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之手”与“媒体之手”

时间:2022-08-09 11:29:18

“政府之手”与“媒体之手”

在政府不该伸手的领域,媒体应当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体现于舆论引导,体现于冷静思考。

11月11日,淘宝、天猫半价促销,创下了单日销售额191亿元的奇迹,也引爆了一场关于网店和实体店利益之争的讨论,甚至有网民提出“政府要抓紧治理网店促销”。

面对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这种提议显然不合时宜。政府干涉这种市场行为,有违市场规律——除非它们出现了垄断。但目前来看,除了淘宝、天猫,还有京东、当当之流,它们中的任何一家都可以对实体店构成巨大威胁。支付宝之前涉嫌违规,但已经被“治理”过了。

这不是政府该做的事。但政府不该做,不等于就可因此放弃对这一块的“社会管理”。这种管理,理应由“公民组织”——比如行业协会来实现。但目前国内的公民组织,要么有太强的官方色彩,要么只管收费和开会,没别的作用。倒是一些南方人组织的商会,颇有点公民组织的影子,但这种商会地域色彩比较明显,行业色彩较弱。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应该对这种社会管理进行引导。媒体应该在淘宝、天猫的促销行为演化为倾销行为和垄断性质之前,提出预警,通过对民众的引导,来防范这种倾销和垄断的出现;“政府之手”无法插手,“市场之手”难以插手或不愿插手的时候,“媒体之手”何在?事实上,今天的“双十一191亿”,只是一种命运轮回,一种在垄断边缘的预演。这种疯狂的促销行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会引发垄断和更多潜规则出现。这不是第一次,至少已经出现过两次。

不远的一次,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图书折扣最大不得超8折。很明显,政策有点越界,毕竟折扣是市场行为;它的无疾而终,也就可以理解。但国家的初衷是好的:保护实体书店。最终,这种保护落空。

当当、亚马逊的高折扣促销,是导致这一措施出台的原因之一。有趣的是,如今同样的不幸降落在了当当头上,淘宝、天猫的疯狂促销让当当等网站疲于应付。淘宝、天猫的崛起和对当当、京东的排挤,有如当当对实体书店的排挤。巨大的折扣对任何商家都是有着相当杀伤力的,不管你是实体店,还是网店。

较远的一次,来自超市。大型网店从性质上来说应属于网络超市,所以受网店冲击最大的,就是超市。超市现在日子不如以前,但前两年,它的模式、它的会员制、它的折扣、它的超量的商品,让它的优越感油然而生,霸气得很。高昂的“入场费”、对供货方的强力挤压等潜规则,在那个时候相当突出。

淘宝、天猫似乎很想重演这一幕。半价促销,下一步会不会成为“倾销”?龙头老大过于嚣张,有没有垄断的可能?在这种政府不该伸手的领域,媒体应当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体现于舆论引导,体现于冷静思考。而不是盲目唱衰传统店铺,盲目为网店创下的“世界第一”喝彩。

媒体要提醒社会、提醒民众,网店增多,对大众有利;但网店的疯狂促销,从长远来看未必有利;单日的疯狂,就不会实现理性消费,难以出现理性的消费者。

有冲动型的消费者,也有理性的消费者;前者更喜欢网购,后者更喜欢实体店。不少冲动型的消费者会积攒一大批商品,等待网店降价促销的日子;你不促销,我就不买。这种心态,让网店不得不经常搞点促销,否则,“销售预期”就无法成为“销售业绩”。这种消费模式的后果之一,是不少消费者买了一大堆东西,却用不着。

疯狂的节日促销、冲动型的消费,必然不会长远,还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这种浪费,既包括消费者购买的“无用商品”,也包括类似“双十一”这种促销对快递、交通等社会资源的浪费。

总而言之,问题很多。但在形成倾销和垄断之前,政府不需要管、也不能管。那么,媒体的预警作用呢?我们很少看到。即便为数不多的预警,也出现了错位,“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是无效的,因为这是市场行为。

所以,这种预警,应当着眼于“体现后果”,让民众提高警惕,克制冲动消费。实体店万一出现倒闭风潮,对民众没有任何好处,因为网店的命根子在于快递业,它的生死存亡系于快递,快递亡则网店死。这种寄托于另一行业上的行业,对网民来说,风险系数要大于实体店;行业的不均衡发展,销售额的不均衡发展(单日销售额过大),对行业的未来、对民众,也是毫无益处的。提出这种预警,呼吁民众理性消费,才算是好媒体——因为,你参与了一种社会管理,防范了一种可能的危机。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上一篇:找准关键词,力求“信达雅” 下一篇:法兰克福学派的广告文化批判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