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加固技术处理

时间:2022-08-10 04:46:07

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加固技术处理

【摘 要】本文结合施工实践经验,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施工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固和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以全面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加固技术;预防措施

随着水泥业和商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十分广泛,给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带来很多益处。但混凝土技术向高强度、高流动性方向发展,使其水化热、收缩率、脆性等一系列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途径。下面对裂缝的成因进行简单地分析,并就此提出其加固预防措施。

1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1 原材料的使用

1.1.1 胶结材料(水泥)

在原材料方面容易引起混凝土早期产生收缩裂缝的首先是水泥。用于浇筑框架顶板商品混凝土中的水泥除了应均匀、稳定、与外加剂有良好的适应性外,还要考虑它的初凝、终凝时间和早期的化学收缩性。硅酸盐水泥(P.I、P.II)、普通硅酸盐水泥(P.O)凝结时间相对较短,早期的化学收缩较小,适合用于浇筑顶板;矿渣水泥(P.S)凝结时间相对较长,泌水性较大,早期的化学收缩较大,不宜用于浇筑顶板。

1.1.2 外加剂(泵送剂)

泵送剂是商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为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损失,泵送剂中需掺加适量缓凝剂,其掺量必须根据使用的水泥种类、天气情况、运输距离、泵程的变化而变化。气温较低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会大幅度延长,一方面增加了混凝土早期化学收缩,另一方面延长了混凝土表面的失水时间,造成混凝土表面大量水份蒸发,增加了混凝土的干缩。

1.1.3 骨料(砂、石)

粗细骨料即砂石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水泥用量、用水量增多,收缩增大,易产生裂缝。

1.2 施工配合比

1.2.1 胶结材料的用量

胶结材料(水泥、粉煤灰等)总量的增加会使混凝土的化学收缩增加,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施工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胶结材料的用量,不要误认为水泥用量越大对结构越有利。施工实践证明水泥的滥用,对工程质量是不利的,尤其在混凝土早期裂缝的预控中更为明显。

1.2.2 砂率

砂率的增大虽然能有利于商品混凝土的泵送施工,但超过一定数值是混凝土的抗裂性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加大,也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砂率一般应控制在40%以内为佳。

1.2.3 坍落度(水灰比)

混凝土坍落度的测试实际上是水灰比的反映。水灰比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就大,振捣后粗骨料下沉,表面浮浆增加,抗裂性下降,混凝土干缩加大,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早期裂缝。

1.3 在施工中,要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

混凝土坍落度大,可能造成混凝土用水量的增加。另外,商品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为了满足泵送施工要求,施工人员盲目向混凝土中加水,导致水灰比的失控。使混凝土拌合物在刚成型之后,固体颗粒下沉,表面产生泌水,混凝土体积减小,就可能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2 混凝土裂缝的加固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根据大量试验与商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正常情况下,商品混凝土表面的不规则龟裂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对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力的影响很微小,基本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功能,一般采用表面封缝的处理措施。如果裂缝发展的通透,那么对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的影响就比较显著了,通常要做灌缝处理。

2.1 封缝施工工艺流程:确定封缝位置―混凝土基层处理―清除浮灰及有机质―裂缝封闭

2.1.1 表面处理:沿裂缝长度方向用角磨机切成V型凹糟,糟深3mm并沿开明缝两侧各打磨25mm宽

2.1.2 配胶:封缝胶为甲、乙两组分,在材料取用前各自搅拌均匀,取用时分别设取用工具及容器,按质量比甲:乙=2:1准确秤取,搅拌10分钟,静置10分钟后使用

2.1.3 用胶铲将配置完成的封缝胶均匀涂抹在裂缝封缝基面上厚度为1~2mm,V型凹糟填平

2.2 灌缝施工工艺流程:确定需灌胶通透裂缝―通透裂缝表面处理―配置封缝胶―封缝、设置注胶孔―配置灌缝胶―压力注胶

2.2.1 对楼板裂缝上下表面用角磨机进行局部打磨,用角磨机剔除裂缝表面软弱体,用棉纱蘸丙酮擦拭裂缝表面,去除有机质

2.2.2 按配比配置快硬性封缝胶对裂缝下表面进行封缝处理,将板底裂缝全部用封缝胶封闭

楼板上表面封缝时,对注胶孔的留设以裂缝端部为第一注胶孔,依次留注胶孔,注胶孔间距300mm。在留设的注胶孔及排气孔位置用封缝胶粘设注胶嘴,并将注胶嘴底座四周用封缝胶进行埋边,保证注胶嘴与注胶孔位置一致,令注胶孔通畅。在裂缝端部留设排气孔,中间的注胶孔同时也是前一注胶孔的排气孔。

3 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提出下列一些预防措施。

3.1 混凝土配合比中,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塑性的情况下,对其配合比要认真做好试配,尽可能降低砂率,砂率宜控制在38%~42%

尽量掺加有效的减水剂,使用水量降到最低,并掺加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40mm~160mm,降低混凝土的沉缩量。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严禁施工人员随意向混凝土内加水。

3.2 振捣要密实,振捣时间以5s~115s为宜,并采用二次振捣技术,混凝土浇筑20min~30min,振捣时不要碰钢筋及埋件

3.3 混凝土振实后,应及时加盖湿草席或塑料薄膜等,并覆盖严密,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小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应及早喷水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前如发现表面有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面后,再覆盖养护

3.4 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宜大于25°,日降温速率不宜超过15°,这已经过多个工程的实践验证

为了满足在体积混凝土对于温差及降温速度的要求,必须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具体的做法是混凝土浇筑后的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在其上方加盖保温材料,并宜同时进行测温,监控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据此调整保温层的厚度;也有的工程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利用一定厚度的水被进行保温,水被及保温覆盖物的厚度视混凝土的体积及环境温度的不同而异,虽然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得,但由于计算较复杂且准确度不高,建议采用测温监控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

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使用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能够有效地降低水化热的释放速度,延迟混凝土中温峰的出现时间,降低温峰的峰值,有利于温度裂缝的控制。

3.5 对过早承受外力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如果是人为因素,应该制定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并认真实施,严格管理,严禁出现楼板贯通缝,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混凝土条件强度检测,以确定上人时间。严禁的楼板上大量集中堆载,规定堆载不超过2kN/m2(设计荷载为5Kn);对于自然环境因素,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从上述分析可知,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的使用、施工及环境因素。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从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使混凝土质量明显提高,基本上不存在裂缝缺陷,取得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住宅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下一篇:水泥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