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高中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

时间:2022-08-10 12:01:03

如何引导高中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

摘 要: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探索出适合当代高中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学习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 学习方法

一、引导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教学改革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原因归结于这些改革只注重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研究的目的在于创建一种充满趣味性的、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法。这种“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思维。

二、构建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学习的理论构架

初步构建想法是在校园网网络环境下,将校园网络与高中数学课程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构筑的理论基础是 “学与教”理论与认知工具理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有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其中主要有三个: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学习环境”理论认为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的过程,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创造了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积累。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把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成以下四个部分。

1.情境:情境的创设在意义建构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者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习者知识承受的能力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2.协作:在相同的时间里,成员之间配合默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对教学成果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协作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后期意义建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交流:交流在人与人在协作过程中不可避免。没有交流,成员之间无法达成共识,规定的任务就无法顺利完成,因此,交流是协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在协作过程中与别人配合默契,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一个协作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4.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所反映出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课本知识,从而可以举一反三,应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这是教学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成要素

1.构建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虚拟的内容通过现实情况中相同或相近的情境放映出,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具象思维,引导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知识的接受变得富有趣味性。在新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具体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适当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反问、提问、提问等方法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思考、与同学交流或者与老师交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应试教育背景下机械单向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3.自我探索。

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问题进行分析,主动探索问题,主动思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提示,让学生能够主动建立起关于新知识的概念框架,通过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完善新知识的概念框架,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思考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将整个课堂教学控制在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中。

4.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对自我探索成果的检验和肯定,可以由教师、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写论文及论文答辩的方式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答辩前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答辩的顺序,答辩者在限定时间内展示小组的工作及小组所得出的结论,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回答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阐明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和学生根据答辩的情况给小组进行评分,对不同的分数予以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基于网络环境基础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前学习的知识是先人积累的知识,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因此,数学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的口耳传授,学生很难理解、消化、接受。化抽象为具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是几种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

1.引用现实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真实情境,即将抽象的东西通过具象的模型的进行表达,从而能够更直观地表现。在过去,这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想法难以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情境,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效率。

2.合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学习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疑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了疑问学生才会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教师是主动的灌输者,学生吸收知识的多少在于个人;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强,教师的教授内容局限于课本,学生的自我想法在教师的眼中是另类的、不切实际的,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开放思维受到压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授的是学习的方法,应当鼓励学生发展自我个性,从而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上一篇: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 下一篇:将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纳入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