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思想塑造,这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加强资助育人的效果。通过资助,要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自强意识、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此基础上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科学、积极的价值取向,这对其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2.高校资助育人的作用

教育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存发展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高校资助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展开,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诸如被资助学生的自卑问题、资格认定困难、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等,这都是当前资助体系产生的副作用,为了改善高校资助育人的状况,应该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具体来说,高校资助育人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满足困难学生诉求。我国高校的资助工作成果斐然,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困难学生的物质需求、安全需求都得到了保障。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发展,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逐渐体现出来。为了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高校应该主抓资助育人工作,将其作为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诉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奖、贷、助、勤、补、减、偿”的资助格局虽然业已形成,但是这个资助体系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完善高校资助体系,确保资助的延续性,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就需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其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协调资助体系内外关系的重要的工具,对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作用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然而,在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深化和推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3.1贫困评定不系统。高校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各个地方提供的家庭贫困证明,而每个地区有自己的贫困标准,这使得很多真正贫困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贫困证明而无法获得帮助。比较明显的就是东西部的经济差异,同样是月入一千元,在西部就算是较为正常的水平,但是在中部却称得上是困难家庭。学生由西部考学到东部,生活支出一下子增大,但是按照西部的标准却不能为其办理贫困证明,学校也就无法将其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还有的学生钻学校贫困生认定的孔子,开具虚假证明,所得的资助满足自己对高档消费的需求,从而使得资助资金没有真正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困难学生。

3.2思想教育不到位。现在很多学校都认识到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也指导资助育人不能局限在资助工作,还应该加强思想教育。但是,从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情况来安,育人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当进行奖助学金评定的时候,辅导员忙得不可开交,而育人的工作却并没有相应地开展。实际上,经济困难学生自卑、虚荣心理更强,如果不做好心理疏导,其很容易会陷入尴尬地境地。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但是为了得到助学金,开具虚假贫困证明,引起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对学校的资助工作予以诟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亟需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将物质资助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地资助育人效果。

3.3感恩教育较缺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是助学金设立的重要目的,这本来是为了使其消除后顾之忧,很多学生却不知道感恩,将拿这部分钱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对国家、社会、学校并没有感恩之情。除了一些必要的补助外,为了让其他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还为其提供无息贷款,这本来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然而,很多学生不能按期还款,且联系方式和地址也都十分不确定,为学校的催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苦难。由于学校不能对学生的诚信度予以有效地评价,故而在贷款上存在着很大的顾虑,一方面希望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又担心学生不诚信,收贷工作进行不顺利。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感恩教育不到位,没有完善的诚信和感恩教育方案配合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4.高校资助育人的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高校资助育人的作用有了更为清晰理解,为此,就需要提出相应的途径。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加强诚信教育。育人为本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指导思想,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长期性,其需要发挥诸多方面的作用,不但包括高校、学生,还包括政府和社会,只有这些主体通力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相爱哦过。,现在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多学生为了得到资助有失诚信,得到资助之后不懂得节约,铺张浪费。许多贫困大学生认为拿到助学金理所当然,以“贫困”作为资本,毕业后不还款,不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殊不知在网络时代完全个人诚信档案建设逐渐加强,其采取这样的措施,对其未来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这样的状况,高校应该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从思想上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升被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节俭意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自尊自爱、勤俭节约、回报社会。

4.2搭建组织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应该搭建系统的组织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班级三个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学校成立资助管理办公室,与上级管理部门机构对接,完善人员配置。在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学校资助管理办公室,应该明确育人思路、落实具体分工、把握职责要求,发挥自身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二,学院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苦难学生认定、跟踪监督、资格审查等工作。其三,班委会深入调查,了解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在最好初步处理后,及时将相关信息反映给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4.3开展社会实践。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此,就需要为学生建立资助育人平台,确保实践的效果。社会实践平台的建设应该以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为核心,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高校可以开展勤工助学、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使其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知识、技能的转化,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还能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4.4完善学生人格。贫困生的生活问题纵然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和疏导,才能使其摆脱自卑、自闭等问题,完善学生的人格。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健全心理援助机制,完善心理援助网络,增加贫困学生的心理教育渠道,建设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切实解决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其二,加强实践引导,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开展相应的校园实践。为了调动贫困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应该制定奖励、加分等政策,心理辅导教师或班级心理委员应该对他们给予引导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使其在实践中找寻自己的兴趣,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开设实践教育课程,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其心理状况得以改善,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的生活,使其树立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逐步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4.5加强思想教育。当进行奖助学金评定的时候,辅导员忙得不可开交,而育人的工作却并没有相应地开展,不论是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还是经济较好学生的投机心理,这对学校的资助育人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将资助育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资助工作开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资助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远大理想,把握成才目标,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因此,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不仅要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引导 ,不但从经济上脱贫 ,而且要从精神上脱贫。 也要引导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正确看待金钱和贫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自强自立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总结

帮扶困难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能力、关注困难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困难学生思想是资助育人的深层次内涵。通过资助,要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自强意识、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此基础上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科学、积极的价值取向,这对其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党和国家对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帮困力度逐渐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这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困难大学生的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各大高校已经普遍建立了“奖、贷、助、补、勤、减、免”相结合的多元化资助格局,贫困学生的物质和自尊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其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也相应产生,为了适应新时期贫困学生的新需求,加强资助育人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资助育人的理解、作用,指出了高校自主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资助育人的途径,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资助育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旭萍.关于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若干思考[J]. 孝感学院学报,2012(01).

[2]王涛.资助中坚持育人 育人中创新资助――陕西师范大学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3]邢峰.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9).

[4]游富廷.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上一篇: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规制 下一篇:解带随机扰动和随机收益的风险模型终极破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