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开创绿色未来

时间:2022-08-10 10:49:30

调整产业结构开创绿色未来

在全球化时代,人口和经济规模效应使得未来发展面临瓶颈。世界希望中国在塑造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举重若轻,更需要一个绿色的中国。的确,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可持续性发展是推动下一个世纪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国已经提出了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众多新概念,包括节能减排、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而这一切似乎都与“能源”二字密不可分。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基本的驱动力。然而,拥有充足的能源并不够,能源还必须以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式进行,更要以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统一起来。

带动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石油、天燃气、煤都来自于生物物质,它们是在过去几亿年的物质历史时期中积累并埋藏在沉积岩下面的。因此,这些矿物质燃料的数量是有限且不能恢复的。严峻的现实摆在人类眼前,如果继续毫无节制地采用化石燃料作为燃料,那么可以预见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日趋恶劣,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则岌岌可危。

随着世界能源资源问题的出现,直至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的提出,人类开始尝试去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来弥补不可再生能源有限的缺陷。可再生能源不仅数量大,无污染并且对缓解世界环境问题有巨大的贡献。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我们必须在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及意义的前提下,考虑到中国的能源现状,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以达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了一份影响深远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平衡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次,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等方面相协调;再次,还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等。所以面对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现实,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倡导保持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号召人类在增加生产的同时,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可以看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实践形式。新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等。以地热能为例,它储量大、无污染、可再生,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同时也是十分现实的绿色新能源。当前,地热能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地热能最新发展趋势是最大限度地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减轻环境污染。这些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污染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对中国而言,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特殊而现实的意义。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迫使全球走向低碳。而在低碳经济的全球博弈中,新兴能源被赋予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重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也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培养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重要的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发展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加大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未来10年新能源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长空间相当广阔,是未来高成长的主要领域之一。

金融危机后,我们一直在反思,金融危机为什么会从美国开始?刚开始大家都把矛盾集中在信贷问题、金融监管问题上。但在第一轮、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由于实体经济、就业状况改善不明显,大家才恍然认识到,美国经济的真正问题是经济结构的问题,是产业升级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经济革命即第四次产业革命。前三次产业革命,中国都擦肩而过,丧失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机会。第四次产业革命刚刚开始,中国和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差异不大,完全有能力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遇。通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新的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未来传统产业升级的发展空间缩小。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智慧地球”、“低碳经济”等发展理念,国际经济结构正孕育着深刻变革。面对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呈现复合性、综合性、压缩性的特点,推进工业化面临空前的环境挑战。改变不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方式,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也日益明显。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弱化。传统产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比重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已难以为继,铁矿石、石油、铜、铀等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潜在风险日益加大。要想在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主动。

2011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正式施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增内容成为新版目录的最大亮点,“低碳”亦成为贯穿该目录的一大主线。从新目录的内容看,新增加的新能源等行业被明确列入鼓励类目录当中,无疑将有效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新能源产业在获得鼓励政策支持后将快速发展,同时也将促使限制类产业提高生产技术,从而带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与2005版的目录相比,在新增新能源项目的同时,小火电、燃煤机组被划归限制类,表明新兴能源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领跑绿色GDP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同时资源环境的制约也愈发突出。2010年“两会”期间,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走绿色GDP之路,已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工业化基础体系已基本建立、社会生产进入买方市场及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雄厚的背景下,一味扩大投资,增大GDP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取。于是“绿色GDP”核算指标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GDP”最大的亮点就是将经济发展以不良后果为代价这一问题量化。“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有必要从根源上反思前期的经济发展思路,以“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为契机,更加注重劳动的有效性,注重发挥人在经济发展中创造的价值,将经济发展动力真正地转向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上来。

10多年前,中国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时至今日,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使“绿色GDP”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指标之一可能会比调控资源市场等一些措施更好地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最后核算得出的“绿色GDP”的数值本身,更主要体现在核算过程可以把发展中背离环保目标方向的重要事件置于科学统计系统的监控之下,从而遏制粗放型增长的恶性循环。新能源产业将成为“绿色GDP”的主要受惠者。包括在汽车、电力、电机系统、照明等关键领域,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对能源成本的危害。

要使“绿色GDP”成为主流的经济指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需要确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需要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逐步纳入到国家环境法和统计法中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当把推动“绿色GDP”地位的确立仅仅看作是环保部门和相关机构的事情。而是希望政府和大小企业也都能把追求“绿色GDP”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目标。

尽管中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应清醒看到,中国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形势还很严峻。“绿色GDP”核算体系尚不健全,但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进入至关重要的阶段。为此,更应坚持开发利用新能源,认识到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未来,新能源产业将是不可替代的朝阳产业。

上一篇:北京CBD东扩究竟“扩”出了什么 下一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外艺术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