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

时间:2022-08-10 09:52:09

哈萨克语学生的汉语语序偏误现象分析

摘 要:语序是母语为哈萨克语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从汉语和哈萨克语语序各自的特点出发,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方法,分析哈萨克斯坦学生学习汉语初级阶段发生的语序偏误,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少偏误现象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母语;哈萨克语;语序;偏误分析

本文所说的语序指的是单句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这是因为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常借助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着重大的影响。

与汉语不同,哈萨克语属于黏着语,富形态变化,词语内部、词语之间、句子都有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形态标志。如,名词有主格、领格、与格、宾格、位格、从格、助格七个格。这些形式被用来表示与其他实词相结合时的各种结构关系。从名词的格的形态标志上我们就能判断该名词在句中担任何种成分。即使变换一下顺序,也不影响读者理解句意。又如,动词有肯定、否定,人称、数、时、态、式等语法范畴。从动词的形态标志上我们就知道该动词蕴涵的语法意义。动词一般位于句末,语序比较固定。

笔者曾教过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强化班。学生中86%为该国高中毕业生,14%为大学毕业生,年龄在16―24岁不等。在国内,他们没学过汉语,汉语基础为零。73%的学生要求在中国读大学。在进入本科学习之前,他们必须接受一学年的汉语强化训练,并且通过HSK(初、中等)考试六级。

汉语和哈萨克语分别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系,前者属于汉藏语系,后者属于阿尔泰语系,二者的差异很大,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语序的差异尤为突出。学生在学习汉语语序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着诸多困难。带着这种思考,笔者曾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过初步的测验。测试内容为排序题。一共六道题:

1、我 去书店 买 了 书 今天下午 跟 我朋友

2、开 了 一 书店 新 家 学校后门

3、我 了 三百块钱 在 超市 差不多 昨天 用

4、我 二十号 是 妹妹 的 生日 下个月

5、教 语法 和 我们 张老师 口语

6、我 去 的 明天 买 超市 吃 一点儿 准备

测试的结果如下:

学生出错的情况如下:1、完全错误。如:“了一酒吧家学校后门开。”(学校后门开了一家酒吧。)“语法我们张老师和教口语。”(张老师教我们语法和口语。)“妹妹二十号是的生日下个月我。”(下个月二十号是我妹妹的生日。)2、部分错误。如:“我一点去超市买准备吃的。/我我准备去超市买吃的一点。/我去超市买一点吃的准备。(我准备去超市买一点儿吃的。)“我今天下午跟我朋友了去书店。”(我今天下午跟我朋友去了书店。)

通过测试笔者发现,汉语句子语序习得确实是一个难点。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他们对汉语句子语序的掌握还不牢固,常常先用母语造句,再逐词进行汉译。我们分析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哈萨克学生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宾语前置

哈萨克语属于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是SOV型语言,句子的基本语序为SOV。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即“主―宾―谓”。例如:

关于宾语的位置,汉语和哈萨克语完全不同。汉语中,宾语在谓语后;哈萨克语中,宾语则在主语后、谓语前。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一种语言的习惯是由说该语言的人约定俗成的。哈萨克学生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SOV这种语言习惯。因此,当他们接触汉语这种SVO型语言时,不能摆脱母语的影响。语言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迁移。哈萨克学生受母语影响,在造汉语句子的时候,经常把宾语提前,出现偏误,这是负迁移。例如:

他中餐最喜欢吃。(他最喜欢吃中餐。)

我们晚上电视不看。(我们晚上不看电视。)

她的自行车没有。(她没有自行车。)

二、谓语后置于句末

哈萨克语中,谓语一般位于主语、宾语之后,居句末。例如:

同宾语的位置一样,汉语谓语的位置和哈萨克语谓语的位置也完全不同。汉语中,谓语位于宾语前;哈萨克语中,谓语一般位于句末。这也是不同的思维心理在语言上的反映。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尤其是初级阶段,常受母语的影响,比较容易犯谓语语序偏误。如:

她的自行车没有。(她没有自行车。)

老师,可以吗出去?(老师,可以出去吗?)

他中餐最喜欢吃。(他最喜欢吃中餐。)

我们晚上电视不看。(我们晚上不看电视。)

三、补语位置不当

汉语中,“动词之后可以有表示结果或情态的词语,用助词‘得’引进,称为补语。”“形容词后边的数量词也是一种补语。”补语一般位于谓语中心词的后面,补充说明中心词。哈萨克语中没有补语,汉语中的补语在哈萨克语中一般都译为状语。因此,在用汉语造句时,学生常把汉语中的补语当成状语,造成语序偏误。如:

*高华轻松地回答了。(高华回答得很轻松。)

*他很好地做饭。(他做饭做得很好。)

*皮鞋亮亮地擦了。(皮鞋擦得很亮。)

*他很快地跑了。(他跑得很快。)

哈萨克语的谓语一般居于句末,其他成分都位于谓语前面。上述四个句子的谓语都是动词,受母语哈萨克语的影响,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谓语前用状语,却不太习惯在谓语后面使用补语,因此常用状语代替补语。

此外,学生对汉语补语和状语语用功能的区别认识不清、不了解状动结构的重心和动补结构的重心不同,这也是偏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高华轻松地回答了”一句, “轻松”语义是指向动词“回答”的,而“高华回答得很轻松”中的“轻松”语义是指向施事“我”的。同样,“他很好地做饭”中的“很好地” 语义是指向“做饭”的,而“他做饭做得很好。”中的“很好” 语义是指向施事“他”的。“皮鞋亮亮地擦了。”中的“亮亮地”语义指向动词“擦”,而“皮鞋擦得很亮。”中的“很亮”指的是由于擦这个动作,皮鞋变亮了,语义指向皮鞋。“他很快地跑了。”中“很快地”语义指向动词“跑”,而“他跑得很快。”中“很快”语义指向“他”。汉语的词序变了,语义通常也会变。汉语结构的复杂性和语义指向的多样性,几种因素交叉使哈萨克学生难免出现偏误。

四、状语位置不当

汉语中,状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起修饰限制谓语的作用。只有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可以放在句首。最常见的状语是副词和介词短语,副词总是在动词的前边,介词短语的主要位置也是在动词的前边,但是‘给、在、向’等介词引进的短语也可以在动词的后边。

状语是汉语和哈萨克语中都有的句子成分,都在其修饰的中心语前,例如:

从汉语和哈萨克语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语言中状语的位置都在谓语之前。按理说学生不会出现偏误。然而,从

收集的偏误资料来看,学生在这方面的偏误很多。他们经常把时间和地点状语放在谓语之后或句尾。例如:

他起床八点。(他八点起床。)

她交明天学费。(她明天交学费。)

我写了汉字每天,但是忘记了。(我每天写了汉字,但是忘记了。)

以上三例中,学生分别将用作状语的时间名词“八点”、“明天”、和“每天”放在了谓语动词后面,跟英语中的表达一样。又如:

我男朋友读书在大学。(我男朋友在大学读书。)

我和李奇学在普通班。(我和李奇在普通班学习。)

李亚买电脑在上海。(李亚在上海买电脑。)

我们吃饭在我们的宿舍。(我们在我们的宿舍吃饭。)

艾丝喜欢学习汉语跟马老师。(艾丝喜欢跟马老师学习汉语。)

你开玩笑跟我们。(你跟我们开玩笑。)

“在+处所”用作状语时,一般位于动词前或者位于主语前,说明动作发生或状态持续的处所。介词结构“在+处所”和介词结构“跟+名词”在句中充当状语,应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修饰限制谓语。上面六例中,学生分别将介词“在”和“跟”引导的介词结构放在了句尾,跟英语的表达一样。笔者推测,学生可能是受了英语的影响。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在国内已经学过。来中国学习汉语过程中,他们会借助英语来沟通交流。此外,教材中有英文翻译和注释,教学过程中偶尔也用到英语。学生自然会把英语知识带进来,用英语的表达方式来翻译汉语句子,造成偏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汉语进行教学,忌用英语讲解。

总的来说,关于偏误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母语结构的干扰。在初学阶段,母语的干扰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哈萨克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有一个“内译”的过程,母语对汉语学习有迁移作用。受母语的影响,学生经常出现述宾倒置、将谓语后置、把补语用作状语、状语语序不当等偏误。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看到汉哈语言结构的不同之处,注重汉哈语言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汉语特点的认识。2、教学的失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失误,如授课内容、方法、深度不当,练习方式、作业批改的失误,都可能诱发偏误的产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汉语组织教学,把媒介语的使用减少到最低限度。”3、错误的学习策略。在初学阶段,学生经常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心态不对,对汉语怀有畏惧心理,因为怕出错而有意识地回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看待学生的偏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习了一些目的语规律后,学生又会采取联想、类推、过分概括、强化等学习策略。这时因学习策略所造成的偏误会增多。教师应适当地提供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注释:

文中加符号的为错误的句子,括号里面的为正确句子。

参考文献:

[1] 耿世民,李增祥.哈萨克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2] 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 张定京.汉语与哈萨克语的语序[J]. 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 1).

[6] 成燕燕.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J]. 2002, ( 5).

[7] 蔡崇尧.对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学习中偏误的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0,( 1).

上一篇:课程考试及考试评价分析 下一篇:绩效管理在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生管理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