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多处骨折治疗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10 09:25:28

肢体多处骨折治疗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发骨折;早期;内固定

[论文摘要]目的:报道多发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优点。方法:系统回顾2000~2006年早期手术治疗的60例多发骨折,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60例中,58例疗效优良,2例疗效差(1例因血管吻合失败而截肢,1例骨髓炎)。结论:早期有效的内固定手术对多发骨折病例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和机器的发展,创伤日渐增多且严重而复杂。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四肢骨折尤为常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0~2006年手术治疗的60例肢体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早期内固定治疗肢体多发性骨折具有疗程短、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11~68岁,平均31.5岁。其中20~50岁45例,占75%。致伤原因:交通伤43例(71.7%),压砸伤12例(20.0%),坠落伤5例(8.3%)。其中开放性骨折40例(55处),占66.7%,关节内骨折15例(20处),占25.0%。60例骨折共130处,平均每人2.17处。其中失血性休克12例,颅脑损伤15例,内脏损伤5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例6处,合并主要血管损伤5例5处。

1.2治疗方法

130处骨折中118处行内固定术,其中急诊手术52处(44.1%),1周内手术60处(50.9%),3周内手术6处(5.0%)。手术方法有切开直视下复位,钢板镙钉固定,克氏针、斯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髓内针及交锁髓内钉固定等。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

2结果

2.1治疗结果

60例均获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6个月。根据疼痛、骨折愈合、畸形、负重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定治疗结果,优良58例,差2例。

2.2并发症

下肢高位截肢1例,系吻合血管失败致肢体坏死所致;1例并发骨髓炎;畸形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3例(二次手术植骨后愈合);钢板取出再骨折1例;关节功能差2例;术后并发肺炎2例,应激性溃疡1例;无压疮及典型脂肪栓塞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多发损伤具有致伤能量大、机制复杂、伤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难等特点。受伤者多为青壮年劳动者(本组20~50岁者占75%)。因此,多发骨折的及时诊断、早期正确处理,对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均显得非常重要。

3.1诊断与治疗应同时进行

多发骨关节损伤患者的特点是病情急且重,损伤部位多,开放伤与闭合伤并存,不同脏器损伤的症状、体征混在一起,患者又常主述不清,医护人员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开放伤、明显伤上,加之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以临床上需边抢救边诊断,边诊断边治疗,故可能出现误诊和漏诊。而单侧肢体多发骨折脱位更为明显,这就要求接诊医生细心认真、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正确处理好“急救、诊断、治疗”三者关系,做到急救与诊断相配合,诊断和治疗良性重复,全身系统检查与局部重点检查相结合,减少误诊,降低医原性失误。

3.2内固定的时机越早越好

只要病情允许,手术应早期进行,争取一次多处骨折的稳定固定,利于防止骨折端出血、器官衰竭、感染等并发症,便于护理和早期康复治疗。本组60例均在3周内手术,其中1周内手术55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证实了多发骨折早期内固定的优点。

3.3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

多发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除考虑骨折部位、类型外,还需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肢体的软组织情况。只要能同时满足骨折固定稳固,软组织及骨折部位血运损伤小、操作简单且手术时间短这三个要求的内固定材料和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分析本组临床资料笔者体会到邻近关节或涉及关节处的骨折病情复杂,复位固定要求高。内固定材料的选择要根据骨折类型和伤情的具体情况而定,决不能刻意追求某一种方式的固定。长管状骨骨干的内固定理念已被公认为要强调保留局部软组织血运、骨折处解剖复位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力学原则。钢板接骨术具有直接复位、固定牢固、早期关节活动的优点,曾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大范围临床应用的同时出现了如应力遮挡、血运障碍及直接愈合难等缺陷。所以对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大、破坏骨折块血运,不宜采用。但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术中避免大范围骨膜下剥离,尽量保留骨折块血运,钢板固定仍有确切疗效,本组多例股骨、胫骨骨折用钢板固定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梅花针固定也存在骨折旋转、分离、易断针等问题。带锁髓内钉固定具有适用范围广、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特点,但靠近长骨远端且裂隙延伸至关节处时、缺乏软组织保护的胫骨开放骨折、儿童股骨干骨折及青少年骨干骨折仍是带锁髓内钉固定的相对禁忌证,而适用于外固定器或钢板固定。

3.4软组织损伤的正确处理

多发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对开放性骨折初期的清创处理非常重要,是预防感染、保障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外露骨质用健康的软组织覆盖,应避免张力较大的一期绝对闭合创口,根据病情选择一、二期创口闭合。术前、术中、术后全身及局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正确的创口引流是保障创面愈合、减少感染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

[2]于建华,张铁良.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5):304.

[3]蔡汝宾.对多发骨折脱位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1991,11(3):181.

上一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论文 下一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