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地哺育品性淳良的孩童

时间:2022-08-09 11:50:23

用心地哺育品性淳良的孩童

【摘要】3-6岁的幼儿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时一定要做到:用心聆听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孩子们所思所想,做他们的朋友,用言语引领他们,使幼儿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小养成诚实、正直、勇敢、谦让等良好品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性;德育;教师

3-6岁的幼儿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最佳时期,也是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在幼儿心中形成了一种榜样和偶像作用,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的方式学习,所以教师良好的品行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用“心”聆听幼儿,用“爱”熏陶幼儿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今天的社会中,孩子已成为家庭的“宠儿”,在这种光环的影响下,他们出现了任性、自私、霸道、胆怯、缺乏自信心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如果你不霸道、不自私就会被人欺负,被社会淘汰,在这种大社会背景下,应该时时刻刻维护好自己的个人利益才是关键,所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免显得有些偏激,给孩子造成错误的金钱观和社会观。孩子在这种偏激的环境下生活,缺乏正确的情感交流,造成幼儿心理上的伤害,影响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所以,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要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蹲下来,用心聆听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孩子们所思所想,做他们的朋友,用言语引领他们。以爱熏陶孩子,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拥抱,一次抚摸,一回牵手,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用真情实感感染幼儿,使幼儿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小养成诚实、正直、勇敢、谦让等良好品质。教师努力去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教育者面前,孩子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教育者要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幼儿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不要以为只有你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这些言语中不难看出教育者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教育者本身,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各种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自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在学习的过程中,模仿是幼儿学习的方法之一,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规范自身的言行,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作风,能够做到经常内省、慎独,努力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在工作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同事间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处处表现的彬彬有礼,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公平公正。循循善诱是教育者教育幼儿的良好方式,当孩子们看到老师每天都打扫班级卫生,擦拭桌椅板凳,捡拾地面垃圾,处处为孩子和班级着想,把班级收拾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幼儿。他们还注意了自己的服饰语言,穿戴整洁大方态度和蔼可亲,给孩子仪表端正的感觉,还善于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的榜样,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肯定,孩子们在老师言行潜移默化下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

三、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孩子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的新主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行为,很难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但孩子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家长和社会环境在幼儿德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要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作为家庭和社会这一大的环境更要以德为先,一次公交车上的让座、对老人的一个搀扶、随手将垃圾纸屑丢进垃圾箱等等,这些社会中和谐的音符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教育着幼儿。古人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也就是说,孩子们可以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一砖一石”的行动,垒筑起“善良感情”的高楼大厦。通过一件件小事,是孩子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为他人尽责任。

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参考文献:

[1]《愉快教育》主编倪谷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

[2]《幼儿教育心理学》主编草曹中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上一篇:英语语音教学探微 下一篇:桩基础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