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理论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

时间:2022-08-10 07:30:07

公共政策理论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

[摘 要]违反当地公共政策是法院拒绝承认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但是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限制公共政策滥用是目前各国立法和实践的趋势。“国际公共政策”概念的提出为限制公共政策滥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应明确公共政策与可仲裁性、强制性规则和国际义务的异同。我国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在规定了公共政策例外的同时,也对于其适用进行了限制。

[关键词]公共政策 国际公共政策 国际商事仲裁

根据1958年《纽约公约》第5条第2款b项的规定,如果当地法院发现承认或执行仲裁裁决会导致与当地国的公共政策相矛盾,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该仲裁裁决。《纽约公约》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作用无庸置疑,该公约的上述规定在国际法层面赋予了各缔约国法院以公共政策为理由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权利。

但是,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对“公共政策”的适用一直存在着试图通过某种方式限制其适用的努力。在国际法协会2002年新德里大会上,其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就通过了一份《以“公共政策”拒绝执行国际仲裁裁决的最终报告》(以下简称“最终报告”)。该最终报告综合了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6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对公共政策概念和适用范围上的很多建议。

一、国际公共政策问题

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国际化成为东西方各主要国家追求的目标和理念。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很多学者也提出了“国际公共政策”的概念,力图以“国际公共政策”区别于狭隘的某一国家的国内公共政策。有的学者认为可以采取萨维尼的强行法两分理论划分国际公共政策和国内公共政策,认为国际公共政策包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构成人类社会道德基础的一些基本原则,违反国际公共政策,无论在哪个国家均是不能被接受的;而国内公共政策则千差万别,不同国家均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对于某些原则的接受程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在立法实践中,国际公共政策也有应用,例如法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承认在国际仲裁领域中国际公共政策与国内公共政策是有所区别的。

可以看出,国际公共政策的出发点,是希望在各国公共政策中,找寻出统一适用的且范围有限的个别原则,以便指导各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公共政策尺度的把握。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公共政策虽然试图与所谓国内公共政策相区别,但其本身的含义仍不是非常明确。最终报告本身也承认,“不可能对”“公共政策和国际公共政策的内容”“做出精确定义”。所以,国际公共政策概念被广泛的接受,仍有待于各国经济联系的进一步紧密和国际化程度的加强。

二、强制性规则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由于强制性规则的概念相对比较清晰,因此,对于将强制性规则解释为公共政策,进而以此为理由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仲裁学界通常是持否定态度的。实际上,强制性规则中,仅能有很少一部分构成一国的公共政策,而绝大多数的强制性规则仅是一国基于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于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定。强制性规则并不能当然地构成公共政策,违反强制性规则本身也就不能当然地成为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只有当违反一国强制性规则的行为同时构成了对该国的“国际公共政策”或者“直接适用的法”的违反,该国法院才能以违反强制性规则为理由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例如,德国法院在多起国内判决中确认,在涉外仲裁裁决案中,违反德国强行规定并不必然就构成了对公共政策的违反,只有在“极端”情形下才能认为是违反了公共政策。

三、国际义务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国际法协会在最终报告中将“国际义务”作为“国际公共政策”的内容之一,并继而建议,如果承认或执行某一裁决会构成法院地国对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明显违反,则法院可以拒绝承认或执行。

笔者对上述观点表示有不同看法。一国的国际义务至少包括:其一,一国在国际习惯法上的义务,这种义务的产生基于国际习惯法,是所有国家必须遵循的国际义务。这种性质的国际义务,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前述的国际公共政策,是各国普遍接受的法律原则。因此国际习惯法上的国际义务无疑应构成公共政策。其二,一国在普遍性国际公约项下的国际义务,这里的国际公约应被理解为诸如《联合国》等普遍性的国际公约。对于这类国际义务,可以从原则上说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因为其的缔约国具有非常大的广泛性。其三,一国在多边条约或双方条约下的国际义务。对于这种国际义务,笔者认为不宜将其一刀切式的纳入公共政策的范围之内。因为这类国际义务的目标具有特定性,对象也仅是特定国家。如果以此为理由就一概拒绝承认外国仲裁裁决,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合理地扩大了公共政策的适用范围。

四、我国对公共政策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适用的立法实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限制以公共政策为由拒绝承认和执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58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执行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不予执行。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社会公共利益作做出解释,该条款可能给予法院过于宽泛的裁量权。

同时,由于在理论上清楚地定义“公共政策”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实体法领域对公共政策进行限制的同时,还应着重从程序法角度对法院实施公共政策加以限制。在这一方面,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已经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将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最终决定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由此,可以在实践中,杜绝地方法院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滥用公共政策保留的原则,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

参考文献:

[1] 鲍冠艺 黄 伟 王 瀚:国际法协会2002年新德里大会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以“公共政策”拒绝执行国际仲裁裁决的最终报告[J].仲裁研究(第七辑),2006年1月

[2] 王亦非:论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中公共政策的审查[J].中国仲裁咨询(总第1期),2005年6月

[3] 韩 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P148。

上一篇:甘肃省低碳经济的模式选择 下一篇:仓单应用中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