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8-10 04:43:36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 “三农”问题的核心,我们党历来都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是保证在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按照十规划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山区农业大县在今后一段时间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征和形势,概括了当前影响我县农民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增加农民收入;调查;增收渠道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章编码:

一、关于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征和形势分析

(一)2012年,云阳全县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47.94亿多元,农民人收入6852元,是2007年的2.25倍,2008年比2007年增长17.7%,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低于10%外,其余年份都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虽然纵向比增长幅度比较快,但横向比低于重庆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07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542,2008年增加到1732元,2008年比2007年增长15.04%,由于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多,2012年云阳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37.5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5040.8,,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农民取得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家庭生产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农民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为2231元,比2007年增加456元,年增长25.7%,到2012年达到3299.2元,比2008年增加了1567.2元,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8.15%,仍然是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比例有所下降。

(四)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惠农补贴政策实施力度,种养补贴品种、种养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推进,逐步提高了新农合补助标准,试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等,以政策性收入为主要内容的转移性收入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推动力。特别是在2006年农税免征以后,作为农业大县的云阳不但有种粮补贴,为了涵养生态还有退耕还林补贴等,使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农民纯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作为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云阳,最近几年农民收入能够实现跨越式增长,主要是政策给力、农民努力、社会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13年起,将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为实现这个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将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基础和更有利条件。但是,农民增收形势并不乐观。纵向看虽然我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较大,但是与重庆市的平均水平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012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83元,较我县高出531元。

二、当前影响我县农民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结构层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在农产品结构上,传统品种仍占主导地位;在农产品加工结构上,初级产品、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出售原料以初级产品为主的格局没有根本改观,蔬菜、果品加工转化率比较低,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品牌意识不强。主要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导致市场交易成本高、竞争力不强。还没能实现全县范围内的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有待加强,一些农产品有品无牌、有牌无名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优质农产品还鲜为人知。

(三)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一是全县每年能够争取的上级扶持资金有限,加上县、乡财政自给力量不足,支农尤为乏力。二是受信贷政策影响,农民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贷款投放面和投放额也难以满足要求。三是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规模有限。

(四)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据统计,我县现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37.9%,初中文化程度占45.1%,高中或中专占14.6%,专科以上占2.4%。随着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单靠体力劳动增收的机会越来越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农民整体素质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经途径之一。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对策建议

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步伐,着力扶持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业水平高的专业乡镇、专业村。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柑橘和牛羊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有本地特点的中药材、养蚕、蔬菜茶叶养蜂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创建工作。三是鼓励农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给予农业专项补助等方式,减轻农民的资金投入负担。

2、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广土地流转试点的成功经验,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以股份合作方式组织农民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把农民经纪人、经营大户、农户组织起来,开展特色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民共同发展,增收致富。

3、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政府要形成“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共识,把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及农业产业化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生产与需求连接的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形成一批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4、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沼气入户工程、农村居住环境整治建设工程和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上着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鼓励农民特别是年轻农民、失地农民进城入镇居住生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镇。不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发展,推动二三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增效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近吸纳转移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促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充分就业,增加收入。

5、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按照“政府推动、部门主抓、农民参与”的思路,通过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创业发展等培训,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达到“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批创业带头人、拓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加大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力度,合理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加强对境外劳务合作的服务与管理,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努力变体力型输出为技能型输出。要树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 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创业临沭”建设,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6、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逐步完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抓住中央财政加大投入的时机,积极争取资金,切实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速度。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小学校的建设,同时要注重抓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新一代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同时要利用广播电视、农村职业学校及乡镇农科教中心加强对农民的业余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民。

上一篇:卸船机 PLC 及变频技术应用探讨 下一篇:探讨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