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

时间:2022-08-10 07:32:24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Ⅲ类骨性错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方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15例恒牙早期Ⅲ类骨性错颌的患者,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结果患者矫治后侧貌有了明显改善.后牙呈中性,建立了正常咬合,但上前牙唇倾较明显,治疗后SNA角、ANB角、1-SN角均有显著性改变。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促进早期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的作用。据此,可用此法矫正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

【关键词】前方牵引器;固定矫治器;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X线头影测量

恒牙安氏Ⅲ类骨性错颌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颌畸形。上颌前方牵引器发挥的牵引力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下颌向后旋转,且对下颌骨向前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达到矫治骨性Ⅲ类错颌的效果。近年来,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治疗方法在早期骨性Ⅲ类错颌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成为消除上颌发育不足的有效手段[1]。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例恒牙早期骨性前牙反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5例恒牙早期骨性前牙反颌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8例。年龄12-15岁,平均(13.2±2.2)岁。本组患者临床检查显示:磨牙是近中关系,前牙涉及6个上前牙或四个切牙。在矢状方向上下牙弓大于上牙弓。从X线头影测量分析,都是由于上颌发育不足或上颌发育不足合并下颌发育过度的前牙反合[2],软组织厚度发育基本正常,颜面侧貌呈凹面型,面中部发育不足,下颌不能后退为切牙对刃关系,下颌平面角偏低。

1.2方法首先摄头影测量,取记存模型,616方丝弓带环,5+5粘方丝弓托槽。313近中弯制牵引圈,方丝弓矫治器整平上颌牙列后,换0.19x0.22方丝弓。前方牵引器从尖牙近中向前,向下低于颌平面约15°-20°左右,每侧牵引力500-800g左右,每日牵引不少于12h以上,疗程6-12个月。反覆颌覆盖解除后,继续矫形牵引3-5个月,以防复发,然后进行二期矫治,进一步调整上下牙列关系,然后戴保持器,随访一年。

1.3观察指标于患者治疗后,摄取X线头影测量,与治疗前头影测量相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X线投影测量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数据以(χ±s)表示,检验方法用t和x2检验。以P

2结果

X线投影测量结果显示,本组15例病例均解除了反颌关系,后牙呈现中性,前牙正常覆颌覆盖,面中三分之一较丰满,侧面型明显得到改善,但上中前牙略唇倾。治疗前后具体X线投影测量结果分析如下表1:

3讨论

恒牙安氏Ⅲ类骨性错颌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颌畸形,对牙齿咀嚼功能、语音、及颜面美观、心理健康等有较严重的影响。同时,骨性Ⅲ类错颌随着患者的增龄而逐渐加重,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正畸治疗时机,造成终身的痛苦。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使用矫形力,控制生长发育、改善骨性不调方面,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治疗方法在早期骨性Ⅲ类错颌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成为消除上颌发育不足的有效手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前方牵引矫正器联合固定矫治器对15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进行矫治,患者牙、颌、面软硬组织的相互关系均发生了改变,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其中,SNA角主要反映上颌骨相对与颅骨的前后位置关系。治疗后,SNA改变了0.25°,表明上颌骨向前生长。拍X线头颅侧位片见ANB角由治疗前平均-3.0到-1.0,平均增加了2.0°,有显著性差异(p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上切牙唇向前倾斜较明显,不是理想状态。矫正目标是上颌骨的前移,而不是上前牙的前移。深入剖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骨缝间指状突起高度嵌合,越来越难以分开,从而增加了矫治的难度[3]。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上颌骨的反应越来越小,而上前牙唇倾将越来越明显[4]。但合并固定矫治器,患者总体感觉较舒服,配合较好。同时,恒牙早期患者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期,所以取得较好效果。

综上,骨性Ⅲ类错颌对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语音、及颜面美观、心理健康等均有较严重的影响,其治疗越早越好。而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矫治器的矫治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72.

[2]曾祥龙.前牙反合颅面生长发育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228.

[3]傅民魁.贾绮林.胡炜主译.当代口腔正畸学 第三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311.

[4]广东牙病防治 第十卷 第三期,2002.8月出版228.

上一篇:腹腔导管(艾贝尔)置管引流治疗良恶性胸腔积液1... 下一篇:浅议包皮环切术的适应症及成人患者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