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新知 第1期

时间:2022-08-10 02:51:47

心理新知 第1期

5岁的儿子向妈妈求婚

许多妈妈在儿子5岁左右时都碰到过这样的难题,天真无邪小宝贝儿仰着脸哀求自己:“妈妈,你能不能嫁给我?”这让年轻妈妈们觉得又好笑又无措,因为这时候无论是板起面孔来训道:“不准胡说!”,还是温柔地拒绝道:“对不起,我已经嫁给了你的爸爸。”都会让宝宝伤心和难过。不过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学者却认为,孩子的这种提问是他们有安全感的表现,妈妈们完全不用担心,从这甚至能看出宝宝以后的精神会很健康。宝宝的这种愿望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想要“娶”妈妈,因为他们脑袋里的婚姻跟成人世界里的结婚根本就没有关系,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想拥有你的愿望,例如他们今天跟你度过了一个完美的星期天,并且希望以后的每天都是如此。另一方面,这也是小宝贝儿开始有性别意识的开始,因为爸爸是他的男性榜样,他们想要学的一切,包括跟妈妈结婚在内。妈妈们在面对小宝贝的求婚时,并不用真正地去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把他抱起来,告诉他他有多可爱,你有多爱他等等。这种求婚并不会持续太长,因为5岁的男孩很快就会开始拥有校园生活了,而他们放在家长身上的注意力也将有一大部分在将来被转移到学校和朋友身上。

(来源于《泰晤士报》)

自恋的人更会爱别人

爱自己不等同于自怜也不等同于自私,不过却常常被人讽刺为自恋。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NarcIssiSm成为了自恋最著名的代名词,他除了自己谁也不爱。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悲伤,当Narcissism在河边欣赏自己的倒影时,因为太过入迷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最终化成了河畔的一朵水仙花。许多人都这么解读这个神话,美少年被他的自我意识给毁掉了,其实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加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故事,Narcissism其实完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转化或者变形,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朵花,从一个封闭的孤单的人最终变成了大自然中一抹靓丽的风景。在自恋当中,确实有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你把自己当成了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在这种时候,爱自己让自己有一种跟周围融为―体的感觉,具有一种交流性。这也是一种仁慈的,健康的自恋,因为这样的自恋让你更能够与人很好的相处和去爱别人。或者可以这么说,这是更加客观的在欣赏自己,跳脱了个人情节,看到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就算是我们之中最绝望的人,也应该具备一些自恋情节,发现自己的美好和优秀,把自己当作这个

美好世界中的一份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跟周围的人建立关系以及去爱他们。

(来源于《平静的艺术》)

独身女性的身体欲望

宏利

去年我离开了相处五年的丈夫,觉得心里非常难过,而且很少一个人独自生活的我觉得非常孤单,非常害怕独处,总是渴望男性的体温、抚摸或者拥抱,于是我现在有一个新的男朋友,我感觉自己并不是真正地爱他,但是我的身体却渴望他,半夜醒来身边有一个人让我觉得安心。但是冷静下来却又觉得自己这么做非常有罪恶感,觉得自己只是需要他的身体,并不需要他的灵魂,这是欺骗,而且也让我感到不洁。我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说,成年人有性的需求非常正常,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我们身体上的需求并不会因为思想上情感的缺乏而消失。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对自然的生理需求感觉罪恶呢?关键还是大多数人从小受的教育很传统,在加上之前的婚姻和感情生活也很传统,所以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有婚姻和爱情的人才能在一起拥有。另外,传统的我们在内心深处还担心他人的口舌是非,我们担心邻居,姐妹或同事对自己“非婚同居”的现状进行嘲弄,所以更加感觉不安。

当我们现在的所做所为跟我们内心深处的观念有了差异时,我们就会很容易从心理上认为是自己的身体错了。在这里可以很肯定地对大家说,身体对性的渴求并没有错,只要我们没有伤害到他人的感情、家庭或者健康,那就不必有罪恶感。

那么有人会说,这样的我是不是生活作风上太“随便”了?这根本不是原来的我啊!假如我们希望能够脱离这种“互相欺骗”,最好的方法是找个彼此相爱的人,因为一时间不容易改变长久以来内心养成和尊崇的两性观。

不过,就像身体与思想无法划清界限一样,欲望与爱情也无法划清界限,当我们感到一个人从身体上更吸引我们时,并不能表明我们从心理上就不爱他。两个人能较为稳定地在一起,至少双方都是彼此审视过的,有好感的,不如想一想或者从现在开始寻找他的魅力,这样或许会让有此类问题的人得到一些宽慰。

儿子是个小跟班

李建茹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咨询师

我的儿子今年8岁,是个文静、乖巧的孩子,正是因为这样他在班上毫无“地位”可言,老是跟在别的孩子屁股后面,没有自己的主张,人家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慢慢变成了别的孩子的小跟班、小跑腿。我十分气愤这一点,也鼓励过他要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在乎,我一直怕他长大后成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

我们从8岁的孩子身上看到的还是一些天性使然的东西,文静,乖巧的特点说明孩子的气质,通常这样的孩子比较随合,顺从,宽容,在群体中容易合群。虽然没有你说的什么“地位”,“主见”,但他扮演的“小跟班”角色,完全是随性而动,乐意肯定就是快乐的。这样想见儿子在一个群体中的感觉,你还会不满意吗?

如果你依然不喜欢儿子目前的表现,希望他变得像一个小“头目”那样指挥同学们,那就妻更深一步地探讨是什么使你不能接受孩子的这个特点(注意:不是缺点),为什么会把这个特点当作一个问题,而且还居然会让你感到气愤。或许有两种可能:

(1)作为母亲,你是一个相对强势的母亲,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在群体中有权威性,有控制力和话语权,为此被人尊重,但是儿子恰恰不像你,所以你不满意。

(2)你自己虽然不是一个强势的人,但是你感觉在社会上,处于权威,领导地位才好,所以你希望从儿子身上看到这方面的特质。但是,儿子让你感到有些失望。

在这个问题上有冲突,你和儿子谁该“退让”,或者说谁能改变?儿子还在成长中,肯定会发生变化,但是个性中那些根深蒂固的特质却是很难改变的。有一种改变相对简单一些,那就是你放弃对儿子不适当的期望,只要他生活得快乐,成长得顺利就好。有一点你可以放心,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长中的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上一篇:眼睛能传神吗 下一篇:“老寒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