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因工程产品用于美容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8-10 10:35:46

现代基因工程产品用于美容应注意的问题

付小兵 男,1960年生,第三四医院创伤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兼基础研究部主任。国家新药、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委,中华创伤学会组织修复学组组长、全军创战伤学会副主任委员。主编专著3部,参编12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10篇。获国家、军队及国际学术奖9项。

20世纪80年代,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业迅猛发展,不仅给制药业本身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而且也给相关或相邻学科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变革的契机。为美容业也带来了现代美容观念的改变与技法上革命性的突破,甚至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已远远超过了这类产品的药用价值。已有资料证明,药用类基因重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在美容界的应用,不仅使美容业提出了生物美容甚至基因美容的现代概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确切疗效。为此,本文仅从生长因子生物学与创面修复(愈合)的角度,就某些基因工程产品(生长因子)应用于美容领域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其目的是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规范有关因子的应用并期望取得更切实际的效果。

1生物美容在现代医学美容中的位置美容是一个既古老又新近的问题。现代美容尽管在延续传统美容理论、技法与药物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但相对于最广大的美容人群来讲,真正意义上的美容突破则在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产品(主要为生长因子及其疗法)在美容领域的迅速应用,其重要意义体现在:①改变了传统观念,使美容变成一个主动的生物修复过程;②使人们在细胞水平进行美容的愿望变为现实;③高科技知识与产品的应用从整体上提升了美容业的水平。

2现代生物美容的解剖学与生物学基础尽管人们目前对生物美容的概念与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从作用机理与应用方法上来讲,主要是涉及组织的解剖学以及许多基因工程类产品或是从动物脏器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学及其在机体局部的应用。这样,相对于传统的美容以注重美容技法来讲,现代生物美容就需要人们对作用部位的解剖特征与某些生物制剂的生物学特性从学术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比如在美容界一个十分担心并力图解决的有关体表可见的瘢痕俗称"长疤"的问题,看起来十分古老,但却并没有被人们真正了解。尽管瘢痕的组织学基础是真皮成纤维细胞过度生长以及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但在预防和治疗中有几方面的现象应值得人们重视,如同样靠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进行创面修复,为什么动物创面修复后不形成增生性瘢痕而人类易形成增生性瘢痕;再如同样是人类,黑种人比黄种、白种人易"长疤";同一个体中,胚胎期一般不"长疤"而成年后易"长疤"。同一成年个体不同部位的长疤概率也不一样,如手掌、脚掌基本上不"长疤"等。再如人的整个躯体均由我们称之为皮肤的组织所覆盖,但不同部位皮肤的解剖学特性以及对生物制剂的反应却并不完全相同,象面部皮肤与手部皮肤,其表皮角化程度以及细胞的增殖与分裂速度并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决定着它们对某些生物制剂存在反应性不同以及剂量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由于生物类美容产品具有低含量、高活性、低稳定性等特点,因而深入了解这些基因工程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对合理应用十分重要。只有深入了解有关EGF、bFGF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来源、作用机制、最适PH、应用范围以及有效活性期等,才能根据不同的美容对象进行合理选择,合理应用,以达最佳的美容效果。但从目前美容界从业人员现状来看,除一部分是经过严格培养的专家外,大部分是来自基层的普通美容人员,他们虽然进行过相关专业训练,但大部分主要限于专业技术方面,这些基层从业人员如果不充分全面了解有关现代生物美容的解剖学与生物学基础,一方面在应用中很难达到现代生物美容应有的效果,同时在整体上也很难提升整个医学美容业的素质与水平。

3合理应用各种生物制剂的生物学特性生物美容的应用基础应当是人们对各种基因工程产品的综合认识与合理应用。一般来讲,以EGF与bFGF为代表的生物美容制剂多为多肽或蛋白质,它们在美容制剂中的应用同样受到其自身生物学特性以及作用环境的限制。

3.1并非所有的基因工程产品均具有美容效果如前所述,现代生物美容的基础是受美容部位(主要是皮肤)与生物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只有那些能与皮肤细胞上生长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的因子才具有生物美容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已开发成功的EGF、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白细胞介素(IL)等生物因子中,有的经证明有良好的美容效果,而有的因子的疗效却尚在考察之中,有待进一步确定〔2〕。

3.2合理配伍将有助于因子发挥更好的作用几种生长因子的伍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生物美容的效果是目前生物美容发展的一个潮流,有较大的前景。但必须指出,由于生长因子本身生物学特性(主要是作用机制,最适PH值以及生物活性期的长短等)之间存在的差异,当某些生物因子相互伍用时有的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有的则可能因因子受体之间的相互竞争而出现拮抗作用。因此,生长因子的协同与拮抗现象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2〕。

3.3注意生长因子剂量与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应用生长因子进行生物美容时,应当放弃有关因子越多效果越好的观点。因为从作用机制来讲,生长因子要发挥作用必须与其皮肤上相应受体结合,由于在正常情况(排除受创条件下)皮肤上皮细胞有关因子受体均保持相对恒定,故过量生长因子应用于皮肤,一是造成浪费,增加成本,同时也可能因因子之间对受体的竞争作用反而降低疗效。目前,创面修复的药用生长因子剂量仅为微克(μg)水平,因而作为生物美容的应用剂量应低于此水平。

3.4注意生长因子应用时机的选择现代生物美容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其间又分为许多不同的作用环节,具体在哪个步聚采用生长因子制剂一是取决于生长因子作用的基础,即因子作用于相应靶细胞上受体后产生促分裂效应,产生新细胞来代替陈旧、坏死细胞的生物过程,二是不同美容环节的需要,特别是要注意避免与过酸、过碱、酶类以及重金属盐合用,以免影响因子活性。因此,合理选择应用时机对发挥因子的最佳美容效果十分必要。

3.5注意生物美容相关人群的选择生物美容与其它美容方式(技法)一样应该有一定的适应人群,因此,是否所有人群均采用生物制剂进行美容尚难定论。从创伤修复角度来讲,那些具有明显瘢痕体质的人群最好慎用,以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新的瘢痕。

4警惕与监测生物美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现代生物美容作为一种高科技知识与技术结合的产物以及高科技产品在实际美容中的应用,和其它高科技项目一样具有高效益与高风险的特点。就生长因子而言,尽管作为药用目的的开发已经完成,并证明其安全有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药用开发的资料可以完全在美容领域获得应用。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在美容界的应用是近几年的事,在学术上尚缺乏有严格对照的有关临床应用报告以及较长期的随访研究,故本着安全有效以及为广大消费者着想的原则,建议有关制造商以及广大的应用人员在目前高科技生物美容与基因美容热的前提下应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密切关注这类因子应用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其目的也是为生物美容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3〕。

[参考文献]

1赵永耀.中国美容的萌发与发展[M].见丁芷林、方彰林主编,美容外科新进展,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4:117~122

2付小兵.生长因子促(抑)创伤修复的临床应用与展望[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6):365

3付小兵,王德文主编.现代创伤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51~257

上一篇:水凝胶注射填充术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体会 下一篇:面癣8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