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业可持续发展难点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2-08-09 08:31:22

谈林业可持续发展难点及解决办法

摘 要:林业是保证满足生态环境及林产品供给的前提。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未来社会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办法

林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工作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阶段。因此,如何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地经营利用森林资源,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林业的历史性转变,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大课题[1]。分析了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那点问题,同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林业工作的难点问题:

目前我国的林业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 从总体来讲,我国森林资源存在不足,森林面积逐年减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增长对森林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我国的地区森林分布不均,我国的森林大部分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而黄河流域及东北西部、西北地区则分布较少,致使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环境恶化并严重制约了相应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林业产品增长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及以木材为原料的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实际中我国森林总量不足,我国人均木材、纸制品的消费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7.6%和35.5%,同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国家每年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外汇进口木材及木材制品,增加了国家的支出,其外汇支出总额高达100亿美元以上。

1.3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增加了保护难度 由于人类对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没有充分了解森林的重要性和再生年限长的缺点,致使森林资源不断遭到了严重破坏,森林面积损失问题十分突出。而每年通过人工造林增加的森林面积有一半以上被抵消了。据森林资源相关文献的调查表明:每年因修公路、建水库等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大约为800万亩左右,而由于乱砍盗伐、超限额采伐、毁林开荒、病虫害及火灾等原因,每年约有2000万亩以上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这样的情况导致森林破坏的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

1.4 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技术手段落后,林业生产力和森林资源利用率低下 林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陈旧落后,致使木材利用率低。经营管理之后,制约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管理法律不配套,不健全,林业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得不到保护[2]。

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这些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充分认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从而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解决林业工作难点的相应对策

根据我国林业存在的以上4大问题,为了把握世界林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要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我国财政支出,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2.1 培育森林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经营 第一是培育优质木材。培养大径材、无节良材,提高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其次是是规范森林资源培育按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来培育森林资源,实施良种壮苗工程,坚持适地适树适种源适类型,调整和优化树种、林种结构,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数量。再次是改造低产林分。将管理粗放、生长不良的劣质林分,更新为优质林分,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木品质[3]。最后还需要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按照“速生、丰产、优质、稳定”的要求,培育优质高效林分,缩短林木采伐周期!提高林地利用率。

2.2 调整森林相关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强化第一的原始产业。应该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珍稀树种基地,其次是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等种植业。2)优化第二产业。需要加大林木资源、林木产品、矿产资源、水电资源以及其他林区资源的开发、加工和综合利用力度,而不是单一的开采木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养殖、采掘、加工等产业。

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将林业时尚化,根据目前许多城市居民对天然氧吧的追求,加速发展森林旅游业、花卉业、商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积极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到国有林场开发资源、兴办产业,实行集约经营,发展规模经济,增加经济总量[4]。这样既可以减少森林沙漠化,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2.3 深化林业部门内部改革,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1)精简林业机构,压缩相关在岗人员。需要使国有林场主管部门真正成为“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唯一机构。国有林场主管部门应实行机构改革,把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的国有林场业务管理、监督权和人事、组织权收归省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条条垂直管理。2)建立公开平等、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必须建立公开选拔任用人员机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全面推行以干部聘任制,公开考评,择优上岗,实行聘任制和全员 劳动合同制。坚持“任人唯贤”原则,引入竞争杠杆,以此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建立公正合理、多劳多得的收入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为消除利益上的分配不公, 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4 依靠科技兴林,促进我国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1)抓好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种苗选育、种植栽培、抚育管护、林产品加工利用及产业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要注重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2)结合生产实际,搞好科研攻关。要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工具和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法。对国有林场生产中的技术难点与重点和大径特用材的培育、低产低质林的改造,短期工业原料林的培育、经济林的优质高产等关键技术。3)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建立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积极向社会招聘、吸收和引进各种急需与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强化各种岗位技能知识更新学习与培训,培养跨世纪人才。

2.5 完善相关政策,为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制以及国有林场的隶属关系,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责、权、利,放宽、搞活经营机制。2)放宽森林采伐限额限制。设置国有林场森林采伐限额,根据不同的级别以及需求性进行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和管理。3)出台相关的稳定政策来保障国有林场经营区长期稳定、保障国有林场经营的林地不被侵占和森林资源不被破坏政策。4)国家应该给予财政和金融支持。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同时应该建立国有林场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 呼俊霞.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中国林业, 2009(1):45.

[2] 张秋华,李实.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园艺文摘, 2010(3): 180.

[3] 刘建华.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研究. 吉林农业, 2010(8): 182.

[4] 佗艳君. 林业可持续发展涵义及实现对策. 生物农业, 2010(7): 199.

上一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多维视角的思辨 下一篇:顾问聘请合同范本