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时间:2022-08-09 09:59:07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公路也有了很大发展,并且人们对公路行车安全、舒适性及行车速度等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公路工程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公路工程就要不断加强施工技术提高及质量控制,以确保公路工程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要求。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城际经济往来的加快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国各省贯穿“三优先”科学发展公路的理念,近年来逐步建设起高速公路网,目的是以交通运输带动整个省的经济发展。然而,高等级公路由于施工技术的落后和质量较低导致了高等级公路在使用2年内便会出现严重损裂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功能,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资源来进行修复、改造和重建。因此,对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是有效提高公路使用率和节省财政资金的可行途径。

1.对沥青路面的性能特点

1.1 高温稳定性

沥青路面的强度与刚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下降,在高温季节和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为了保证沥青路面不致产生诸如波浪、推移、车辙、泛油等病害,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即在高温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可采用在沥青混合料中增加粗集料含量或控制剩余空隙率,使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结构,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力。适当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稠度,控制沥青与矿粉的比例,严格控制沥青用量,采用活性较高的矿粉,以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黏聚力。此外,在沥青中掺入聚合物改善沥青性能,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1.2 低温抗裂性能

沥青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容易产生收缩变形,弹性模量相应增大,而出现脆性状态,因此在寒冷地卿青混凝土路面会产生低温开裂。裂缝产生后,雨水易于侵入,冻融交替,加上重车碾压,在裂缝范围内很容易导致路面结构破碎。形成低温裂缝多半是设计人员忽略了当地的气象特征和缺乏气象历史统计资料,未能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破坏形式,且裂缝的出现往往是路面损坏急剧增加的开始。沥青路面的裂缝可归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荷载反复作用下的疲劳开裂;另一种是山于降温而产生的温度收缩裂缝,或由于半刚性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由于沥青路面在高温时变形能力较强,而在低温时较差,不论哪种裂缝,以在低温时发生的居多。从低温抗裂性的要求出发,沥青路面在低温时应具有较低的劲度和较大的抗变形能力,且在行车荷载和其他因素的反复作用下不致产生疲劳开裂。

使用稠度较低及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可提高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沥青材料的老化会使其低温抗裂性能恶化,故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应选用抗老化能力较强的沥青。在沥青材料中掺加橡胶类高分子聚合物,对提高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沥青路面结构层中铺设沥青橡胶应力吸收薄膜,对防止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具有显著的作用。

1.3 水稳定性

大气降水、地下水或地面水进入沥青混凝土结构内部,若不能及时排出,在重车的反复碾压下,将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松散乃至破坏。大气水分进入沥青混凝土结构所引起的结构破坏机理大致分为两方面:一部分水浸润集料与沥青膜的结合面,将沥青膜剥离;另一部分水在车辆反复碾压时形成动水压力冲击混合料结构使沥青与矿料剥离,路面结构出现松散破坏。当沥青路面抗渗能力较差时,不仅影响路面本身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到基层的稳定性。沥青路面必须具有较好的抗渗能力。在潮湿多雨地区尤为重要。

2.沥青混合料运输质量控制

(1)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待侯卸料的运料车多余5辆后来时摊铺。

(2)连续铺筑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处停住,空档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写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地供料。

(3)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如发现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4)SMA及OGFC混合料在运输、等候及铺筑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沿车厢板滴漏,应分析原因,并立即采取适当减少沥青用量或增加纤维数量等措施。

3.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摊铺机的摊铺工艺必须按摊铺机的操作规程进行。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提高摊铺平整度。当摊铺的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疤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摊铺工艺要求如下:

(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应根据沥青标号、粘度、气温、摊铺层厚度选用。对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混合料,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摊铺温度10~20℃。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在运料车卸料到摊铺机的料斗后,或在摊铺机的两侧摊铺料上进行。

(2)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条件取决于摊铺层厚度、气温、风速及地表温度。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合料的允许最低气温为10℃,其他等级公路为5℃。不同底面温度条件下,不同厚度摊铺层的混合料最低铺筑温度应符合要求。遇有大风降温天气,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沥青层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若在临近允许最低温度情况下铺筑沥青混合料时,应按低温施工要求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混合料拌和温度,使其符合低温铺筑温度的要求;②运料车必须覆盖保温,直至卸料前方可揭去苫布;③采用高压实功能的摊铺机,熨平板应加热,降低摊铺机速度。④提高碾压开始温度;摊铺后紧接着碾压,增加压路机台数,缩短碾压长度。

4.碾压质量控制主要因素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原材料、混合料、施工工艺、机械设备、人员以及工程实体检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路面铺筑的好坏,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气候、气温、水文、地理的适宜程度乃至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周边居民合作与否等都将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

(1)碾压温度

碾压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质量,混合料温度较高时,可以用较少的碾压遍数获得较高的密实度和较好的压实效果,但是混合料易被钢轮带起,产生明显的压痕和料推移现象,影响压实质量;温度较低时,碾压工作变得困难,容易产生很难此消除的轮迹,造成路面不平整,集料颗粒上沥青油膜的粘度较大,颗粒之间不易相对滑动,很难实现颗粒的重新排列,影响压实密实度和平整度。

(2)压实层的厚度

路基、路面底基层和基层的压实规律是:碾压层厚,不容易达到高的密实度,碾压层薄容易达到高的密实度。沥青面层的压实恰恰相反,碾压层厚比薄更容易达到高的密实度。其原因是薄层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降的很快,较低的温度明显降低压实效果。

5.结束语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各种路面新工艺凭借自身的优势将会大量推广,对其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对路面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必须注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加强质控意识。路面施工由于施工进度快,若稍有疏忽,便会造成大量返工。

参考文献

[1] 沈金安,张登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 张宗涛.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1,6.

上一篇:刍议建设工程监理控制 下一篇:一次变频泵变水流量系统在某大厦空调设计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