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创新音乐的传承与创作

时间:2022-08-09 11:14:22

新时期创新音乐的传承与创作

摘要:音乐是在旋律上流淌的文化内容和思想内涵,是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的结晶体,因此,音乐的创作和表达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滋养和社会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新时期音乐的价值表现谈起,随后就新时期创新音乐的传承与创作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音乐创作传承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 A

2004年湖南台的《超级女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娱乐节目,掀起了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风暴,该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15%,创造了一个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迹。随后《中国好男儿》、《快乐男声》、《莱卡我型我秀》、《激情唱响》等在各大卫视上演。然而,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经历了两、三年的辉煌之后,逐渐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陷入生存困境。直至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山东卫视的《我是大明星》等音乐选秀类综艺节目的出现再度引起关注。作为我国娱乐节目的核心内容的音乐如何实现新的飞跃与提升,进而助力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和音乐事业的活力发展,这是时代的音乐课题。下面笔者就新时期音乐的价值表现和创新音乐的传承与创作进行以下探索和研究。

一、新时期音乐的价值表现

1、音乐表达应充当时代的引导者。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薛晋文对当前音乐选秀节目是这样评价的:很多音乐选秀节目对声音的迷醉和狂欢,却胜过了对音乐所负载的社会生活的体悟,从“听觉反映生活”转向了“视觉冲击支配生活”。这就造就了歌手误把感情生活当成整个世界,而对亲情、友情等其他情感以及对生命体验、社会生活等其他创作领域漠不关心。这种声音让人迷醉,却容易将社会精神生活导向空虚的状态。要改变如此现状就必须让新时期音乐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音乐表达大多正视现实处境和时代情绪,负责任的音乐传播历来与时俱新并预言时代脚步,而有良知的音乐生产总为社会积蓄正能量并分忧解难,像《我的要求不算高》《时间都去哪儿了》就是绝好的例证。

2、音乐应重视挖掘人文精神。让音乐为社会服务,从伪经验生产回到社会生活的现实表达。要做到这一点,节目就要多多发掘携带生活经验的原创歌手,像“大衣哥”朱之文、阿宝之类的草根歌手,因为他们才是最有可能将音乐表达直接连通到生活经验之中的人。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音乐选秀节目能够从克隆的矫情模仿,逐渐转向基于生存经验的真情表达,这样的音乐文化才可能开创新风气和新潮流,观众才会从充满经验和质感的声音中,音乐才能够与时俱进,代表人民的心声。

3、音乐要有基本的文化价值。20世纪80年代崔健的摇滚乐,饱含着一种对文化的反思,承载着一种时代记忆,时至今日,每每听到仍让人心潮澎湃。而有的音乐选秀节目,虽然经过不断翻唱(如《双节棍》),却没有欢快的旋律,有的仅是歌手的狂欢性,没有时代的担当性和现实意义。我们知道音乐倘若无法唤起人们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就很难称得上是称职的艺术生产。因此,在文化价值方面,音乐应在使受众心情愉悦的同时唤起人民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信念。

4、音乐要有情感价值。音乐天生是传递情感和抚慰情绪的专家。充满真性情的音乐能给困顿者点燃希望之火,携带真感情的音乐能为受伤者抚平忧伤,负载真理想的音乐能够让人斗志昂扬,像《好人一生平安》《常回家看看》《老阿姨》即是具有情感价值的典型案例。在这些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中,受众的精神世界获得慰藉和关怀,使社会蓄积的一些怨气和戾气得以疏导和释放,理想和信仰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重建和恢复。相反,像《那一夜》《冲动的惩罚》等作品以迷醉的欲望宣泄代替了情感抚慰,低俗露骨,对社会情绪的疏导有害无益。所以,我们常说,情感价值是个体生存的核心问题之一,一切艺术生产的终极价值不应忽视情感慰藉和人性关怀。只有这样的情感价值观,才对驱逐音乐选秀节目滥情的坏风气多有裨益。

5、音乐要有政治价值。我们知道在众多艺术形式中,音乐对于社会变化的嗅觉比较灵敏。在国家改革发展的十字街头,音乐往往及早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像《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中国梦》皆如此。从历史的角度看去,当社会蒸蒸日上之时,音乐常常充满了盛世气象。当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欲望性的噪音往往会招摇过市。面对音乐选秀节目的突围,赋予社会发展正能量的音乐应占据压倒性的比重,无益于历史发展和社会整合的刺激性音乐当避而远之。鉴于此,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价值,亦或是政治价值,未来的音乐选秀节目应坚守音乐的基本价值底线,这关系到它们的生命力与品牌影响力。

二、新时期创新音乐的传承与创作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形成了内涵深刻和内容丰富的音乐体系,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音乐艺术也必须不断传承和创新。

1、坚持“双为”的音乐创作方向。新时期的音乐艺术必须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热情歌颂改革开放时期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着力增强民族音乐的时代性和吸引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丰盛的民族音乐文化盛宴。反映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折射百姓心声的《常回家看看》就是最美音乐,展现了中华民族激昂奋进的精神风貌,歌颂了人民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昭示了社会历史高度发展的繁荣景象。

2、坚持精品音乐的传承。新时期的音乐必须搭建民族音乐传承载体,利用现代互联网数字化传播平台等覆盖城乡的民族音乐传播载体,加强与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多方位交流,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在音乐艺术交流中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

3、坚持培育音乐艺术发展环境。一是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在学校开设音乐课程,编制美育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在非艺术专业院校要大力开设音乐选修课程,在师资队伍、艺术装备、经费投入、制度创新等方面给予保障,鼓励音乐艺术团队的培养和发展,推动音乐教育发展。二是通过大众媒体宣传传播音乐,举办《送文化下乡》等大众化音乐文化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对音乐蕴含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人文主义等价值观的认同,激发人民群众对音乐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音乐发展氛围。

4、新时期音乐的创作。音乐独特的创意就是拿什么样的形式去创造性地表现内容,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一致与相得益彰,而非貌合神离。在创作过程中音乐工作者要多地借助新媒体的特点,能够深入厂矿车间、田间地头、街坊社区、党政机关等一线,深入体验和了解生产生活实践中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动人场面,创作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民族音乐,让人民群众共享民族音乐艺术的创新成果,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更大更强的文化力量。

总之,新时期音乐的内容价值要重新成为影响观众的主体部分,提炼具有民族特色和当代内涵的特殊卖点,凝炼内容独特的原创性节目形式,易于被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观众主动接受并自觉践行,而非本末倒置去搞形式崇拜。

上一篇:门式管道安装机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粘锚法”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