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家庭 走进学生心灵

时间:2022-08-09 11:14:08

走进学生家庭 走进学生心灵

“如果说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座宝藏的话,班主任就是这个挖掘宝藏的人。”我很喜欢这句话。工作十年,我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我努力地试着走进学生的家庭,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成为那个挖掘宝藏的人。

案例一:和遇到家庭灾难的学生一道面对困难

我的一个学生F,在面临实习的紧要关头,他的成功商人父亲被不知名的混混殴打致残,在医院一直晕迷不醒。家中的支柱突然倒塌,生意也做不了,母亲受到打击精神失常,需要人照顾。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事,所有的医药费都必须自己先垫付。看着F流泪的眼睛,我也被吓到了,但是我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应该站出来给他支持和爱。

曾经的F同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成绩也较差,甚至在临近实习的日子谈起了恋爱。可是突发的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要找那帮流氓去报仇!”

我能理解他的心情,可是我知道冲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通过多次对他的思想工作,再加上他姐姐和姐夫的支持下,他还是得以继续学业。可是受此事件的打击后,F同学变得消沉、沉默,上课睡觉,课后抽烟。我决定:一方面,帮助他尽快稳定情绪;另一方面,转移他的注意力,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得他把更多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再次,让他充分感受来自亲人、老师、同学等各方面的关爱,获得更多温暖。

F的妈妈平时是家庭主妇,此时此刻她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吓得不轻,也需要别人的照顾,根本无法顾及儿子的感受。不过好在他有个姐姐,还有姐夫,我提醒他的姐姐姐夫不要忽视F,千万不要让年幼的孩子面对家庭的不幸而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那些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和友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种爱的启迪,让他们走出心中的阴霾,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现实。我打定主意,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鼓励他,关心他。

F的姐夫是个很沉稳的人,他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也希望我能帮助他改变F的心态。

F曾经很骄傲地说他父亲早就给他安排好了工作,所以平时也不怎么努力学习,而现在,那份工作也泡汤了,在同学们纷纷找到了工作单位的时候,他无处可去,于是F更是沉默无语了。

暑假开始十天后,我给F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我帮他联系了一家单位,通知他第二天去某单位报到,在电话的那一头,他的激动和惊讶溢于言表,我相信,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我对他的爱和关怀。从他报到那天起,我就一直和他,还有他的姐夫保持密切联系,关心他的每一丝进步。他也很珍惜这份工作,工作中很认真努力。单位也特意对他进行了特殊照顾,从不安排他值晚班或者去外地出差,让他有足够事件去医院照顾父亲。而他对父亲也确实很孝顺。

有一天,他特意来到学校对我说:“老师,我爸爸需要我照顾,我要好好工作,好好养这个家,我最要谢谢的人是你,老师。”听着这个话,我开心地笑了,眼里含着泪花。

5年已经过去了,F的父亲已经出院回家,虽然身体没有完全恢复,精神还不错。而F,由于不懈努力,他第二年就考到了导游证,目前已经成为某旅行社部门经理。

案例二:让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学生Y自从高一进校以来一直都是郁郁寡欢的状态。对此,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和她以及家人沟通,想找出问题所在,不过都未有结果。于是,我决定前往她家里家访。去她家的路很远,在路上我给她打电话,告诉她我正在前往她家的路上,让她有点吃惊。不过,在车站,我还是看到了她,小小的个子,在一辆自行车边站着,不断地左右张望着。我隔着一条马路叫她,她腼腆地朝我一笑。她告诉我,为了省钱,平时她都是先把自行车放在车站,再坐上去学校的汽车,周末回家再来车站骑自行车。

她家是在一个小村子里,一间破旧的房子,简单的几样家具。她父亲看见我到了,赶紧要给我泡茶,还拿出一个塑料袋,倒出里面的花生,很腼腆地说:老师,家里没什么好招待您的,这个花生也是我刚刚去买的,也不知道好不好吃……

望着她父亲局促的脸,我心里有点内疚,感觉我仓促的到来给她家带来了一丝不平静。我们开始聊学生Y,父亲告诉我,这个女儿是他辛苦带大的,母亲早在十多年前就离开了这个贫穷的家,父女俩相依为命,靠他在外打点零工过活。学生Y的成绩不错,学习非常用功刻苦,但是内心里好像总有一种自卑感。家里的清贫与艰难从她父亲的脸上显露无疑,过分的操劳让她父亲脸上显得特别苍老,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基于这个原因,F一直都不想读书,想去外面挣钱,好让父亲的压力能小些,只是由于父亲的反对作罢。

Y哭了,她说:老师,我爸爸为了给我借学费到处去问邻居借钱,可是邻居都不肯借我们,怕我们还不起,去年过年的时候债主们还上门来要债,我们连过年都没过好。我们想去评低保户,可是他们也不让我们评……一个小女孩,在原本应该充满着欢乐与笑声的年龄中就已经尝到了世间艰难,我有些心酸,紧紧地拉住她的手,搂住她的肩,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告诉她我一定会帮她争取到教育券,也希望她好好坚持学习。面对她的父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他,我一定会帮他的女儿,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请他放心。父亲只念叨着一句话,要好好读书,好好读书。

那天,我一口水也没喝,也没吃一粒花生,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我给Y买了一箱饼干和其他零食,她默默收下了,周记里写下一句话“我从来没想过老师会去我家,还会给她买这么多好吃的。”

于是,对她格外关心和照顾已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在她父亲的殷切期望下,在我地不断鼓励下,如今的她,已经能自信地展现灿烂的微笑了,我相信,今后的她会更快乐。

案例三:老是迟到的学生

Q是市区的一名男生,长得很英俊,普通话和英语也很好,老师们都说他以后如果搞旅游行业一定会很有出息。

可是好景不长,开学一个月之后,他开始无故频繁迟到。问他为什么,他总是说:“今天早上我坐公车晚了一班。”可是,天天会晚一班车吗?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天天都迟到呢?我试着给他父母打电话,可是家里电话总是无人接听。

那一天,我是跟着学生一起坐公车回他的家的,他个子很高,走在我前面的时候还回过头来问我,老师,你一定要去我家吗?我保证以后不再迟到了,你不去不行吗?

他越是不让我去我越是想去,我跟着他走在路上,微笑着告诉他:“今天我非去不可,因为前几天打电话一直找不到你家长。”

“老师,不就是迟到的问题吗?我保证不再迟到了,总可以了吧?”他还在说着。

说着说着,他家到了。家里有一男一女忙着在择菜,切肉。他的妈妈迎出来,满手都是水和青菜叶子,她一听说是班主任来了,赶紧擦擦手朝我过来。我们立刻开始了今天的主题。母亲听了我的来意,连忙开始讲述她的家庭,原来,他们是晚上开夜排档的,一开就开到第二天凌晨,收摊之后就夫妻二人抓紧时间睡觉,睡觉太熟根本听不见电话响,中午起床就要去买菜,一个下午就在店里准备晚上的菜饭。而这几天儿子老是迟到他们一点也不知情,因为儿子上学去的时候,他们都还刚刚入睡。

真是辛苦的一家,说到这里的时候学生Q别过了头,看着天空。我知道,这孩子,需要爱。继续说下来,我还知道了这几天因为晚上生意好,Q也在帮着父母亲干活,睡觉还是实在太晚了父母催着他去睡的。

这就是他迟到的原因。Q的母亲很愧疚地向我保证,老师,以后我们不要他来帮我们干活了,可不能再迟到了!我对他们说,你们有一个好儿子,你们放心吧,我会帮他的。

临走之前,我和Q约定了早上叫早的时间,每天早上六点,我准时给他打电话叫他起床,他出门前会给父母煲上一锅粥,让父母起床就可以吃。然后他来学校再也没有迟到。

爱是联系师生的根本和源泉。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良好的教育方法是教师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班主任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出色地管理好班级,并充分相信老师和家长联合教育的巨大力量。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深入到学生家中,得到第一手材料,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面对面地交谈,也消除了学生认为老师总是去“告状”的偏见,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是促成教育成功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