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习题课

时间:2022-08-10 09:58:29

背景分析一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它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以讲练习题为主的一种课型。它是巩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概念,进一步掌握基本规律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知飞跃的主要途径。

背景分析二

习题课与练习课、复习课应有所区别,练习课是对学段内容,主要是操作层面内容的操练,复习课是对学段内容以及考点的再现,而习题课往往是对学段内容的综合、拓展与延伸,是画龙之点睛。所以说习题课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怎么样上好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课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以下个环节:

一、明确的教学目的

二、合理的选题

三、教学设计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形式。

四、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设计明确的教学目的

(一)课前应从学生认知入手,分析其特点,找准知识的结合点,预判学生认知的盲点。

(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

(三)制定明确目标,一般一课一目标,目标小而且具有针对性。

(四)目标的达成可以分为二或三个层次,力求照顾到多数学生。

二、合理的选题

(一)、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是学段内容的综合、拓展与延伸,故要达成高效的目标,教师在选择相关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精心选编。

(二)、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

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习题的选择,即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发展性。过分简单会使学生思维活动未得到充分的展开,缺乏激励作用;难度过大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长此以往,将使学生丧失自信心。

(三)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求全,有时看看题目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见识一下,结果题量就大了,所以习题的选择既要注意对知识点的覆盖,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其一般规律,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习题选择要有研究性

首先,选择习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要注意组题方式和质量,注重“一题多解,多解归一”,挖掘共同本质归纳一般规律。

其次,可以设计选自实际生活中原型题,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选编习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

(五)要注意对课本习题的挖掘

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教师在题目选编中,要优先考虑课本中例题与习题,适当拓深、演变,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应“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忽视课本习题去搞大量的课外习题。

三、课堂设计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形式。

(一)适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4)、创设纠错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5)、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实践能力

(二)习题课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在习题课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采取“疑点启发、尝试归纳、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等多种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课堂气氛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所提出的问题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包含有猜想、错误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的复杂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思维主体,教师在营造的充满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的课堂气氛中,让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竞争,共同提高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

(三)注重评价的作用

习题课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解题的评价应当注意两个方面

①提问时选合适的人,不同题目有不同的针对性,

②对于学生的表现,要给与适当中肯的评价,鼓励他们,让他们有信心下次参与。

这些都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探究性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